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国内国际  ->  温州  -> 正文温州

“蝉街”改叫“禅街” 它曾7次改名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9日 来源:温州新闻网
改造后的禅街。 蒋文广 摄
  新的指示路牌

  温州网讯“蝉街的‘蝉’怎么变成禅师的‘禅’了,是不是弄错了啊?”国庆节期间,改造提升后的市区“禅街”游人如织,但其中一些市民对新路牌提出了异议。昨日,记者向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求证,了解到“蝉街”将借此次改造提升更名为“禅街”,目前已经递交地名办申请,批准后便正式更名。

  事实上,蝉街最开始的称呼便是“禅街”。说到蝉街的地名由来和沿革,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更改。早在唐朝,因松台山麓有一座寺院叫净光禅寺,人们就将街名沿袭这座寺院的名称,取名为“禅街”。宋代,温州郡守杨蟠在确定温州三十六坊名时,便将“禅街”改名为“甘泉坊”,以证街坊上有一口清甜可口的好水井。

  到了清代,又恢复为“禅街”。1934年,又更名为“中山西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再一次恢复原名为“禅街”。因方言谐音将禅寺的“禅”改为虫字旁的“蝉”字。“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改名为“红卫中路”,与公园路的红卫东路相连接。1981年,再次恢复为“蝉街”,并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是两个名字的过渡期,所以‘蝉’和‘禅’两个字可以通用,接下来地名办审核过后,就会统一规范为‘禅’字。如果不借此次机会将这个字改回来,感觉我们的改造提升工作也缺少了一些意义。因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除了要在外表上恢复往昔老街巷的场景外,更重要的是让承载着温州历史的人文孑遗,也能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鹿城区历史街区文化建档小组负责人柯胡斌说道。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五马街旁边的“公安路”,也将更名为“五马直街”,目前指示路牌上已更改为“五马直街”,具体的门牌则还未变动。“其实公安路原先就是叫‘五马直街’。”鹿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建设工程科负责人陈华和说,唐宋以来,“五马坊”之名沿袭不变。宋哲宗时,杨蟠知温州,于城中置三十六坊,内即有五马坊。至清代,将坊改为街巷,五马坊也改名五马街;同时一分为二,一条称“五马直街”,即郡治前或谯楼前南北纵向的街道,民国时期已改称“公安路”。另一条称“五马横街”,即现在东西横贯的五马街。

  延伸阅读

  石坦巷原名社坛巷,康乐坊只剩半段,里瑞大厦源于里瑞巷

  这些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吗,石坦巷原来不叫“石坦巷”;有些路名起始于北宋年间;还有一批路经过旧城改造已经消失了。昨天,记者采访了温州民俗学家金文平,听他讲述温州这些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北宋“三十六坊”剩余不到10个

  金文平说,温州市区的地名有过六次大变迁。其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经过区块划分,形成了“三十六坊”,“坊”不是一条路,而是一个社区。宋代温州太守杨蟠曾作诗:“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记录了“三十六坊”的繁荣景象。

  当时,“坊”的取名多源于温州当地人文掌故。如“三牌坊”,因此地设有明朝首辅张璁府第大门,大门前有三座高大牌坊,因而得名为“三牌坊”;如今的百里东路和百里西路旧时则称“百里坊”,昔日此处南侧有条河,河道中栽满了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百里芬芳,故得名“百里坊”。温州人熟知的五马街,古时则称“五马坊”,直到明朝时才改为“五马街”。

  “因为时代变迁、旧城改造等原因,如今还称‘坊’的地名不足10处了,还有些‘坊’也没有以前完整,就像‘康乐坊’只剩下半段。”金文平说,现在市区还称“坊”的,有墨池坊、康乐坊、庆年坊、登选坊、三牌坊、锦春坊、扬名坊、吉士坊、安平坊。

  旧城改造后大厦名继承地名

  很多老温州肯定知道,“里瑞大厦”“大士门大厦”这些名字源于里瑞巷和大士门。因为旧城改造,里瑞巷只剩一小段,而大士门也只剩半段,而改造后新建的大厦,则以这两条路的名字命名。

  “这是很好的保护老地名、传播乡土文化的方式,而地名被大厦名继承的情形,在信河街‘七十二半巷’最常见。”金文平说,信河街“七十二半巷”中一半路命名为“巷”,另一半起连接作用的路,则用数字来命名,有名字的“巷”都有一个典故。

  比如,里瑞巷曾名为“劝农坊”,明朝时居住在这里的李氏兄弟在台风后,种植了树木抵御强风。到了清代时,树木成林,郁郁葱葱,后人为了纪念李氏兄弟,便改名叫“李树巷”,后又谐音将地名雅化为“里瑞巷”;蝉河大厦则源于之前此地有一轮廓似蝉的小湖泊得名“蝉湖”,后改名为“蝉河”。

  经过旧城改造,信河街“七十二半巷”已发生巨大变化,相对完整的只剩十多条,西门大街、上岸街、屯前街、麻行僧街、万寿巷、土地堂巷、三牌坊、八仙楼等,或道路变短或从地图上消失。“说起这些路来,老一辈的温州人都非常熟悉,有些改名有些消失,真的非常可惜。”金文平说。

  这些路因方言谐音而改名

  其实,温州每条路的命名、改名,背后都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五马街在民国二十三年,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路”;新中国成立后,府前街曾有一段路叫“胜利路”;公安路因永嘉公安局曾驻此而得名;株柏路因种满株柏而得名。

  金文平说,温州还有很多路,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因方言谐音改名。石坦巷原名为“社坛巷”,因此地有一处地坛,经常上演社戏而得名,因“石坦”和“社坛”在温州话里读音相近,逐渐演变为“石坦”;棋儿巷原名为“祈衙巷”,是因为原来有个祈姓的人在衙门工作,为了纪念他,居民都把这叫做祈衙巷,“棋儿”与“祈衙”在温州方言读音也相近而演变;因“湖”和“河”在温州方言里读音接近,很多“湖”就变成了“河”,比如“蝉河”原叫“蝉湖”,“汇昌河”原叫“会昌湖”。

  “其实很多地名很好听,又雅致。最怕这些地名没了或者演变了,大家就都不知道原来的典故了。”金文平说,建议有关部门在改名或旧城改造时,能刻石碑将历史典故写上,或再将这些典故融入温州乡土文化传播中,打造温州的乡土风情。

  来源:温州商报

  记者:张晨诸葛芳芳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