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稻花香里话尝新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6日 来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段时间的青蛙尚好,雨却颇为恼人,入伏以后意犹未尽,来去匆匆,但也有受益之处,尤其是田地里的稻谷。“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孩子们就盼着尝新节,因为在早稻初熟之际我们家乡有个吃新米的传统习俗,但凡有田地的人家都要去田间采摘最丰盈的稻穗碾成新米,摆酒设宴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家乡的土话叫“吃新”,正所谓“小孩子念吃新,年轻人念讨亲”。我们村是依山傍海的渔村,除了出海就是上山未曾有过这个奢侈的节日,但都会想办法到村外的亲戚家去蹭上一顿美食。这时候外婆就让表哥过来接我们兄弟几个去他们家吃新过尝新节。

  出了村头过了桥就是一大片的稻田了,虽然还没熟透但是稻穗显得格外地稳重,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清香。微风拂过便是“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之意境。我们欢快地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经常有小河里的水牛正悠闲地浸泡着,不时地吐着粗气,那声音赶跑了好多的蚊子和苍蝇。不远处也曾有着两个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竟面对面比赛着尿尿的高度,一不留神就尿到对方的脸上了。一时间里他们的嬉闹声合着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荡漾在夏日的田野里。

  尝新的日子我们赶到舅舅家差不多都是午后,首先迎接的是丝瓜烧粉干,或者是丝瓜烧九层糕之类的,虽然没有正月拜年的点心那样丰盛,但是能解渴充饥,“忽忽”地三两下就吃个碗底朝天。丝瓜我们当地俗称“天罗瓜”,外婆经常说能清热解毒,止渴生津。要是家里孩子遇上咳嗽、喉咙肿痛,烧饭的时候顺便在锅里放上一条,出锅的时候撒上几张盐花或者少许冰糖,吃上一两回即愈。种植简单,适应性强,就像农村的孩子,浇浇水都能爬满房前屋后。当时农村的夏天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特别是丝瓜花盛开的时候,黄绿相映,蜜蜂一个劲地在闹着,蝴蝶上下翻飞,不时地也有蜻蜓在绕来绕去。这天丝瓜花到了舅舅的手上竟然成了一道美食。采摘后清洗干净,沾上蛋清,裹些面糊,还是迟迟不肯下锅,有着太多的不舍,如同元帝送昭君出塞,实则静观火候。等到从油锅中捞出后,更是色泽酥黄,清脆香润,上桌的时候大家的筷子都在打架。前不久居然在百度上查到丝瓜花还有美容的功效呢。

  蚕豆干不知是初夏留下的遗憾还是荣幸,在农家的角落里沉寂了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获得了生机。在水里浸泡到膨胀之后,连壳从其顶部开始切成十字形,放到油中炸将开来,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从烧热的油锅中响起,蚕豆干的生命已经开始蜕变,当出锅放到白瓷盘里的时候,已经是四瓣分裂,仿佛绽放在夏日里的朵朵兰花。经过油炸后的蚕豆干就叫做兰花豆,成了尝新节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味,油而不腻,脆而不碎,过盐略咸却是大人们理想的下酒物。新泡的杨梅酒是桌上最合适的酒,好奇的我们往往也可以吃上一两个带酒的杨梅,而后脸蛋红得像做了亏心事一样,赶紧找兰花豆往嘴里送,用手抓得满身油腻。这时候的笑声、咀嚼声此起彼伏。农家是何等的富有啊。

  直到太阳偏西,渐渐地厨房间里的风箱声也停了下来,外婆这才捧出一碗新米饭,迈着小脚颤巍巍地来到院中的一张古旧的八仙桌前,点起三根清香,插在新米饭碗上,拜了三拜,还口中念念有词。听不清具体内容,一直琢磨到长大,我们在边上不能嬉闹,老人家向来慈祥可到这点上很严肃。“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无言是一种敬重,也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感悟。

  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而稻花香里的尝新事愈说愈新,历久弥新。(黄吕群)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