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清“中营游击陈允升”寻亲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现苍南县陈姓龙湖派(陈元光后裔)原祖先是明末清初期间从福建漳州天宝迁徙而来的,最早迁徙地是原平阳(现苍南)马站蒲门与藻溪昌门宫一带。四百多年来,这支陈姓与福建漳州同宗有一定的往来,至今仍有不少族谱记载了有关历史事件。其中有一位名陈允升的官员就有这一寻亲历史。

  据平阳县山门大楼所藏的清光绪癸未(1883)年陈氏族谱载,现苍南、平阳陈姓“龙湖派”“十八丕”系的陈丕显公的裔孙,今苍南龙港镇仕家垟村的先祖陈世贤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所作的族谱序文“增族录”中有记载有关清朝武官陈允升在平阳驻地时寻找本族族亲的情况。

  清朝康熙壬午年(1702)至癸未(1703)年间,福建漳州龙溪县天保地方派出一名官员,名叫陈允升,授任于浙江温州平阳(原称瓯江昆阳)“中营游击”一职(注:清朝军队中驻地方官总兵员下分中、左、右三营,“中营游击”系从三品武职外官,位于总兵、副总兵、参将之下,相当于少将军衔,或师长、独立旅长般大小)。在他上任之时,遵照上辈人嘱咐,说我们的祖先自明朝万历年间,先祖渥公的弟弟洄公支派,侯庸公之孙,是从福建漳州天宝迁徙至浙江瓯江昆阳(现温州平阳)的,因为来往信息很少,至今音讯稀,不知后况如何。故将族谱亲自带去,查访一下他们的下落。陈允升公到了平阳上任后,就遵照上辈人的吩咐,心中总是牵挂着这件事,于是他差下属军官到平阳四处调查寻访。后来了解到平阳藻溪(原称廿七都,现苍南)地方的族谱与陈允升身边带来的族谱正好吻合,字字无错。

  听了汇报后,即请来各位族亲到了陈允升的军营内,陈允升对大家说:我们是同宗血脉相连的族亲,就好像是大树木一样,树虽然各有分枝,但总是连着不远的同一树根,所以大家之间应该经常保持往来,互相照顾提携,就如同手足一样。并提出刻制一樽陈元光金像,因为陈元光圣祖是唐皇封赐的忠毅文惠侯,宋朝皇帝又增封为灵著王,所塑金像可供每年二月二十六陈元光祭日时祭祀,因为福建省军民都会在这一祭日共同奉拜祭祀,何况我们是直系子孙?因此,他亲自将金像送到藻溪(廿七都),但藻溪当时还没有陈元光庙,只好由子孙们轮流祭祀。

  据后来载:或因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的镇标驻地迁移,陈允升随离平阳驻处州(丽水),后或转任黄岩等之说。又有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因受其辖下将兵遇敌败逃一事牵累而照律被徒三年,刑满后尚未履新的记载。

  附:山门大楼所藏光绪癸未(1883)年谱,见载有丕显公裔孙,士家垟陈世贤公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所作的序文“增族录”:

  “康熙壬午(1702)、癸未(1703)年间,漳州龙溪县天保地派有一官,名陈允升,特授瓯江昆阳中营游击。出任之时,大人嘱咐:万历年间,渥公之弟洄公之派,侯庸公之孙徙居瓯江昆阳,信少音稀,可将家谱躬带,查访下落。公下车以来,遵大人嘱,牵系衷肠,遂差军吏等访寻。廿七都(藻溪)处所将遗带之谱与陈游击之谱合焉,字字无错。禀覆,即诸公入辕门之内,允升公曰:同宗之脉,譬如大木,木枝虽分,离根未远,往来提携相窥,如同手足。卓刻一金相嘱,言唐王勅赐忠毅文惠侯、宋主增封灵著王元光公之金相,历年二月十六日祭祀,闽省军民供奉,何况子孙乎?躬自送至廿七都(藻溪),尝未有宗廟,子孙轮流祭祀”。(陈敬甫)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