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黄传会:报告文学作家一直在路上(创作谈)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7日 来源:

  接受《大国行动——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的创作任务时,我已经解甲归田两年了。“甲”是解了,却无“田”可耕。好在当写作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时,解不解“甲”已经不重要了。

  也门撤侨行动过去三年了,但由于电影《战狼2》和《红海行动》的不断推波助澜,它的余波并未消失。

  不满足于电影的虚构和夸张,人们渴望了解真实的也门撤侨,部队也希望记录下这段历史碎片,而且,我自己也有强烈的愿望,想弄清楚我国第一次动用军舰武装撤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一直秉承“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文学”这一理念。报告文学写作,作家必须具备独到、深邃的思想对时代精神进行发现和洞察,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同时,很大程度还取决于采访是否到位。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加或者冲淡所发生的一切内外真实,因为在那些非常时刻,历史本身已经表现出十分完全、无须任何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甭想去超越它。”因此,没有采访的写作,不能称为报告文学。

  参加也门撤侨的一共有三艘舰:导弹护卫舰临沂舰、导弹护卫舰潍坊舰和大型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去年年底,当获悉潍坊舰即将再赴亚丁湾护航时,我立即赶往青岛某军港。

  一位有着四十五年军龄的老海军,踏上潍坊舰这艘现代化军舰的甲板,再当一回水兵。

  我享受的是最高待遇,入住编队指挥员的舱室:一张一米宽的小床,一张小办公桌,还有一个迷你型卫生间。

  每天清晨六点,铃声响了,广播里便传来“起床、起床”的声音。我一个激灵,立即起床穿衣,随舰员们到码头出操。然后,开始一天的水兵生活。

  那潮湿而又略带咸腥味儿的海风、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那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庞,忽然间,变得特别熟悉起来。

  深入采访是对写作对象的全面认知,以期获得最饱满的现场感和精彩的故事,挖掘到最鲜活的细节。

  当我将自己也变成一名普通舰员的时候,不需要刻意采访,官兵们不经意间的言行都可能成为日后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那天,在舰上召集了一个水兵座谈会,我请他们谈谈当兵的经历,谈亚丁湾护航,谈也门撤侨。

  一位雷达兵说:“前年,从也门执行完撤侨任务后,我们舰又访问了克罗地亚、土耳其和意大利,还参加了中俄联演、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市胜利日七十周年阅兵式,特别开眼界、长见识、有收获。”

  我问其他几位水兵,出访过多少个国家,有的说八个,有的说十三个。

  对海部门主炮指挥仪班长夏宇说:“我是二〇〇二年入伍的,二〇〇五年上了哈尔滨舰,后来又去了沈阳舰、沧州舰,二〇一二年调到潍坊舰。这些年我随舰出访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俄罗斯……还有巴基斯坦、印度等。我访问的国家不算最多的,我们有几位士官长,访问过二十几个国家,我们称他们是舰上的外交官。”

  我问:“大家出访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话题一下子展开了:

  “刚开始是新鲜,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见什么都稀奇,遇到什么景物都要拍照留念。那时候还没有手机,谁有相机就跟着谁跑。”

  “慢慢的,出访次数多了,原先的新鲜感消失了,原先的购物欲没了,大家想的更多的是自己代表着军队、国家的形象。下舰时,军装熨得笔挺,皮鞋擦得铮亮,走在路上,胸脯挺得高高的……”

  “出访停靠码头时,军舰都有‘开放日’,欢迎当地民众上舰参观。当地的许多华侨都会上舰来。我记得有一次在欧洲一个港口,一位老华侨是坐着轮椅上舰的,我推着他参观了前甲板的主炮和后甲板的导弹发射装置,老人看得很仔细,眼里溢满了激动的泪水。快下舰时,老人流着泪,说:‘我这辈子已经回不了国了,但今天我已经回国了……’”

  军舰在国外是一方流动的国土,每一位海军官兵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范冠卿政委谈起海军近几年发生的变化也是感慨万千。

  一九九九年从大连海军政治学院毕业,他到支队报到,被分配到了号称“驻港部队”的110舰。此“驻港部队”非驻香港部队,而是该舰因机械故障,长期驻泊在军港码头。当时装备不给力,训练思路也不对头,支队这样的“驻港部队”还不少。

  二〇一二年,范冠卿参与组建054A型的第十四艘舰,并担任首任政委。

  自此,他的深蓝梦真正启航。

  范冠卿说:“从我的经历可以看到海军舰艇装备的更新换代。我国实现了从购买到完全自主研制生产,从小吨位到大吨位,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从二十年前每年每艘舰航行不到一万海里,到现在每年每艘舰航行四万海里左右,挺进大洋、建功深蓝正在成为新时代官兵的铮铮誓言。”

  后来,我陆续又采访了临沂舰、潍坊舰和微山湖舰的舰长、政委和许多舰员。

  从亚丁湾撤侨回国不久,高克便调任一艘体量更大、武备更先进的某新型号战舰任舰长。

  高克让我开开眼界,带我参观停泊在码头旁的他的新“坐骑”。

  我问他:“驾驭这艘可以说已经跨入世界上最先进行列的战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高克蹦出两个字:“压力!”他解释道,“一支舰艇部队战斗力是由三个因素组成的:人、武器装备、人与武器装备的结合。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操作,仅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以及高素质的人才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融合,是形不成战斗力的。现在祖国将一艘最现代化的战舰交给我们,怎么让它以最快的时间形成战斗力?有多少问题需要解决?有多少事情需要去做?这就是压力。”

  压力,就是责任!就是使命!

  一支军队,根本职责就是利剑在手、枕戈待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高克这一代舰长是幸运的,正当他们准备大展身手之时,军队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在全军上下蓬勃展开。

  海军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利益向海洋方向拓展,以及海军由近海防御型转向近海防御与远海防卫相结合,对于海军履行新使命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海军也门撤侨行动,外交官们点赞:“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我国在海外公民撤离行动,这次也门撤侨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也是最扬眉吐气的一次!”

  这次行动是对国家理念的生动诠释,彰显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爱。编队官兵闻令而动,无论是对时机、运力的考量,对规模、手段的准备,还是对方案、预案的应用,以及对现场临机处置的决断、把握,都力求果断、精准,体现了国家、军队针对境外突发情况的处置水平和紧急调配、调动资源的强大能力。

  也门撤离中外公民考验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我军向新的国家使命迈进中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展现沉着理性和人间温情的历史事件,将被记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履历。现代化的、训练有素的中国海军有能力在危机时刻保护中国公民,并成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一支坚定力量。

  《大国行动》是一篇“命题作文”,我在深入部队采访时,有个突出的感受:这支我原本比较熟悉的部队,我原本比较熟悉的官兵,短短几年间,变得陌生了。

  改革强军的大船,校正了航向,扬起了前进的风帆——这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

  我之所以感到陌生,是因为强军目标一经提出,全军上下聚焦备战打仗,在浴火重生到气贯长虹的征途上,大跨步地前行。短短几年,军队的面貌、官兵的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让我耳目一新,振奋无比!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军队里一批农民子弟出生的作家,对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发出了各种调门的浅吟低唱或高亢呐喊,评论界将这类军事文学称为“农家军歌”。面对当下波澜壮阔的新军事变革,连美国媒体都说“这是中国六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改革”。壮士断腕,换羽新生。这期间将会演绎出多少精彩的活剧,碰撞出多少鲜活的故事,“农民军歌”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文学永远与时代同频共振,报告文学作家永远在路上……(黄传会)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