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游艺砖雕墨拓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春天里写着去年夏日的故事,那是需要钟情和激情的,仿佛在重温一本读过的书,寻觅那种从容又深沉,咫尺又远方的赏心乐事。

  当二件砖雕墨拓拙作《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在一次书画展览中展出时,我似乎从装裱一新的作品上读到了去年夏天的阳光和蝉鸣声,于是手中笨拙的笔也随着思绪一起飞扬……

  多年前,我们在一位书画名家那里玩,见到书架上摆放着以前农村老宅屋檐头带有福寿篆字造型的瓦当,还有用泥土烧制雕刻着传统吉祥图饰的箸笼,古色古香,一室生辉,觉得很有意思。回家后也想买几个摆放在自己的书房里辟邪化吉,增添一些高古淳朴和生趣盎然的气象。

  这种好看的瓦当和箸笼在我们江南垟比较常见,是民间泥水工匠们用模具压制出泥坯后,再放在砖窑里烧制成青砖瓦片和其它生活用具,有的能工巧匠再把它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吉祥喜庆图文的工艺品,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砖雕的,具有较强的区域传统文化特色。

  其实,我们小时候住的浦后村的太公祖辈建造的一幢七间瓦屋老宅的檐头上就有很多这种瓦当,每逢下雨天,一帘雨水顺着整排屋檐瓦当的缝隙从天而降,那美丽壮观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老屋的后灶间有土烧的青花瓷碗碟、箸笼、水缸等,可惜的是,后来老屋拆建,这些东西也不知弄到哪去了。

  有句话叫“可遇不可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联进兄到江山乡周家车村加工一批产品,那加工方的周老板正好邻近一幢老瓦屋,我不经意地抬头一看,只见老宅的屋檐下排列着很多“福”字篆书瓦当,看样子虽然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可那布满青苔花藓的瓦片上天然包浆充满着古雅深邃的精气神。我越看越喜欢,就向周老板要一张玩玩,周老板随即搬来一张四方櫈站在上面,伸手往屋檐下抽取了一张品相较好的瓦当给我。这是一张比较常见的宽5寸,高4寸许的“福”字瓦当,篆书“福”字左右各有一只蝙蝠,上方有一朵祥云,弯弯的拱形四周设有一条飘带,富有弹性和张力,端庄厚实造型藴含着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文化。

  另外一种“寿”字古篆的瓦当和这种“福”字瓦当在民间也比较常见,就像姐妹篇,其规格尺寸制作工艺大致相同,在有的老宅上同时使用,有福寿双全的寓意。有一次,我们在玉武兄的文玩店里喝茶闲聊,发现摆设橱上有好几张“寿”字瓦当,字形端庄工稳,线条遒劲苍浑,端在手里很有份量的感觉,与我书房里的“福”字瓦当很相称很可人。我肯定要弄个玩玩,那是必须的,当然,玉武兄也乐意,我连声道谢。

  玩收藏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得来全不费工夫了”。有一次,我在邻村赶集会市,无意中发现有一个瑞安人摆放的地摊上,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精美瓦当,尺寸比上文所叙的“福、寿”瓦当要小一些,做工也精细考究得多。这种瓦当,我在瑞安市玉海楼的孙诒让故居里见过,题材吉祥利市,富有情趣,工艺非常细腻,文字精美,处处彰显了大户人家的派头,它们也见证了多少曾经朴朔迷离的历史尘封故事,这是我见过的最精美的瓦当!我喜出望外,每样各挑选一张买回家。

  有了这次的收获,我就像有了肉吃还想酒喝的那种感觉!这并非是我有得陇望蜀的奢望,而是这种游艺方式比较好玩。作家莫言先生说: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烦闷的时候,有必要给自己减减压,找个乐子,散散心的。当我有一次在瓯南古玩市场买来几个精美的箸笼砖雕和带有凹凸文字的紫砂壶时,我突来萌生了创意的灵感,为什么不把这些精彩的砖雕用墨拓印出来呢?那一定是一件十分有趣,十分有意思事儿。

  这几个有一些年头的砖雕箸笼,造型别致,有凤鸣朝阳、富贵牡丹、麒麟送子、千年桃实、鲤鱼跳龙门等形态各异的造型,箸笼正面或雕、或凿、或刻,有冲刀、切刀、复刀等熟练的刀法。特别是那鲤鱼跳龙门的箸笼,那一片片鱼鳞的精细雕工足见攻夫,非一般艺人可为。美中不足的是上方有破损,缺了一块,可这并不要紧,再说,如果没有破损,早已被附近的古玩店捷足先登了,哪有我的份呀!

  我把它拿回家冲刷洗净,用黑水泥拌石膏粉与建筑胶水调和,按照原来风貌姿势,用小铲刀一点一点地把破损部份进行修补,然后再用剩余的泥水把整个器物涂刷一遍。

  第二天起来一看,修补部分的石膏水泥浆干燥后跟原来青灰色的砖雕基本相同,如果我不说出这个秘密,别人真看不出来,这种惊喜非同小可!往日的烦闷早已无影无踪。只见这件宽5寸,高约6寸许的箸笼砖雕一下子变得完美无缺,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从桥边高高跃起,弯弯的尾巴力可扛鼎,拍打着水面溅起一朵朵浪花,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圈圈涟漪。虽然这不是什么名家大师的作品,而在我看来,却非同寻常。

  在准备给这二套精美的砖雕做墨拓时,我给未来的二件作品取了一个传统又吉祥的名字,这套在屋檐头深受风吹雨打的瓦当叫“风调雨顺”。另外那套装筷子用的与饮食有关的箸笼就顺理成章地称之为“五谷丰登”了,这样使二件作品名称更加有关联,成为一个组合,耐人寻味,富有诗意。

  我把保藏多年的安徽泾县产的优质净皮旧宣纸找出来,裁成四尺对开条幅,先对五件瓦当砖雕进行拓墨,按形状大小的分类进行上下顺序的科学搭配,让画面更唯美一些。再把宣纸铺在瓦当上面,用花露水的瓶对宣纸进行喷雾,在半干半湿之时,及时用干净的棉布拓包对着吸在瓦当上面的宣纸进行敲捶,使之形成凹凸的图案,然后,用另一个较小的拓包染上墨汁给拓片上色。随着第一手墨色的落下,洁白的宣纸上顿时出现了一串串漂亮的黑珍珠!不一会儿一个完整的瓦当墨拓就粉墨登场了。

  与写字作画一样,拓墨过程的轻重快慢,产生干湿浓淡,随着手感的节奏可以随意调节,这也是一种感情的流露,要聚精会神,一气呵成,容不得半点粗心,稍有不慎,更前功尽弃。此刻尽管天气很热,汗水不时从我的额头和胳膊滴在宣纸上,可这不影响我创作的热情,一个个瓦当墨拓在宣纸上慢慢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趁着手感顺畅,我一鼓作气拓了好几件作品。先告一段落吧!下午觉得实在太热,就不拓休息了。

  常言道:一样通,百样同。第二天接着干,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箸笼砖雕的拓墨容易多了。墨色语言,画面效果也较好,看来正合乎作品的名字,有了“风调雨顺”才有“五谷丰登”呀!正所谓天地阴阳,政通人和,万物自然之道也。由于箸笼砖雕上的图饰雕刻得非常精细,拓墨时,要特别小心,拓包用墨不能过湿、又不能太焦;用力不能太轻、又不能太重;更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细节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敲捶,使微小的雕刻纹路能充分地体现在宣纸上,从而达到丰满厚重,精致华丽的艺术效果!

  看着书房里的地板上铺满的一张张富有趣味,墨色芬芳的拓片,此刻的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位操作印钞机的工人一样,面对着一大堆即将完工的崭新的钞票是那么喜悦!

  趁热打铁,该给二件拓片题跋书款了,我一边构思,一边练稿,如何使拓片题跋内容与主题相互烘托,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既如花叶扶衬,相映成趣具有观赏性,又有文史考据的知识内容,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琢磨再三,先在瓦当拓片的右上方用篆书竖着题下了“风调雨顺”四字,旁边用魏碑体小楷题写着瓦当的简单说明:“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使上瓦不致下滑,遮盖二行间的缝隙,起固定和美观作用。是工艺美术与实用品有机结合的典范,雨淋风吹,天长日久,具有古拙扑实的韵味,令人怀古和遐思”。接着右边上款写上一句话:“精美传统的瓦当,格调高雅,充满着浓浓的乡土芳香。”左边落款写下,“二零一六年七月十六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作雷又记”。

  另一张箸笼砖雕拓片的上方题写着“五谷丰登”四个篆字,为了使格式与上面的“风调雨顺”的竖纵书写有所变化,“五谷丰登”采用从右到左的横式排列。下方的空白处用隶书小楷题上宋代陆游的七律《素饭诗》,正好与饮食文化相契合,然后,右边上款书道:“江南人文荟萃,民间艺术百花齐放,砖雕箸笼精彩纷呈”。左边落款为:“丙申年夏月,余作雷拓墨青龙江畔菊馨斋南窗”。

  最后一步是给题写好字的墨拓上钤印了,而适合这二件拓片的现成闲章都没有,我又不可能到别的书友那里借来印在自己的作品上,这不符合我的行事风格,那怎么办?只有自己刻章了,我花了大半个月的空余时间,陆续刻了“风调雨顺”阴文章和“五谷丰登”阳文章。又刻了“火树银花”和“莲年有余”一朱一白的二方闲章,这四方印章的刻成,我似乎看到丰收和胜利的曙光。

  我取出了平时舍不得用的,很早以前在杭州西泠印社买的上等的朱标印泥,把这些印章钤在最恰当的位置上。在拓片的右上角,又加钤了我前段时间临刻弘一大师的篆刻作品佛像章和“南无阿弥陀佛”印章,作为起首章,以求佛祖保佑,最后在左下方角落处印上自己的签名用章。

  我小心谨慎地盖着印,一边用毛巾擦着汗水,一边慢慢地喝着饮料。此刻只听到书房里的宣纸拓片拿来移去发出沙沙的摩擦声,窗外的炽热烈日下传来一阵阵的蝉鸣声,我完全陶醉于墨拓创作的乐趣之中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艺术突破。就这样,二件砖雕墨拓作品总算完成了,虽然还很幼稚,很粗糙,而感觉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书卷气和金石味。

  为了使墨拓艺术更具有观赏性和多元化,下一步我会尝试着用红色朱砂墨或宝蓝色进行拓印,并试着对家藏的那把带有篆字铭文的紫砂壶进行全形拓,极大地丰富墨拓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再增添一些时尚的材料和新式工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画艺术水平。拓片上还可以再画一些好看相衬的东西,使画面效果变化更加美观一些。

  现在我所做的只是初级阶段,尚处于初学过程中。商周重器、秦砖汉瓦、金石铭文、石崖摩刻等等,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观摩学习和耕耘传承。(余作雷)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