·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买与读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5日 来源:

  买书看起来挺方便,但会买不会买相差很大。

  同样一本书,好的出版社出版的,质量就会高一些,好的出版社里头都有一些高人,选择版本时,会很讲究,也会替读者考虑。还有书的装帧啊,纸张啊,封面设计啊,也大方耐看一些,不会花里胡俏。还有文字的校对,好出版社比较严格,要一关一关审核,像我所在的报社,文字校对,基本要经过七八个程序。好出版社更多,差的出版社为节约成本,通常比较马虎。

  国内出版中国古典方面的书,什么经、史、子、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的,为首选。其次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是各省的古籍出版社,如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等等。现当代文学的书,首选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其次上海文艺、江苏文艺、广西师大、山东文艺等等出版社。

  在出版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读书人通常会认为上海各出版社的书,比北京各出版社好一些,譬如同样出版古籍,大家会觉得上海古籍比中华书局更牛,当然书价也更贵一些。不了解近现代出版史的人,会觉得有点奇怪。其实只要对民国的文化史有了解,就明白了。按理说,北京为全国的文化和学术中心,国家级的大出版社最多,但民国时,中国的出版中心却在上海市,上海甚至是当时东方世界的出版中心之一,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企业之一。还有众多的上海出版社,当时都各有千秋。49年后,上海的商务和中华书局迁到北京,但上海留下的根基还是很扎实,学术和专业技艺是要有传承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内专门影印古书的出版社,一家为北京的中国书店,一家是上海书店,另一家扬州的广陵古籍刻印社也常影印古书(但不是主业),我个人觉得上海的这家就更强,影印的东西更具学术视野,书的印刷质量也好一些。

  此外49年后,北京虽是中国的学术中心,但上海也不弱,在很多方面可以与北京分庭抗礼。八九十年代,中国南北方有两大学术领袖,北京是钱钟书先生,上海是王元化先生。钱钟书先生为比较纯粹的学者,说学术领袖是因为声望极高,其实他本人对当学术领袖一点兴趣也没有。王元化先生则当过上海市委的宣传部长,但他并不是退休后才研究学术的,早年他就是青年才俊,曾当过上海文艺出版社前身新文艺出版社的总编辑,后被打倒,几近精神崩溃。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开始向熊十力先生问学。如果说陈寅恪先生为中国现代史学的顶峰,那熊十力先生就是中国现代儒学的顶峰,以高尚之情怀入名师门下,苦苦思索中国学术之复兴,所以他不但学术根基扎实,且有远大的抱负,属真正的领袖型人物,主持了很多重要的学术项目,对八九十年代人文类中国学术的推动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上海的各学术机构、各大学也有很多牛人,光文学这一领域就相当不少,一点也不比北京的差。

  外国文学的书,首选上海译文出版社,其次南京的译林出版社。这几年,有一些原本小的出版社,出版国外著作时,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如北京大学、广西师大、南京大学、华东师大、河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出版社,这几家中,广西师大常有独到之处,其出版的书籍常会回应当下的语境,也比较注意当前国外比较流行的热点的著作。而其他几家比较侧重于学术性,出版的书各具特色,南大近几年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广西师大这几年,文学类的书也出版不少。

  商务印书馆一直以出版西方学术、经典著作而闻名,这方面它的实力最强。但近二十年来,一些大学的出版社,学术研究机构的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这样的书,很值得关注。譬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研究中国学术系列,就相当好,不过这家出版社本身为二级出版社,学术力量不够,多依赖外面的一些专家主持这些项目,出版的书在翻译上质量参差不齐,要注意鉴别。

  其他一些专业类的书,以此类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为佳,如农业方面,农业出版社为好。科学方面,以科学出版社为好。科学技术方面的,以科技出版社为好。社科的,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好。书画美术方面的,以荣宝斋、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为佳。文物方面的,以文物出版社为佳。语文类的,以语文出版社为佳,教育类的,以教育出版社为佳。平时买书,只要多关注,慢慢了解中国的出版体系,就能一一找到好书。

  还有一家出版社,一直为读书人重点关注,那就是三联出版社,它其实分为三家,北京的三联,上海的三联,香港的三联(中华书局在香港也有分公司)。三联的书,会比较杂一些,包含各个门类,但出版的书,质量都较高。除了出版一些学术性,还大量出版国外新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但这些读物都是经典,可不像国内的一些鸡汤式的普及书,很值得买。它有一套很有名的书叫“文化生活译丛”,影响巨大,是八九十年代美好的记忆之一。

  大约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吧,有几家小出版社表现的比较突出,受到好多爱书人的好评,如岳麓书社、齐鲁书社及漓江、辽宁教育、湖南人民、安徽文艺等出版社,近十年还有新星、海豚、九州等出版社。但后来领导人变动,有的就走下坡路了。这几年,海豚、九州、新星和时代华文等表现比较突出,其中海豚专门出版一些高端书,从布面、人造革封面的精装,现在已往真牛皮、真羊皮方面发展。

  这几年的新趋势是,各大出版社也纷纷出版高端书,价格昂贵,但读起来还真是舒服。

  49年以来,国内的出版体系基本上走专业化的路子,就是各一块领域,把各自领域的书做好。但近十年来,情况有了变化,各出版社已不满足于自己的专业,而向其它的方面拓展。但因为出版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专业和技艺,没有各种人才的储备,突然出版不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书,还是比较吃力,书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以我个人的经验,爱书人都在买书的过程中,慢慢懂行起来,懂得鉴别好坏,懂得书的各种版本。这些知识是长期积累的,一下子学不会,除非你进入出版机构,受过专门的训练。

  举个例子,你要买杜甫的诗集,杜诗自古以来版本就相当复杂,古代就有千家注杜的说法。买的时候,先要搞清楚,你要买普及本的,还是买比较学术的。普及本就是各种选本,目前市面上的新选本,还有以前的老选本,很多,你首先要搞清楚,那几种选本大家评价比较高,出自专业人士和优秀学者之手,然后我们再去选择一二种,买来学习。学术性的是指各种全集注校本、编年本、笺注本等,除了上海古籍、中华书局,其它学术力量不弱的出版社,也出过不同于以上两家的版本,有的为学术史上的重要版本,有点是现在新注本,也有相当好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大出版社出的好书,好比大家闺秀;小出版社出的好书,好比小家碧玉,各领风骚。但小门小户的,要出落落大方、知书识礼的小家碧玉,概率还是小了些。呵呵,说笑话了。

  买书除了知道出版社,还要了解中国学术界的各类大伽,要学习国学,中国古代的东西,那就要了解中国古典学术史和思想史。有时买书是看人买的,就是看著书的人,著书的人为大师,出版的书差不到那里去,大伽对自己书的质量要求很高,如陈寅恪先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各种的原因,很多书不能出,那他就不出,要他改了以符合某种非学术性的要求,那没门。他还要求,他的书一律要用繁体字,所以一直到现在,他的书都是繁体字,简体字的一本也没有。他学生整理出来的,有关他的讲课记录除外,那不能当他自己的著作。出版社对学术大家的书也会投入更强的力量,俗话说,看人下锅嘛,出版界也不例外。

  同样普及性的著作,大师写的普及读物水准就会很高,很多专业人士也要读。而一些半吊子的人写普及读物,内行的人称之为垃圾读物,你读了之后,不但没有学到什么真知识,反而让自己也变成一个胡说八道的人,这是很冤的。现在市面上这类书特别多,害了很多开始热爱读书的人,让他们迷糊,让他们似懂非懂,不如不懂。

  还有一点,如果要读某一方面书籍,普及性的读物要不要读,是不是直接就往经典进攻,以我之认知,普及性的书一定要读,经典著作当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读不进去的,读了反而让你绝望,觉得这些书咱一辈子也学不了。其实不是,在通往经典的途中,应该经过普及性读物的桥梁,一步一步走,味道就慢慢出来了,然后再去读经典,那时候你会觉得“哇”,原来这些曾经读起来很深奥,连门都摸不到的书,这么有趣。是的,这时候,你站在人类知识的顶峰,真的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觉得天地都宽了,自己的心胸都宽了,觉得自己一辈子没有白活。

  我说的这些东西,只是个人三十多年的读书经验,而经验难免不带偏见和短视之处,以及自己知识的盲点。我的本意就是供大家参考,仅此而已。(黄崇森)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