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读书札记之《局外人》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4日 来源: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1913―1960)于1940年创作的中篇小说,1942年出版,一举成名。可以说是加缪的小说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

  《局外人》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局外人》讲述的故事内容非常简单,男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非常普通和平凡的小职员,属于生活中典型的小人物。突然有一天,他闯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原因非常简单,他杀了人,他成了一名杀人犯。

  《局外人》中塑造的默尔索这个主人公形象有些荒谬,这也是该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默尔索没有一般人所具有的道德观念,他是一个率性的人,也正是因为他这个鲜明的特征,让他丧了命。

  默尔索的性格与行为,在“正常人”眼中,或者说是在世俗之人的眼中,是极其“荒谬”的。他不知道母亲的年龄,母亲死了,他竟然未流一滴眼泪,还守在母亲的灵柩前,喝咖啡、抽烟,这也成为他最后被处以绞刑的原因之一。他对任何事情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他不说虚伪的话,他只是坦率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结果这也成为他“杀人”的罪证之一。

  杀人是默尔索人生悲剧的导火索,其实这也是他一个无意识的行为,但由于他只向法官讲他最真实的想法,只说实话,不为自己进行任何的辩解与陈述,结果被道德绑架,以蓄意谋杀罪被处于极刑。

  2

  杀人偿命,这似乎是一个公认的真理。但是,按照法律有关规定,量刑时却要充分考虑杀人的动机、性质、对社会的影响、罪犯对犯罪事实的认知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而犯罪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被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故事发展的情节不难看出,默尔索杀死阿拉伯人绝非主观故意,而是有其偶然性,但检察官却因其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认定他是一个冷酷无情、十恶不赦的坏蛋,因此将案子定义为蓄意谋杀。

  情与法,如何去认知?情与法,如何去平衡?有的人,高举着正义的宝剑,斩落的却是无辜之人的头颅。这,也许正是世界的荒谬之处。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加缪的《局外人》完美地击败了这句经典的至理名言。或许,它只是偶然的一个案例,但是绝对不是唯一的一个。

  3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小说开门见山的描写,就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了默尔索的性格特征。相信看了这句话儿,很多的读者已经在心中为他画好了像。

  默尔索虽然贫穷,但却真实地活着,并且拒绝任何的虚伪,他坚守的道德观异于常人,哪怕是对自己辩护有利的谎言,他也不肯说。比如他入狱后,当律师问他母亲去世那天是否控制了自己悲痛的心情,他回答说,“不,因为这是假话。”因为他认为,母亲安葬那天的事与自己犯案毫无关系,但恰恰是这一点儿,成了给他量刑的关键环节。

  默尔索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只想善良、诚实、无害而自由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但世界却把他排除在外,让他成了一个彻底的局外人。

  虚伪的世界里,没有诚实的立身之地。这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世界的悲哀?!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