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苍南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建设—— 沿线乡村换新颜 宜居宜业亦宜游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7日 来源:温州日报

苍南“桥莒瓷韵·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景。 (苏巧将/摄)

  林乃鹏 张沙默 林思思  

  一条向西,深入山区;一条向南,遥指东海。日前,穿越苍南“半壁江山”的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世界矾都·休闲观光”与“桥莒瓷韵·生态旅游”示范带完成建设。

  这两条示范带长度合计37.4公里,由苍南投入财政资金共3.54亿元打造而成。示范带的建设带动沿线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15个、美丽乡村综合整治村建设27个,形成两条“点上有精品、沿线连成景”的靓丽风景线,为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苍南新时代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两条示范带沿线“结”出了一个个丰硕的精品项目成果,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靓丽窗口。

  高水平谋划打造绿色崛起新走廊

  在今年初召开的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苍南全面谋划“一带十线百村”建设,作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重要部署,明确至2022年建设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苍南县委常委陈钷介绍,苍南232省道与桥莒线(桥墩至莒溪公路)沿线是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苍南境域的核心区块。根据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产业带的建设要求,苍南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在232省道与桥莒线沿线谋划打造“世界矾都·休闲观光”、“桥莒瓷韵·生态旅游”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世界矾都·休闲观光”示范带起点为矾山镇埔坪村,终点为矾山镇生态老土茶休闲农业基地,全长约17公里,途经埔坪、福德湾、杨子山等5个行政村,涉及人口1万多人。该示范带包括矾山炼矾工业遗产等特色资源。

  “桥莒瓷韵·生态旅游”起点位于玉苍山旅游集散中心,终点为莒溪镇大峨村,全长20.4公里,途经碗窑、矴步头、大峨等11个行政村,涉及人口约1.59万人。沿线有碗窑、矴步头、大峨等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这两条示范带生态、人文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陈钷说,“世界矾都·休闲观光”示范带沿着232省道向南延伸,与马站镇滨海旅游区衔接,“桥莒瓷韵·生态旅游”挺进西部山区,贯穿正在创建的大玉苍山国家5A级风景区。苍南希望通过这两条示范带的建设,加速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破解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形成山区乡镇加速绿色崛起的新走廊。

  高标准建设勇当乡村振兴模范生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苍南组建了乡村振兴办,切实加强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组建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专班,由县委书记黄荣定,县委副书记、县长郑建忠分别挂钩领办“世界矾都·休闲观光”“桥莒瓷韵·生态旅游”示范带,全力将这两条示范带建成成为乡村振兴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苍南县农办(乡村振兴办)主任杨家乐介绍,按照中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苍南投入1.84亿元建设“世界矾都·休闲观光”示范带,投入1.7亿元建设“桥莒瓷韵·生态旅游”示范带,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7项、一般建设项目100多项。

  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的规定标准上,苍南县委县政府外加“自选动作”,创新提出了“白改黑、墙刷白、线拉直、平改坡、田园美、灯点亮、绿彩化”的21字建设要求,高标准打造苍南示范带形象。同时通过示范带建设的引领,在农村持续开展“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专项行动,进一步打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

  在使命的催促下,全县上下掀起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高潮。杨家乐告诉记者,县领导先后多次以现场推进会、专项暗访督查等方式,要求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切实增强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这两条示范带攻坚建设。

  属地乡镇干部冲锋在前、奋勇拼搏,取得了一个个扎实成果。肩负“世界矾都·休闲观光”建设任务的矾山镇党委书记陈培标说,产业兴旺是矾山镇打造“世界矾都·休闲观光”示范带的核心目标,“我们要打造一条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示范带。形就是推进环境整治,让百姓看得见示范效果,神则在于产业,让其支撑乡村的美化洁化亮化,实现长久美丽。”今年以来,矾山镇实施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筑巢引凤”计划,制定总部经济回归奖励政策,以矾山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提升营商环境,吸引乡贤回乡投资、捐资项目超过10个,回归资金达4050万元左右。

  作为“桥莒瓷韵·生态旅游”示范带建设责任单位之一的桥墩镇党委书记甘先景说,桥墩成立了9个攻坚组全力落实宣传发动、问题排摸、牵头整治、督促进度等四大任务。他们还设立绩效考核奖惩办法,如果示范带圆满完成建设验收,攻坚组干部年终考核结果上升一个等级,反之则下降一个等级。“这是一项发展所需的工程,不管工程建到哪里、垃圾扫到哪里、拆违拆到哪里,都获得了老百姓的欢迎,因此我们越干越开心、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得民心。”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一批社会资本的投资青睐。莒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桥莒瓷韵·生态旅游”示范带莒溪段密集落地的项目包括莒溪利元酒店、溪东精品民宿、大峨精品民宿、乡土文化创业园等,预计投资金额超1.6亿元,对完善苍南西部旅游接待平台和莒溪镇旅游产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溪东精品民宿还被列为市财政局“折股量化”试点项目,通过市财政试点补助、县旅投集团投资、农户集资等三个渠道筹资505万元,将16间闲置农房改造成为民宿,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高颜值展现绘就美丽乡村风景线

  ◎碗窑村:文化古村全新亮相

  碗窑古村位于桥墩镇玉龙湖上游、玉苍山南麓,已有600多年历史,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古村由传统民居、庙宇、祠堂、戏台、作坊、龙窑和三折瀑等景观组成,制瓷作坊、龙窑、水碓等手工制瓷生产设施至今保存完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

  2016年,苍南着手规划建设碗窑4A级景区提升工程,投资约3000万元,建成亲水平台、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公厕等设施,将碗窑景区打造成集环境绿化、古村保护、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绿化景区。如今,夜幕下的碗窑华灯璀璨,尤其是景区内的三折瀑,倾泻而下的流水,在彩色灯光的辉映下,宛如梦幻仙境。今年12月上旬,碗窑古村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今年10月,提升后的碗窑古村重新对外开放,近2个月游客人数同比增长近60%。”碗窑村党支部书记洪亦旺介绍,伴随乡村振兴示范的建设和碗窑古村的全新亮相,前往当地的游客日益增多,给群众就业和增收创造了更多新机会。该村现有200余名留守人口,其中40多人在碗窑古村从事管理和服务性工作。古村内原有8家零售店,今年又新增了一倍。当地卤制品、桥墩月饼、仙堂酒等特产陆续入驻景区展销。桥墩居民林学举在古村内将一座古宅院改造成民宿,主打休闲养身住宿牌。他表示,每逢节假日,房间预订一般都会满员。有些杭州、上海人,甚至美国游客也慕名而去。

  ◎矴步头村:美丽宜居令人向往

  沿着崭新整洁的进村柏油路,只见仿古门牌坊上印刻着“矴步头”三个大字,眼前就是桥墩镇矴步头村。漫步在村内,房屋井然有序,背街小巷干净清爽,竹林、清溪、矴步、古宅、老街……无不散发着悠然自得的古韵。

  矴步头村位于碗窑古村落和莒溪大峡谷两大景区之间,属3条溪流汇流之处,历来有“雁齿矴步、广昌大厝”之誉。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A级景区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文明卫生村等一个个“美丽名片”印证着近年来矴步头村的美丽蜕变。

  自2015年启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矴步头村立足生态优势,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古村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他们开展拆违治乱、河道清理、道路硬化、房屋外立面改造,优化村庄环境;建成太阳能减量化堆肥处理厂与厨余垃圾处理站,同时采取居民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举措,保持全村常态化整洁;建成仿古门牌坊、骑行游步道、桃红柳绿慢享道、滨水公园等公共设施,着力打造独居特色村域景观,全面提高矴步头村的美丽度和村民生活幸福感。

  “村庄改造后,不少在外发展的乡贤纷纷表示希望今后回乡养老。”村党支部书记谢茂箴透露,还有外地商人来此租赁了5间老房子,打造成私人休闲度假场所。谈及村庄近年来的变化,今年76岁的村民谢茂字喜形于色。他说,改造后的矴步头,卫生环境、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条件都大幅提升,村民们住得更舒心。

  ◎埔坪村:乡贤共建美丽乡村

  进入矾山镇埔坪村,位于甘宋溪旁的滨水公园令人眼睛一亮。800多米的溪畔上,长廊、栈道、矴步、景观小品以及装饰一新的民房,构成了一副美丽乡村风景画,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村内主干道旁5层楼高的居民中心大楼,外观气派,内部村民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村两委办公区等功能一应俱全。

  “我们村滨水公园、居民中心、村居环境美化绿化,都是在外乡贤的鼎力支持下陆续建成。”村党支部书记刘成胡告诉记者,埔坪村是矾山北大门和“世界矾都·休闲观光”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起点。广大乡贤心系桑植,为埔坪乡村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介绍,近年来该村以李若忠为代表的乡贤,相继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村居环境,其中今年筹资7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居民中心大楼。

  除了资金支持,不少在外乡贤还为村子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位于村口的景观区,摆放着形状各异的彩绘石头,上面绘制的各类动物栩栩如生,成为村庄环境美化的点睛之笔。“这些动物造型是在外乡贤易永录、李敏想绘制的。他们都从事绘画艺术工作,得知我们要对村庄进行美化,便帮助我们定制。”刘成胡说,另外还有些乡贤或返乡为村民上文化课,或帮助村干部治理村务,形成了全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肉燕基地:特色产业焕发新生机

  肉燕是矾山镇的特色美食。“为唐公”肉燕品牌创立者朱师勤是肉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去年他的肉燕销售收入达600多万元。“现在我不仅销售肉燕,还把福德湾村的一座老宅改建成肉燕手工坊,游客在品尝之余还可以全程观看肉燕制作工艺。”他说。

  近两年矾山镇组建成立矾山肉燕行业协会,并出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帮扶、入园生产补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举措,于今年完成“矿上人家”肉燕体验中心、“为唐公”手工坊体验中心、矾都肉燕园等肉燕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入基地发展,实现产业转型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全镇共有大型肉燕生产企业3家,规范化肉燕作坊30余家。今年产值超过1.2亿元,直接带动5000名以上群众就业。

  为了打造一个“产业兴旺”的新矾山,矾山镇充分发掘矾矿工业遗址,发展工业旅游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保护开发矾山镇最具代表性的矿工村——福德湾古村,在350米长的老街上,汇聚了特色小吃店、矾塑工艺品店、民俗展示馆、高端民宿等特色场所,现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随着旅游人气的升温,当地顺势重点推出生态农产品和美食小吃10余种、旅游工艺产品超过30余类。旅游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