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家风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4日 来源:

  什么是家风?我们家的家风又是什么?仔细想来,我们家并没有成文的家风,有的只是祖辈对我们的身教言传。但高祖父在创办宜山小学时立的校训“勤、诚、勇、朴”,现已成为我们家的家训。

  我本名陈端容,别名王立新,出生在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家庭中。我的家族,从玄祖父那代起就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沿着先辈的足迹,如今我和姐姐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我只是农村小学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但家姐陈端阳系中学高级教师,她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课堂教学能手、温州市名师;获温州市新闻奖教金优秀教师、温州市教坛新秀、苍南县劳模等多个荣誉称号;多篇教学案例、论文获全国一、二等奖;《茨藜花》等多个教学课例在全省推广,其中一项教学课例《妈妈格桑拉》荣获了2014“部级优课奖”和“省级优课奖”,近年来多次应邀到全省各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上示范课、做讲座,被浙江外国语学院聘请为“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系列讲座主讲人。

  我们家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世家。玄祖父陈云楼(号际中)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浙江省桐庐任县学教谕,后卸任归乡讲学,创办宜山星岩书院,又任平阳龙湖书院山长,被乡里公众推举做地方公益事务。如拓地营建平阳“文明塔”,筹资修建平阳坡南“通福门”,独自出资献地建造“江南义塚”,协同杨配钱谋设济婴局等等,受到当时社会的高度评价。

  高祖父陈锡琛(号筱垞)一生情牵家乡慈善与教育。玄祖云楼公过世后,高祖承父遗愿,出资接办平阳济婴局,救活女婴无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诏令各省、州、县设立学堂。他一马当先,与当时同仁刘绍宽,陈子蕃等共同在平阳县城创办“平阳县学堂”(今平阳县小),并被推举为首任堂长。这是平阳从私塾书院的传统教授形式进入现代教学模式的开始,也是温州地区最早的的学校之一。光绪32年又在宜山创办“平阳江南高等小学堂”(即今宜山小学)。就是在创办宜山小学时立下了“勤、诚、勇、朴”的校训。由于高祖父为乡里坊间做出贡献,中华民国9年(1920)得到大总统传令嘉奖,其褒扬状上有文:名垂东里,子产传惠人之称;施及衡阳,凝之拜红者之物……据父亲回忆,褒扬状制成一方匾额,过去一直悬挂在宜山故居的中堂上间,以示纪念。

  曾祖陈公翰,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与郭沫若为同窗同桌。曾任浙江省第三届省议会议员。他写得一手好北碑,其书法名扬江南,陈步宣先生曾拜他为师。可惜的是他的作品没能保存下来。1952年曾祖父过世,1964年郭沫若来温,曾打探曾祖父陈公翰的消息。

  提到我爷爷陈德辉,那就不得不提当年爷爷无偿捐献国家一级文物——晋代“朱曼妻薛氏石买地券”的事。该文物是高祖父陈锡琛于光绪25年在鲸头发现的。晋代“朱曼葬妻薛氏石刻买地券”,篆书单刀刻成,乃书法珍品价值千万。该买地券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块东晋篆书碑志,也是研究三国至东晋历史的重要资料,更是研究篆书字体向隶书字体演变的重要实物。它的篆文写法,参用大篆。字体结构由繁复转到简省,可与秦故莽量相媲美。难能可贵的是,1956年在我们家政治与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我爷爷陈德辉毅然将宝贝无偿捐赠给温州博物馆,现为该馆镇馆之宝!

  我的奶奶姓方,名子元,出身名门望族。奶奶娘家的故居——金乡方家大院“方宅”现成了金乡博物馆。可以说奶奶曾经就是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大小姐,可嫁给爷爷后没有几年,因历史的原因,我们家被洗劫一空,家里常常入不敷出。奶奶却也甘于过清贫的生活,在金钱的诱惑前从来不为所动。记得1989年我还在读初中,一次奶奶到信用社取款,工作人员给了一叠钞票后就低头织起了毛衣,奶奶紧紧攥着钞票,没有细数就回了家。到家后才发现自己取1000元,工作人员竟错给成10000元。当时信息技术不发达,信用社存取款都是靠人工数钱记账,就算奶奶不把钱还回去,也不会有人知道。尽管如此,奶奶却没有将钱占为己有,马上把多给的钱还了回去。那时年幼的我,对奶奶的行为颇为不解,因为在那个物质紧缺的年代,10000元意味着可以买好多好多东西,可以使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工作,组建家庭,直到身为人母,我才理解奶奶当初的选择。正是祖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诚,乃做人之本;信,乃美德之基。”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也一直秉承祖辈们留下的家训来要求孩子:做一个“勤俭、诚信、勇敢、淳朴”的人。不管他今后的职业是什么,最起码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乐于奉献、思想健康的人。

  如今,“勤、诚、勇、朴”这几个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几代人的心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就是我们家引以为傲的家训,我们也将继续继承发展,发扬光大!正因为我们继承了祖辈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继承了祖辈的慈悲与奉献之心,在潜移默化形成的教育理念下,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成为诚实正直、阳光开朗、思想健康的合法公民。虽然没有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但能无愧于先祖,无愧于社会。

  孩子在成长、社会在发展,可我们家人一直秉承的理念没有改变,也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王立新)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