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蒲门张霨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0日 来源:

张霨获光绪乙酉科浙江选拔贡生考试第一名的试卷。

  陈文苞

  瑞安孙衣言、孙锵鸣兄弟进士出身,堪称清代温州“一代文宗”。孙锵鸣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是晚清两大重臣李鸿章和沈葆桢的座师,他有六个女婿,其中三位非瑞安籍,一位是台州黄岩人杨晨,进士出身,官拜主事。一位是平阳万全人宋恕,后来成为一代思想家。另一位就是苍南蒲门人张霨。

  张霨(1862—?),字伟叔,号蔚文,蒲门南坪人,生于同治壬戌年(1862)十二月十一日,张霨出身于以军人世家而著称的蒲门张家。清代南坪张家是蒲门望族,张霨始祖讳毕,字观保,常州武进和南乡人,明初以都督指挥从汤和督军入福建兴化卫,遂占籍永春达埔。至十一世张亨谦,字进敏,于清初携眷入迁平阳,卜居蒲门南坪。张霨的曾祖张玉珍,号赞金,素孚人望,曾是乡饮宾,嘉庆年间,福建海盗蔡牵滋扰闽浙沿海,海滨居民纷纷成立民团自卫,其中就有一支张玉珍的民团。张玉珍之子张琴(1786—1835),字奏南,号韵斋,年轻时随父与海寇征战,智勇兼备,深受福建建宁总兵徐锟赏识,成为其部下,随后一路平步青云,历任左营马粮,大荆营千总、四川越营参将。道光十年(1830)特授云南临元镇总兵,四川建昌镇总兵,福建台湾镇总兵,卒于任,诰授振威将军,晋赠荣禄大夫。张琴有三子,长子启显,早逝;次子启煊,由国学捐授主事;三子启奎。

  张启煊,字焕堂,历任台湾知县、澎湖通判、淡水同知等职。咸丰九年(1859)以功“历保知府,赏花翎,以道员记名,赏严勇巴图鲁名号”。他曾率军镇压浙江东阳的太平军和浙南金钱会,孙衣言亲撰《纪功碑》赞张启煊:“福建记名道张公启煊,实办瑞安之贼,兵少而力战,法宽而威震。”在战火纷飞中,张家与瑞安孙家结下深厚的交情。孙锵鸣与张启煊以同袍之谊,深交契合,将女儿许配于张启煊的幼子张霨。

  金钱会平定后,张家与孙家订姻时,张霨尚未成年,正求学于无锡贡生钱子宣,同治甲戌年(1874),张霨到瑞安孙家完婚,新娘大张蔚数岁,但两人相敬如宾。张霨就读于孙衣言与孙锵鸣兄弟家塾——诒善祠塾,孙锵鸣对爱婿张霨视若己出,尽心培植。让他与孙诒让、孙诒燕等孙家子弟朝夕相处,学业大进,孙诒让称张霨的诗文“淹雅清丽”,书法尤精妙,文誉冠一乡。

  为了张霨有个好的未来,张启煊入赀为他谋了一个光禄寺署正之职。张霨正值青年俊秀,才华横溢,希望靠自己的实力迈向科举之路,张霨的诗文得到浙江学政黄倬和温州知府张盛藻的赏识,先后参加县试、府试,屡夺冠军,补县学生。此时其父张启煊官拜福建延建邵兵备道,又督理华税、保甲、桑棉诸局要务,仕途亨通。

  张霨从京师回到温州准备岁考,谁知突然传来噩耗,父亲张启煊病危,张霨星夜疾驰去福建探望父亲,等他到达时,父亲已先逝。张霨悲痛异常,于是押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办理父丧。张霨成熟干练,将丧事办理的井井有条,令亲友赞誉有加。张霨还迎养继母,将父亲历年积累的薪俸积蓄悉数分于两位兄长张震和张雯,张霨还抚育两位遗妹,长妹早逝,幼妹嫁于孙锵鸣的幼子孙忱叔,幼妹的嫁妆都由张霨一手置办,使孙张两家亲上加亲。

  1885年,张霨参加光绪乙酉科浙江选拔贡生考试,在这场角逐中,张霨获第一名,笔者从光绪乙酉科浙江试卷中得到张霨的答卷,考试官给出的总批是:“文体大思精,志和音雅;解经淹贯,论断谨严;策条对详明,诗工雅。”一同中榜的还有妻弟加同学孙诒绩。张霨随后又以拔贡生参加朝廷考试,又被录用,就职直隶州州判,可谓是春风得意,仕途亨通。当时李鸿章在天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府天津,张霨的岳父孙锵鸣是其座师,有了这样关系,李鸿章将张霨和孙诒绩延揽至帐下。

  张霨虽然年少,却成熟干练,孙锵鸣对他期许甚高,多次去信指点,如在一封信中就写道:“到局后事事讲求,事事实心,总须炼出有用之才,将来成就自然远大。切勿自矜自满,专讲门面。”他还希望张霨照顾同局孙诒绩:“澍儿(即孙诒绩)与汝同局,我最放心,事事指点,必须骨肉相亲……一切礼节规矩,好好教他,不可生妒忌心,方不负我。”

  张霨在李鸿章手下负责稽查机器局,当时恰好李鸿章想在昆明湖上建造一艘小轮船,名字叫捧日,命张霨监工督造。张霨不负使命,轮船按时完工。由此张霨因功议叙擢知县。又因张霨为海军辛劳,加同知衔。张霨的才华和干练深得李鸿章信赖,被称为“局中二虎”。薪水由原来的二十四两,增至四十二两,还住上了小洋房。而此时他的连襟宋恕,尽管满腹经纶,却科场失利,只得靠孙锵鸣之婿的身份北上,向李鸿章上书,希望谋一职位。在天津,宋恕寄宿于张霨家中,受到张霨诸多帮助。

  光绪甲午年(1894)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爆发,张霨从军作战,宋恕作《送张蔚文从军》(一八九四年九月)一诗相赠:“衷甲无端动楚氛,九重怒遣羽林军。上公承命监诸将,下士参谋报大君。指朔霜旌高拂月,平东露布壮凌云。所期早取黄金印,归及关城春未分!家风汗马握兵符,痛饮豪歌笑腐儒。少侍闽山游骑射,壮归瓯海猎《诗》《书》。着鞭祖逖怀奇久,驰檄枚皋发郁初。顾我少文兼劣武,不堪御右愧奚如!”

  此时宋恕正被其弟宋存法所害,寄居瑞安岳父家中,他作梦也想有朝一日提兵回乡,除去这位恶弟。因此他非常羡慕张霨少年得志,在诗中有所流露。

  光绪丙申年(1896),日本入侵朝鲜,东北告警,当时慈禧太后的弟弟、一等承恩公桂祥镇守榆关,调令张霨管理炮队。次年张霨又兼理棉花火药局和机器西厂,未久仍就直隶州州判。戊戌年(1898),张霨兼办发审局事。

  张霨才识过人,谙练政务,所治之事咸条理精密,深得李鸿章欢心,“深相倚重,屡董要务”。但由于张霨的能干也引起同僚的嫉妒。李鸿章离职后,张霨因对制造轮船电灯,修配枪支器械考核过严,引起局中一位委员忌恨,该委员鼓动朝中某御史弹劾张蔚的操行有缺。朝中下旨令直隶总督查办,结果查不出张霨的问题,最后还是将他降两级留任。

  己亥(1898)年,李鸿章复职仍任直隶总督,提拔张霨任行营制造局提调。李鸿章的二女婿张佩纶当时在负责开平煤矿,他很欣赏张霨的才华,向李鸿章借调张霨以协助其办理临榆和秦皇岛铁路运煤等事宜。庚子年(1900),北方爆发了义和团之乱,天津一带失陷,拳民大肆杀洋人,毁铁路,张霨一直随李鸿章办洋务,正是被追杀对象,所幸他携眷避居乡间而免遭杀害。但是北方是不能呆了,张霨只好回到苍南老家蒲城。

  此时张氏已是蒲城望族,自张琴之后,不少张家子弟纷纷步入仕途,如张霨大哥张震任广东候补盐大使,二兄张雯历署石码场莆田场大使。张霨胞叔张启奎蓝翎同知衔广东候补通判,至于其堂叔、堂兄弟等大多也有军功,在军营中任职,张家可谓兴盛一时。

  回乡后,张霨却惹上一场官司,嘉庆年间,张霨曾祖玉珍公在蒲门鹿岙口有一所网门,遗留给张琴、张华、张咏三子(合称张氏三房)作为祭产,网门所收的租粮向来为三房轮值所有。因长子张琴青年从军,长年在外为官,无暇顾及家事,网门收入遂归二、三两房。张霨回到原籍蒲门后,希望恢复原来三房轮值旧章,分享网门的祭产。可是二、三两房的后人张霂和张宗维却不肯出让,于是张氏兄弟对簿公堂,状纸呈到了平阳县令汤肇熙手中,所幸汤肇熙英明,判决张蔚胜诉。

  居蒲门期间,张霨与族人协商修建张氏宗祠,修宗谱,告慰先祖。张霨见蒲城学风落后,便出资创办“正本学堂”,培植学子。张霨还参与地方上的赈灾治水等社会事务,惠及乡里,广受士民好评。他虽身居乡间,但晋阶四品,赐孔雀翎,受官府推重。张霨精力充沛,却生性淡泊,喜怒不形于色。至五十岁时,他的总角之交、情同兄弟的堂妻兄、儒学大家孙怡让为他撰寿序,对他评价甚高。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