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矾都涅槃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一只青鸟,自远方飞来。时而扶摇直上,时而翩翩展翅。倏然间,青鸟又变成一只丹顶鹤,时而跃升,时而滑行。一场暴风雨过后,丹顶鹤又幻化成凤凰鸟,丹凤朝阳,其状壮烈……

  青鸟、丹顶鹤、凤凰鸟,神鸟也,吉祥鸟也!

  梦醒,依然兴趣盎然。

  昨日回到故土,枕着家乡厚重土地,枕着家乡600年历史,枕着家乡浓浓乡情,居然做了个如此神奇、如此吉祥之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家乡在我心中,家乡入我梦中。

  家乡矾山,居浙江苍南一隅。造物主厚爱家乡小镇,矾山已探明的明矾石储量达2.4亿吨,占全国80%,世界60%,因盛产明矾,遂有“世界矾都”美称。

  矾山生产的“明星牌”明矾,曾声名远播。大量使用于造纸、印染、食品添加、水产品、净水等行业。

  小镇虽小,却因为是个矿区,早早通了公路,早早有了电,早早有了工人文化宫,早早有了业余篮球队。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1957年矾(山)灵(溪)公路通车的情景。那时候,山里人哪见过汽车,午后,一辆卡车从水尾山脚徐徐驶来,停在新落成的汽车站前。人们围着这个“怪物”指指点点,百思不得其解,它没腿,怎会走路?

  有了路,有了电,便有了现代文明最基本的保证。

  矾矿是温州最正宗的产业工人发祥地。钢钎与岩石磨砺,捶打出矿工铮铮铁骨与百折不挠秉性。

  在那个推崇“出身”的年代,我一次次在个人履历表出身栏里填上“工人”两个字,同时也在一次次分享父辈给我带来的“身份红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矾山人爽快,做人清清水水,办事风风火火;矾山人侠肝义胆,帮朋友做事,起三更困半暝(夜),毫无怨言;矾山人诚信,借钱不用打借条,借钱不还,无面子做人;矾山人好客,见面第一句便是“吃了吗”?深怕你饿了冷了;矾山人抱团,一声“矾山人”,两眼泪汪汪……

  1969年离开小镇,我应征入伍。

  多少次被人问起“哪儿人”,答曰:“矾山人”,并不忘补充一句:“家乡盛产明矾。”“明矾?”对方还在疑惑间,我又说:“明矾可以净化自来水。”“哦,知道了,明矾还可以炸油条。”对方恍然大悟。

  用明矾可以净化自来水和炸油条,来向朋友炫耀家乡,通俗明了。其实,明矾更多的用途还是在造纸、制药等行业。

  世世代代的矾山人,以明矾为生,与明矾共荣。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明矾会给他们带来烦恼,会给他们造成危机,明矾甚至将矾山的父老乡亲逼上了绝境……

  矾矿一直遵循《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水浸法”炼矾技术,沿用“焙烧、风化、溶解、结晶”四道工艺。这种古老的、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其产生的矾渣、矾浆、矾烟等“三废”,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

  多次整顿,收效甚微,为的是保住几千名工人的“饭碗”。

  其实,矾山人也在自救。精通矿山井巷技艺的矾山人,很早便走出大山,参与矿业、公铁隧道、水利水电、军工等隧道工程建设,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远及世界十几个国家,年产值数以百亿计。

  然而,这仅仅只是增加矾山的劳务输出,无法根本解决矾山本身痼疾。

  有一年回矾山探亲,乡亲们告诉我,现在城市处理垃圾难,有传闻准备将矾矿废弃的矿洞,做为城里的垃圾填埋场。

  乡亲们沉不住气了,愤怒了:

  “矿洞怎能埋垃圾?”

  “不能让垃圾污染矾山人后代。”

  “‘世界矾都’不能败在我们手里。”

  乡亲们对我说:“你是作家,得帮家乡呼吁呼吁啊!”

  我了解了一下,有关部门有过此动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果。

  百年老矿,浙南名镇,难道真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矾山人在思索变身!

  矾山人在寻找出路!

  此间,我几次回家乡,乡亲们谈论最多的是矾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矾山的明天会是什么样?我强烈感受到一股激流在涌动,那是一股在转型期渴望改革的激流在涌动,但似乎还没找到最佳突破口……

  哲人说:“如果自己的脑袋不够用,那就去借用别人的智慧!”

  鹤顶山杜鹃花开季节,国际工业遗产委员会中国代表、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阙维民教授一行,应邀来矾山考察。

  在几百年明矾采炼留下的矿洞口、煅烧炉、风化沉淀池等多处采矿、炼矾、附属建筑本体等遗址前,世界工业遗产研究专家久久不愿移步,两眼一次次发亮。阙维民点评:矾矿遗地因其矿种的唯一性、生产工艺的独特性、遗址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富有特色和保护利用价值的。他们向矾山人指出了一条矾矿转型的新路———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

  2014年5月,国际工业化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主席P·E马丁携专家组来到矾山,考察后,马丁说,温州矾矿遗址的专有性、唯一性、原真性和完整性,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称赞“这是一次神奇美妙之旅!”

  哇塞,矾山人如梦初醒,原来被鹤顶山挡住了双眼,身居宝山不识宝!

  申遗!

  申遗!申遗!!

  矾矿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梦想,点燃了矾山人压抑已久的激情,乡亲们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见面不再问“吃了吗?”,变成了“听说申遗了吗?”

  新街桥头成了申遗的“论坛”:

  “申遗有甚好?”

  “申遗成功了,来矾山参观的人就多了。”

  “参观人多了有甚好?”

  “人多了人气旺啊,矾山变成了旅游胜地!”

  “真不懂那些老矿洞、老高炉,怎么一夜间就变成‘文化’了?”

  “申遗成功不成功另说,关键是要将矾山的历史和文化保留下来!”

  政府申遗。

  民间申遗。

  百姓申遗。

  最可贵的是老百姓自发的申遗行动。本应该是政府行为,但矾山的老百姓将申遗看做是自己的事,发自内心想去做,申遗将矾山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一位小学生放学回家,一进门便对爷爷说:“阿公,你过去当矿工时有甚故事,我帮你记下来。老师说了,矾山在申遗,申遗需要老故事。”

  这是一位小学生的申遗。

  一位退休老工人自学作画,将炼矾历史和工艺,画成了连环画,留与后人。

  这是一位老工人的申遗。

  矾山人脾气急,深怕申报晚了被别人抢走似的,民间自发成立了“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研究促进会”。

  老百姓热情比政府有关部门还高,有关部门还在“研究、研究”、“论证、论证”,老百姓已经开始实打实地干起来了。

  温州矾矿博物馆、矾都矿石馆、矾都奇石馆、温州矾矿“矾文化”体验基地等场馆先后建成、开放。

  最重要的是将那些“老矿洞”“老厂房”“老物件”“老工艺”“老故事”,先完好无缺地保留下来,而这些,都需要老百姓参与。

  2017年4月,“凝心聚智·复兴矾都”首届世界矾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在矾山召开,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演讲,为申遗献计献策。

  我又踏上家乡的土地,昨夜那个吉祥的梦真叫人爽快。

  我已心中了然,遇见熟人,赶忙问:“听说申遗了吗?”

  熟人粲然一笑,连声应答:“申遗了,申遗了!”

  亲朋好友请吃饭,我们的第一杯酒也是为申遗而“干杯”。

  傍晚,再次走进福德湾古村落。落日的余晖,洋洋洒洒。

  这个已经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的古村落,是矾矿从古代、近代直至现代工业发展的见证人,是斑斓历史的一道景。那爬满古藤的老屋,那已经包浆的石阶路,都在为我们提供一个乡愁的样本。

  因为申遗,福德湾变得年轻了;

  因为申遗,矾山人变得朝气蓬勃了!

  我为父老乡亲们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感到骄傲。

  我想告诉父老乡亲们的是,申遗的路还很长,它是个变革的过程,也是个凤凰涅槃的过程,祖国矾都必将在申遗中浴火重生!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