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老家的月饼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1日 来源:

  陈秀丽

  中秋又近,几日前在杭城某医院门口的店铺里,竟看到很多老家的大月饼,仿佛又见儿时老家的夜空高高悬挂的圆月。这是我在杭城生活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在店铺里看到老家的月饼。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月饼,装在精美的透明包装袋里,一层层叠满柜台。老板操着一口地道的“温普话”(温州普通话)向我推销,顿时倍感亲切!

  老家的月饼,据说最早是在明清间由闽南传入浙南,是我至今所见过的最大、最有料的大月饼。饼的双面铺满香香的白芝麻,皮薄馅厚,大小规格都有,最小的直径也有一二十厘米,大的则如小脸盆,再加上馅料很足,竟有几斤重。馅料也颇特别,有十多种食物捣碎混搭:花生米、瓜子仁、冬瓜糖、葱花、肥膘肉块、还有蜜枣桂圆等各种红红绿绿的果脯肉。皮裹馅塑型后一经烘烤,葱香、猪油香、果脯香……多种香味扑鼻而来。向来不爱吃肥肉的我,却独爱月饼馅里的肥膘肉块,很精致的一小方块,油光白亮,带点葱香,轻轻一嚼,牙缝间便挤出丝丝香喷喷的油汁来,油而不腻,回味无穷,味蕾顿时感到很满足。果脯肉偏甜,自从对甜食失去兴趣后,基本不吃果脯肉,只挖肥膘肉块吃,每次好好的一个大月饼,总是被我挖得“千疮百孔”。馅里这种肥膘肉与果脯肉的另类混搭,至今只在老家的月饼馅里见过,至于肥膘肉是如何混进果脯“家族”的,一直没整明白,也许有其特别的由来。

  按老家的习俗,每年中秋节,外婆便会给未成年的外孙们买好多月饼做为中秋“八月半”大礼。寓意出嫁的女儿,一家团团圆圆,外孙们都要福分圆满。于是,每到中秋节前夕,兄妹们便翘首盼望外婆快点来。外婆平时省吃俭用,靠干点农活和捞点海货积攒点零用钱。这点零用钱大部分是花在我们这些子孙辈上,平时从来没有空手来我们家的。尤其中秋节前,拎上大月饼,几个女儿家跑个遍。母亲明知我们早已垂涎欲滴,却总是要等到月亮爷爷上山后,讲一段嫦娥奔月的故事,再不紧不慢地点上一簇香,供上大月饼,跪拜天地神灵,感谢神灵保佑苍生平安和顺。母亲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要是干坏事,老天爷都看得见……同样的道理: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母亲总是教育我们要做个心地善良的人,年少的我们对于“神明之说”一直半信半疑,但善根无疑已经种下了。母亲一番虔诚的祈愿后,才拿出刀具,将大月饼等份切开,这时我们才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供过天地之后的月饼,似乎有一种神秘和神圣,吃起来也别有一番味道,感觉很安心。看着我们美美地享受,母亲总是一脸的满足感,好像那些美味跑错地方了,都跑进她的肚子里去了。

  成年成家后,外婆也老了,送月饼的光荣使命便由父亲接力了。父亲爱吃大月饼的缘由和我一样,也是喜欢那带点葱香味的白膘肉块,喜欢程度更甚于我。哪家月饼店的月饼做得地道,他就往哪里赶,每次都要买好几个,和亲朋好分享着吃,有时甚至当饭吃。有他吃的,必有我吃的。每年中秋节前,只要月饼炉一开火,他就赶紧去买几个热乎乎、香喷喷的大月饼,通过快递寄给我,生怕身在异乡的我吃不到老家的月饼。先生和儿子都吃不惯这种咸甜混搭的“怪味”月饼,所以每次都是我独享。他们总是很诧异:这样的“怪味”,我竟然吃得津津有味。显然,他们无从体味这种情结,乡情也好,亲情也罢,只有长久离乡的人才能深切体味。几年前,父亲走了,月饼的香味也越来越远了,不知何时,飘进了记忆里,只可追忆……

  “月是故乡明”,月饼当然也是故乡的大,总觉得老家的月饼才是真正的月饼,真正像个大圆月,大得有气魄、有力量,有如家乡人的大气和深厚。如今,在杭城也能买到老家地道的大月饼,我却毫无欲望,或许是因为没有可以分享的人了,或许是因为我生命的圆月从此不再圆,总之,不太想吃。只想将这份美味封存在记忆里,封存在父亲那暖暖的怀抱里!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