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科教文体  -> 正文科教文体

歌咏挑矾工,触景触心触情 闽南语歌《矾客情》火了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苍南新闻网10月17日消息:10月14日下午,网易云音乐上一首《矾客情》刷屏了朋友圈。歌曲描绘了挑矾古道的地理人文,忆念挑矾工人的艰辛生活,饱含真情,缝合记忆,用唐宋国语河洛话(当地方言闽南话)演唱,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故事丰满,乡味浓郁,情真绕梁。歌曲演唱亲切感人,很多朋友们有感而发,主动转发朋友圈,播出首日,点击量就超过五万。这几天,苍南一些草根自媒体和公众号纷纷转发,配上相关的矾山文字和图片。一首《矾客情》火了!

  《矾客情》由我县退休干部张传君作词,在温州工作的矾山籍设计师魏斌和藻溪籍设计师宋小取作曲并演唱。有着650多年明矾采炼历史的温州矾矿,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沉淀。《矾客情》生动描述了矾藻挑矾古道挑矾工的真实的劳动生活,歌咏的是老一辈矾山人和藻溪人艰辛奋斗的人生经历,有很强的本土气息和艺术魅力,艺术地展现不可再造的“世界矾都”矿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的矾山镇采矾历史悠久,始于明洪武年间,产出的明矾靠着挑矾客一点一点挑出大山到前岐、赤溪、藻溪、沿浦等地,再通过水路运往上海、宁波、泉州等地销售,由此走向世界。

  因明矾的挑运形成了矾山至前岐、矾山至赤溪、矾山至藻溪和矾山至沿浦四条挑矾古道。《矾客情》中歌咏的矾藻挑矾古道是清末民国时期,矾工挑矾从矾山到藻溪矾馆后运送到全国各地的主要通道。此道地势险要,山清水秀。路边花草茂盛,树木参天。沿途奇峰异石,溪水流淌。古道五里一亭,现有坪棚半岭亭,华岭头的清风亭,华岭半岭的华岭亭,还有百年古石碑、庙宇、古桥和矴步等,经风历雨,虽然破陋,古韵犹在。

  词作者张传君,曾担任苍南县政协主席。作为老矾矿人,矾山矿区的发展一直令他念兹在兹。去年在组织矾矿申遗活动时,认识了在温州从事艺术设计的老乡魏斌。1986年出生的魏斌,是矾山深垟人(现在的宜矾村),祖孙三代是矾矿工人。过去一年,他为矾山完成了入口处石门雕像“矾星璀璨”、矾矿三车间围墙亮丽工程、历史文化名村福德湾芳居处提升、矾山肉燕产业园设计修缮等。尤其是成功承办了2018年3月的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苍南(矾山)馆和2018年9月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温州馆(苍南馆),为温州矾矿矾文化基地晋升为全国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做出贡献。宋小取是他的同事兼伙伴,也是80后的藻溪人。他曾经跟藻溪中学的美术教师石头学美术,母亲是矾藻挑矾古道经过的矾山昌禅人。茶余饭后,他们每每聊及的多是父辈故事和矾路乡愁。

  共同的情愫,一样的念想,词作者和曲作者不约而和。虽然三位都不是音乐科班出身,源于对家乡发自内心的热爱,灵感和激情时常迸发。经过一个多月反复的斟酌和修改,终于唱出现在的《矾客情》。

  正如魏斌告诉我的,矾山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为区域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挑矾古道一度成了人们重要的营生方式,在这条古道上有太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因为有了挑矾古道,矿业文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作为挑矾工的后人,当用心歌之颂之。

  挑矾古道

  挑矾古道是明清时期至近现代矾山明矾外运的重要通道。矾山至藻溪古道,是民国中期的矾山明矾外运通道。当时,没有车辆运载,明矾外运全靠人力用肩膀挑至藻溪上码头,然后运至各销售地。

  “藻溪线”共有两条,两条线路均南北走向,行程在40公里以上,路宽一两米,早期路面用不规整山石铺设,中晚期改成明矾石。矾运规模在1953年达到鼎盛,藻溪古道上每天来往挑矾工上万人,川流不息。

  这条荒芜已久的古道,终因矾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重新勾起人们的记忆。沿途的自然风光异常地壮丽而秀美、路径异常的险峻、山林异常的茂密和挑矾人曾经洒落一地的歌谣及行路的文人留下的荟炙人口的诗句逐渐引起旅游爱好者的青睐。这段古道也因迷人的景色和耐人寻味的历史而令人难以忘怀。(张耀辉)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