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矾都风物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0日 来源:

  我家到矾山很近,只是隔着一两座山,这些山一脉相成,地质结构相似,可到矾山境内就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矾矿而享誉世界。在我心目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无论山有多高都挡不住我对它的向住。

  每一次去县城总要路过矾山,真正下车逛矾山也没有几次。坐在车上,偶尔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风景:一个个挺直的大烟囱向天空冒着滚滚的灰烟,一座座赤色的山峦偶尔也会长出几根小草来,一条混着矾水的山溪缓缓地自东向西流去,我想我看到的这一些算不算真正的去过矾都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正的了解它吗?它蕴藏着到底有多少风物呢?说起一个地方的风物,田园诗人陶潜有诗云:“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那就让我们在这个景明春和的季节里畅谈矾都的风物吧!

  第一次去矾山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是运货到外地出售,陆陆续续运了几批,销售也不大好。货车从马站冲积平原经过路陡多弯的山路才能到达坑门岭,又从坑门岭那逶迤的山路颠颠颇颇地下来,可现在经过鹤顶山隧道缩短到3公里左右的路程,这是当时难于想象的事。

  当你看到许多座的大烟囱向上冒着一团团灰烟,就知道矾山到了,它像是乌云密布一样把整个矾山的天空都染灰了一大片,这是我对矾都最初的印象。后来得知,这表明当时“矾势”(即矾矿业市场)一片大好,一个个窖矿先后运作起来,这种矾势的好坏,就像鸡笼山脚下时浮时沉的石钟,显然有着先兆感。可现在,矾矿业市场日趋而下不比当年,随着旅游业发展,矾都已开始到了转形的过程。虽然一座座炼矾大烟囱还立在那里,但环境越来越好了,天蓝、水清、山绿这可是矾都民众的呼声。唯有那石钟沉入水潭里再也没浮上来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旅游兴矿的好时代。

  货车虽然开的很慢,但还是碰到了穿过公路的电线,车上摇摇欲坠的货物,最终掉了下来。只因弯多路陡,开货车的老师傅慢慢稳住了货车,他立马下了车,从路旁拿着一块石头做垫石,然后装好货物,又上路了。这块垫车轮的石头是一块五彩斑驳的矿石,在矾山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我感到好奇!好奇不在这种石头的外表,而是它所蕴含着内在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这种的矿石既美观又大方,矾山人都会用它来筑土灶、凿石器、铺石阶和垒石屋,从而,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赏,这不是为了宣传矾山做的一种无形的广告吗?这时,我真的很想搬一块这种的石头回家做石枕,但愿能解开矾都矿产其中的奥密。

  通过这样五彩斑驳的石头,让我想起它的一个别名叫做“赤垟”,老百姓叫它赤垟即亲切又形象。因为赤垟的赤有两种解释。其一,它指是的一种浅红的颜色,矾山境内大量的这样五彩斑驳的石块,就是这样赤色为主;其二,它又是光着,空着的意思,随着采矿业的兴起,各个山头裸露在外,像个不长草的秃头山。赤垟指的是山地里的小盆地。矾山是以矿产集镇,矾石矿床具火山喷发而沉积的特点,四面为山,中间是一火山口,后来形成了一块小盆地。矾山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竟然生活在这样一座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山。很难想象数亿年前一次地壳的变化、火山的爆发逐渐形成现在的地貌。

  最近,看到矾都本土作家张耀辉的一个“柴桥头”的公众号引起我的兴趣,这一次终于下了车,从古路下拐到了热闹的新华街,又从新华街一直向前行就到了柴桥头。柴桥现在是看不到了,已被钢筋水泥所替代,也许以前确实是木制的桥吧!那就留一点乡土的记忆。桥的两旁加宽了人行道,道旁放满盆景花卉,左右栏杆都刻着唐诗。其中一首李太白的诗句描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其实,一条含着矾水自东向西的山溪不只一座桥,但柴桥头最能感受到矾都的乡愁,它连接热闹的新华街和具有着明清建筑风格的矾山内街,再上了一个坡又与福德湾的一条担矾古石道连通。

  站在柴桥头,脚下河水潺潺而流,就像吟诵古诗那样柔美的韵律。每当到溽夏,总有三五闲散的民众聚在柴桥头聊天说地,旁边有一两条小狗慵懒的趴在主人身边。再沿着桥漫步而去,有几个妇女也在溪边边洗着衣服边大声着谈天,卖小吃店家也煮生香喷喷的肉燕,桥边坐着几个老头眯着眼,抽着烟。每当到了茶余饭后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纳凉、歇脚和闲聊,真是一个好地方。

  走过柴桥头,转过一道弯,闻到一股醇香米醋的道味,这就是矾山内街。矾山内街是依山而建的老街,这是矾山现还保存的石木结构的古建筑,内街的老屋,多为一二层石木构造,基脚用石头,其它都是木制的,屋顶盖上了灰瓦片,房屋户户相连。

  走进内街的巷子里,一阵不急不缓地吹来,是那么凉爽的。那朴实的木房,那雕花的屋檐,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内街的老屋还保存着当时的痕迹,却坐落在被遗忘的挑矾古道路口……

  福德湾因采矿业兴起而渐渐地形成,那些饱历沧桑的石头屋因山势都建在挑矾古道两边,疏疏稀稀,零零散散地坐落在山坡上,只因那些五彩斑驳的矿石,让各地游客驻足观赏。

  在旧的时光里,每一座石屋都刻着醇厚的记忆,那些陈年旧事,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慢慢地淡忘。从悠远的岁月里走来,承载着厚重的采矿业的历史文化的底蕴。(江为和)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