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林灵真与状元舅舅徐俨夫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4日 来源:

  今年是宋元时期的一代高道林灵真诞辰78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道教人物,9月17日下午,县民族宗教局事务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藻溪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在藻溪镇“雁过藻溪文化客厅”召开了一次“苍南县道教文化暨林灵真学术专题研讨会”。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省宗教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陈永革教授,浙江省道教协会副会长邱崇桂道长,省道学院牟玄博士,在会上发言。

  南宋时期,林灵真(1239~1302)出生于今藻溪镇繁枝社区境内(林坳),是道教水南派的鼻祖,是我县一位影响中国道教史的人物。而他的母舅徐俨夫(1200~1260)是苍南县历史上唯一的文科状元。本文以林灵真的门徒林天任的《水南先生事实》和徐俨夫状元现存的诗词为主线,从林灵真的不凡身世、林灵真的道教历史地位、徐俨夫诗词中的道教观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林灵真的不凡身世

  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道藏·道法会元》卷之二百四十四《水南先生事实》一文,是这样写的:

  “先生姓林,名伟夫,字君昭,讳灵真,世为温之平阳林坳人。祖楶,官至武经郎。父嗣孙,官至保义郎。母夫人徐氏,南宫舍人桃渚徐公俨夫之妹也。

  保义公(指林灵真父亲林嗣孙)笃行好修,家素富贵,与夫人举按次,尝曰:吾宗桂枝林氏蕃衍昌大,诗书之泽未艾,何使我有伯道之戚耶。夫人每于清晨静夜,必露香密祷焉。一夕夫人梦洪水自南渰涨其境,盂载婴儿激波而至。夫人视曰:勿使溺也。遂抚抱之。而觉有感,随娠,乃以宋嘉熙己亥九月二十八日生公于里第。……追感先夫人洪水自南之梦,自号水南,遂榜其门曰:水南福地。投礼提点复庵先生戴公煟为师,取丹元方诸之义,扁(匾)其宅曰丹元观。……”

  天任蚤幸登门,粗叨入室,公之行实,获知详悉。敢叙次如上,以干立言君子为之铭。

  文章的开头,详细介绍了林灵真的身世,脉络非常清晰,还说明了他与徐俨夫状元是外甥与母舅的关系,而在《苍南县志》也有同样的记录。

  此文下边署名“天任”。他对林灵真的家族身世和从道活动的细节情况十分了解。文中还到“乃一日贻书于天任曰:吾嗣教诸子,皆在遐方,而密迩相依,袭香火之缘者,维子耳!……”大体的意思是:“有一天,他写一篇文章给我(天任)说:我的许多有成就的弟子都在远方,而(在当地)我与你是最为接近的了。我的香火衣钵,也只有靠你哪!……”

  文末有“天任蚤(早)幸登门,粗叨入室,公之行实,获知详悉。”对照《灵宝领教济渡金书·嗣教录·水南先生》的记载内容,除了有别个字出入之外,下边多了一个落款:“(元)大德六年十一月七日,门人凝和通妙观明法师玄学讲师林天任状”。

  比较《水南先生》与《水南先生事实》两篇文章,作者原来是他的族人、高徒林天任。只是版本不同而已。两种版本的文章后边都有一排字:“以干立言君子为之铭。”大概是“以立千言为君子铭”。

  这一句可能是抄写者最后的疏忽。“干”与“千”系笔误。这篇文章一共写了1500字,属于“千言书”,在铭文中不多见。

  林坳是本县著名的进士窝,南宋年间共考中至少22名文武进士。桃湖也是不简单的进士窝,南宋年间共考中至少12名文武进士。两地相差不过二十里,同属于亲仁乡(民国《平阳县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影印本,第1312页:有“林景熙”“世居亲仁乡之坳中”。“坳中”为“林坳”的“中部”,依萧耘春先生考。)水陆两路皆可通行。徐公俨夫之妹嫁到林坳的一名官宦之家,可以说也是“门当户对”。

  徐俨夫的妹妹嫁到林坳,久婚未育。林灵真父亲林嗣孙(则“保义公”)“笃行好修”、“夫人每于清晨静夜,必露香密祷焉……。”一天晚上,她梦见洪水自南涨而来“盂载婴儿激波而至”,而后有了身孕。于1239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生于林坳家中……林灵真出生于官宦世家,天资聪慧,从小就有良好的教育基础。

  中国道教的“一代真师”

  《水南先生事实》又称:“若方外之书,靡不洞究,而於四辅三奇,阴符毕法之旨,独加意焉。”林灵真长大后,就博览群书,但对星宿修炼之类的道教书籍特别在意。但这只能说明他对这一类的道书,比较有兴趣而已。这也是他后来从道的“铺垫”。另一方面,可以说明,在当年的林坳,道教已经盛行着。

  明代隆庆《平阳县志》载:“林升真仁药之孙,能神游上清,知人祸福,祷雨旸辄应……以其教授虚一,虚一传水南,故荪湖有道乡之称”。林升真是林仁药之孙,“林仁药即林倪……习长生久视之道寿百有二岁”。如果按照县志的说法,就形成一个传承谱系:

  林仁药——林升真——虚一——水南

  据《水南先生事实》一文记载:林灵真拜师学道,也不止林虚一个人,还有很多很高人。可以说是博采众长,而成一代宗师。

  《道藏》中普遍引用林灵真的话:“予学道于虚一先生林公,东华先生薛公,于兹有年矣。幸造道域,参玄律,讵可韫所学而不济于世。”。

  查《道法会元·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所列东华派历代宗师中,林灵真之前,有“东华先生薛真人,讳熙真”,当即林灵真所谓之“东华先生薛公”,故知林灵真之师为薛熙真。此系谱已将林灵真列为一代宗师,证明其后之清微派道士确已承认其为“绍开东华之教”的“一代真师”了。

  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慕其学,表荐其为温州路玄学讲师,继升本路道录。

  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企其高,渴其道”礼请上山。叩问“以真机玄奧”,林灵真“历历以对”。天师喜溢于容,曰:“永嘉有此高人哉。林灵真闭门著述,撰成《济度之书》十卷,《符章奥旨》二卷。”天师张与材命雕板印行,以广其传。

  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与其情投语契,通览林灵真所编之书,授予“灵宝通玄教法师教门高士”。

  《正统道藏》所收署宁全真授、林灵真编撰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一卷,已非林灵真《济度之书》十卷之旧,是元明间道士据此书增补扩充而成,成为《道藏中》卷帙最多的巨著,足见他的影响面十分深远。林灵真是元代东华派的主要传人,弟子甚众,“在州里不下百余人”,正一龙虎宗的董处谦,玄教大宗师吴全节都曾投其门下,“可谓一时授受之盛”。

  据徐宏图先生考证:现在苍南平阳一带的“‘灵宝冥阳水陆普渡道场’,尚有不少科仪结构与《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有传统相同或相近。”

  毕业于白云观道教学院的苍南人林祖爱道长认为:林灵真编撰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全国道坛的科仪,是一部道教科仪的典范著作。

  徐俨夫诗词中的道教观分析

  徐俨夫(1200一1260),字公望,号南洲,世居平阳桃湖(在今灵溪镇观美社区)。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进士对策第一。

  徐俨夫状元及第后,任签书某军节度使判官厅公事;秩满,添差绍兴通判;淳祐九年,除校书郎转秘书郎著作佐郎,兼沂王府教授,权刑部员外郎;迁著作郎,兼礼部员外郎;十二年除秘书丞,再迁礼部郎中……卒礼部待郎。

  徐俨夫曾有《桃渚集》传世,可惜的是此诗集已佚。现在总共保留下十四首诗歌,就有四首的内容十足地带有道家“仙气”。

  乾隆《平阳县志·山川》有徐俨夫两首古诗,一首为《仙人迹》:

  树古薜荔生,云去岩扉辟。仙翁何处来,蹑印苔痕迹。

  另一首是描写南雁荡山风景的《澈水岩》:

  谁把银河天半倾,随风碎澈泠人冰。

  虽然未济苍生旱,聊洗四维尘世情。

  上边两首诗写风景诗,带着描绘山川的佛影仙踪一点也不奇怪,也很平常。但“仙翁”“苍生”“尘世”等词语,都是道教频频使用的专业词语。特别是他写于状元及第后的诗,就比较特殊:

  《及第诗》

  引领群仙上翠微,云中相逐步相随。

  桃花先透三层浪,月桂高攀第一枝。

  阆苑更无前去马,杏园俱在后题诗。

  男儿志气当如此,拂袖熏香天下知。

  第一句引就是“领群仙上翠微,云中相逐步相随”,不用多解释。诗中还有“阆苑”一词,也称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徐俨夫的另一首《卜神诗》,是他状元及第前的作品:

  合郡生灵赖尔宁,书生特地问前程。

  还当皓首耕和钓,毕竟少年公与卿。

  富贵前缘由分定,功名此去赖神明。

  明年倘有□云手,霹雳风雷借一声。

  《及第诗》与《卜神诗》是笔者于2015年,受温州市政协文史委之托写作《徐铎状元》,特地约平阳的徐志村、徐显光两位老师,到福建省莆田市区延寿村采访时,要求他们带去民国版本的《徐氏族谱》与莆田市区的徐氏对接。笔者惊奇地发现了《徐氏宗谱》中的七首诗。《及第诗》与《卜神诗》就其中七首之二。笔者兴奋之余,就在动车上就拍下了《徐氏宗谱》中的相关页面(附后)。

  由此可见,徐俨夫不但才高学博,而且还是一个很有信仰的人。如果我们联系到前文提及的林灵真的生母、徐俨夫的妹妹“每于清晨静夜,必露香密祷焉”。就可以知道,徐俨夫的一家,是一个与道教文化非常关系密切的一家。

  徐俨夫辞官对林灵真影响初探

  徐俨夫于宋理宗淳佑元年状元及第,是公元1241年。林灵真出生于公元1239年。徐俨夫状元及第回时,林灵真才二三岁无所谓什么影响。再说徐俨夫自从中了状元后就到外地赴任。民国《平阳县志》载“……秩满添差绍兴通判(淳佑)九年除校书郎”。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淳佑)九年(1249)以前,他在担任过“绍兴通判”的等等职务。而这个时间点,他的外甥林灵真也才也年满十周岁,不太可能跟着状元母舅学习什么文化。

  至淳佑十二年(1252)任秘书丞,再迁礼部郎中。就在这时,丁大全与闫贵妃、马天骥等在朝廷里应外合,狼狈为奸。民谣就唱道:“檐(暗示闫贵妃)马(指马天骥)丁(指丁大全)当,国势将亡”。宝祐年间(1253-1258),丁大全居然擢升为右丞相,徐俨夫看不下去,毅然辞官回桃湖故里。

  徐俨夫辞官在家的时间不短,不然不会到了“三餐不继”的程度。民国《平阳县志》:“丁大全柄政,俨夫忤其意,径拂衣归。终其用事,杜门不出,家贫并日而食,日抱膝高吟,声出金石,或勉其抑已谢过,笑而不答。”

  徐俨夫约于宝祐年间(1253-1258)辞官回家。一直到丁大全落马,再起次出山。以这个时间段推算,林灵真出生于公元1239,已经15岁—20岁,按照过去的标准是成年人了,他不可能不去拜见状元的母舅。

  而县志中记录的徐俨夫当年在家“杜门不出”,在家做什么事?谁也不清楚。我们只有做一下合理化的推测:一是读书写诗,闭门著述。状元出身的他,不可能离开读书。二是修心养性,因为他一贯有着自己的信仰,在他留下的诗歌中已经找到的许多证据。

  从徐俨夫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证明他有明确的道教信仰因素。而他的外甥林灵真也有可能来向他学习一些文化,请求为他修改一些文章等,指点一下自己的人生都是有可能的。林灵真又是一个大孝子,因为母亲怀孕他前后,曾做了一个梦“洪水自南之梦,‘自号水南’,遂榜其门曰:‘水南福地’。”所以他对母舅状元徐俨夫不可能不敬重。

  徐俨夫状元去世(1260年,林灵真才21岁)不久,林灵真突然看破了人生“黄粱旧事,毋乃似乎。于是弃儒从道,舍宅为观。家赀巨万,如弃弊屣。”最后潜心学道了。把所有的家产,施舍掉,并把自己的豪宅改变为道观——丹元观,这一做出这种决定,必然要有很大的冲击力。状元徐俨夫与外甥林灵真在生活时间上有交集,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林灵真在文学上,也可能受到状元徐俨夫一定的影响。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道藏》中以320卷之巨的《济度金书》(以林灵真名义编纂),不但以济世救难为宗旨,还有许多“孝文化”与“儒文化”的思想。可能证明林灵真的道教观,带有徐俨夫状元的儒家文化思想烙印。

  在藻溪镇召开的“苍南县道教文化暨林灵真学术专题研讨会”,这是一次很好的道教文化学术交流活动,许多被尘封的历史将会被不断发现,随着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着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推动着道教文化生态之乡的申报,推动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林子周 徐启门)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