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忆奶奶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林洪海

  奶奶离开我三十几年了,思念之情一直萦绕脑海。借清明之际,我想用只言片语好好表达一下。

  奶奶生在清末,幸运的是,没有裹脚,可以大步流星地行走。不像邻居那些老太,脚只有掌心那么大,伸进米罐,能转动自如。走起路来,竟踉踉跄跄。

  奶奶小时候住在乡下,由于火灾,房子没了,便跟两个哥哥搬到山上去住。随着年龄的增长,奶奶学会劈柴,挑水,种番薯,也许是经常劳动的缘故,奶奶比一般女人强壮得多。

  奶奶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爷爷去世早,奶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日常起居,人情往来,春种秋收,都由奶奶操办。

  小时候,见奶奶坐在院子里织网,我也找来梭子和线,学了起来。奶奶看我像模像样的样子,夸我道:“娒(māi),真能干。”

  奶奶虽目不识丁,但会一些童谣。那时是夏天,面对皎皎月色,奶奶一边织网,一边教我童谣,如《月令歌》:正月灯(元宵走马灯),二月鹞(纸鹞,即风筝),三月麦杆做鬼叫,四月地檑(即陀螺)勃勃跳,五月龙船两头跳(翘),六月六河水滚河毒,七月七巧食侬子全畚箕(或巧手人子成畚箧,一种食物),八月半粉成(全)担,九月九日头(佛)遛山走,十月十番薯连根掘(锄),十一月烘火砻,十二月破棉两头拽(扯)(请用蛮话念)。

  现在知道,这是讲我们那里的民俗风情,表现老百姓饥寒交迫的情形。而当时只管念念顺口,感觉好听。没想到,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奶奶,居然还会这些濒临灭绝的瑰宝。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因没了爷爷,父亲得帮奶奶挑起家里的重担。那时主要是种田和捕鱼。父亲晕船,一出海就吐,由于生活所迫,父亲不得不忍受。父亲出海时,奶奶便私下里拿个碗,盖在水缸边,意思是父亲就可以快快乐乐平平安安。

  说起奶奶,我的大姐和二姐,就翘起大拇指点赞。有一年,房子被台风刮倒,全家人没房住。父母便带着两个姐姐,搬到隔河的那个村里去住。姐姐说,姐妹俩隔几天,便回来一次。奶奶记住这个点,常事先在家门口张望。看到她们姐妹俩从河堤上回来了,便给她们做点吃的东西。那个年月,吃比什么都讲究。

  奶奶年龄大,辈分高,乡亲们都尊重她,遇到红白喜事,都请奶奶去帮忙,奶奶从不推脱。有人给年糕、粽子,也有人给饼干、糖子。这是乡亲们的心意。

  奶奶是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在外烧香念佛,想碰她也不容易。我在外面读书,除了寒暑假,基本碰不到她。再说,奶奶是住在小叔叔家。

  我刚上高中时,开学才一两周,奶奶就病倒了。我是家里的长孙,按照当地习俗,无论如何要回去的。我赶回时,奶奶已面无表情,气息奄奄。我双眼噙满泪水,低低地呼唤:“奶奶,奶奶。”奶奶没有答应。我说:“奶奶,我给您念童谣呢。”奶奶生气似的,不再理我。

  几个小时后,奶奶安详地走完了78个春秋,带走了我还没学会的童谣,以及对所有人的爱。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