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解码“温州模式”:从农民造城到龙港新城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网

  这哪里是一座镇?分明是一座城市的模样!”10月16日,华东六省一市记协协作会暨“新媒体记者温州行”采风活动行至温州模式滥觞之地苍南县,在这里寻访改革开放足迹,实地了解“八八战略”在温州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温州苍南县龙港镇,这个“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成长轨迹恰恰是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

  乘车来到龙港镇中对口村,路边的巨大立杆吸引了记者注意,“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农村就地城镇化示范村”,而不远处,鳞次栉比、造型统一的居民楼小高层赫然挺立。

  记者漫步中对口村,只见河清岸绿,一眼望不到头的滨水公园中亭台楼阁和绿树红花相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民中心、卫生室等各种公共设施相当齐全。村里角角落落不见垃圾,分类垃圾箱随处可见。

  “这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新变化。”2014年起,中对口村投入1100余万元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用地复垦工程、农村住宅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

  如今,村里修建了800多米主干道,河道边建成宽2米、长约2000米的机耕路,成为出行通畅的景观道路。一期新民居建设已建成联建式住宅4幢共34套、小高层公寓8幢共552套。

  中对口村的“城市印象”仅仅是现代龙港镇的一个缩影。

  龙港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建镇之初,龙港“灯不明、水不清、路不平”,从5个小渔村8000多人起步,在全国率先推出户籍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发展民营经济“三大改革”,迅速集聚了人口,解决了城镇建设资金,被海内外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

  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勇立潮头,龙港镇的巨变离不开时任龙港镇委书记陈定模的“民间智慧”。发展之初,缺人缺钱,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创新性地提出“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把户口迁入龙港镇,从而解决了人口问题,在当时,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胆创举;而实行土地有偿使用,“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则解决了资金难题。”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当时,陈定模带着“农民进城宣传队”,带着手绘规划图,到处动员周边农民到龙港落户、集资建城。“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每天被四处涌来的农民围得水泄不通……仅30天,龙港就收到5000多户农民的进城申请。到1989年,龙港人口增加到4万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了一座“农民城”。龙港逐渐发展成浙南闽北的经济重镇,缔造了中国城镇化的传奇。

  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这座沿江小镇,城市发展与规划的不协调带着深刻的历史烙印。城市框架捉襟见肘,1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拥挤着二十几万人,交通、教育、医疗、文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遭遇掣肘,企业用地难、产业集聚不足、人才留不住等问题日渐突出。当城市的现有条件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适应,城市转型和空间拓展势在必行。

  这时,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为龙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全国首个镇级地下人防商业街、温州首个镇级体育馆、汚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迅速建成投用;雨台温高速复线、228国道龙港段、龙港大桥、鳌江四桥、五桥、崇家岙港口加快建设,新建道路23条,打通10条断头路,解决了交通不畅顽疾。

  苍南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全力打造滨海城区——龙港新城,并将龙港新城作为实施“双海双区”战略主阵地,集聚土地资源、区位、港口、能源、环境等“五大优势”,布局中央商务区、产业集聚区、港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和新城拓展区等“五大区块”,将龙港的发展方向聚焦在东南。

  “除了解决龙港镇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老城及周边城镇产业升级的转型承接以外,龙港新城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成为温州市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的核心区。”

  在龙港新城这一片10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蜕变发生在每一次潮起潮落之间。从荒草丛生的盐碱滩涂到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从泥泞纵横的施工便道到四通八达的现代化路网的形成,教育、医疗、城市绿肺、大型综合商场等各项现代化配套设施项目正火力全开……一个生态型、低碳型、智慧型,宜家、宜业、宜游的龙港新城正迅速崛起,即将成为温州南部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的新亮点、新标杆。(齐鲁网记者 王安琪)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