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人物  -> 正文人物

浙南闽南语和她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8日 来源:温州日报

  黄剑萍

  一位数学老师在长期爱好的支撑下,居然啃下了难懂的《广韵》,研究起看似粗俗的方言来,在二十年的寂寞岁月中,踽踽独行,用不懈的努力,编成了400万字的《浙南闽南话古诗韵印证字典》,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闽南语标音系统——灵水韵,堪称浙南闽语的守夜人。

  ——他就是年已八十的魏昌炽先生。

  闽南语读诗更押韵

  “天乌乌,要下雨。底时下?初四五。”你能读出押韵吗?

  所有操持闽南语的人,记忆深处都藏着一首熟悉“天乌乌”,虽然各地版本不一,但每一首都是韵脚分明、朗朗上口。令人惊讶的是,用普通话读这段民谣, “雨”的韵母是“ǖ”,“五”的韵母是“u”,不仅不押韵,节律感还很弱。

  对着惊诧的眼光,魏昌炽像孩子一样流露出得意的神色,从书柜上搬下《广韵》,书页已经被翻查得残破不堪。他飞快地翻到“虞”韵部,一字一句地解释其中的韵脚:“在古汉语,‘雨’和‘五’都是‘虞’韵,韵部都是‘ou’音上声;甚至第一句的‘乌’字,虽然是平声,但韵部也是‘ou’音。整首民谣读起来抑扬顿挫又押韵,特别好听。”

  学界一致公认,闽南语源于河洛一带。历史上,中原大地战乱频仍。每逢改朝换代,都会出现大量躲避战乱的移民。福建在古时是个僻远之处,兵燹不到。中原口音随着移民的脚步,来到了人烟稀少的闽南。元朝政权建立之后,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成为官方正统,地处文化中心的中原人,渐渐淡忘了原本的口音;而闽南一带与之殊异的语音,则被称为“闽南语”。近现代以来,海上航行技术迅猛发展,滨海而居的闽南人又借地利之便,大量外出寻找新生计。如今,闽南语不仅在闽南、台湾、浙南、广东潮汕、珠三角、海南岛等地生根,还漂洋过海,成为东南亚和欧美的华人集聚区域的通行语言。据有关数据,闽南语被认为是全世界用得最广的方言。

  人事易改,乡音难移。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如今的闽南语产生了一些变化,而且分化出各种口音。然而,就像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万变不离其宗,各地的闽南语都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特征。

  生于平阳县西部山区的魏昌炽,少年在家乡上学,课堂上基本是用闽南语讲课,同学们个个都能闽南语念诵诗歌。待到外出求学习用普通话读书,他惊异地发现,普通话读古诗文远远没有闽南语好听。就这样,他开始关注古汉语和闽南语的发音练习,也因此更多地阅读了古文典籍。

  上世纪九十年代,魏昌炽无意中拿到一本闽南语研究专著,以浙南闽南语为母语的作者,声称闽南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只有四个语调。而根据他日积月累的考察,古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去、入,在闽南语里都能轻易找到。如果认真去区分,闽南语的语调甚至不止这五个。一个会讲闽南语的人,怎么写出这么低级错误的文章,而且还放在公众的领域进行售卖发放,这不是误导吗?

  为母语做点什么

  看了这本书,魏昌炽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闽南语是我们的母语,事实上也是母亲手引口授的语言,我觉得有责任为自己的母语做点什么。”他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的数学系,随后开始教学生涯,后来身体状况不佳,虽然心有所思,但没精力付之行动。1999年,他正式退休回家,把生活的内容简化成两大部分:上山拔草药给自己治病,下山就查资料写文章。他要养好身体,把自己拥有的闽南语知识也写出来。

  然而,学数学专业的人,没有接受语言学的专业训练,如何才能让人信服、乃至扭转人们的观念?魏昌炽试着写一点小文章,自己反复看了看,觉得远远不足以说明问题。一个年过花甲的人,法定的工作年限到头了,孩子也成家立业了,如果这个时候有了目标,难道还不该放手去做?他没有经过太多的考虑,直接选择了最笨最累也是最直观的方式:花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以古诗文为证,写一部闽南语词典。

  提笔之际,魏昌炽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词典的检索怎么设置?方言词典无法采取词典最常用的音序来检索,他查看了《说文》《广韵》《康熙字典》等等古汉语词典,还翻看了《福州方言词典》等方言词典。最后,他结合撰写的目的,综合了字义、字形,创新性地提出“四位数码检字法”。

  在“四位数码检字法”中,每个汉字按起笔的顺序,分割成各个元素,分成99个部分。他自编了口诀:“一横二竖三撇起,四点五折六叉插,七口八人九齐头,O类综合加数字”,据此分别编成01-99位号码,譬如“九齐头”,是指第九类91-100号,都是“齐”字一点一划开头的字;“四点”,就是指第四类的41-50号都是由“丶”起笔的字,但不包括第九类。得出前面两位数字之后,再依照书写顺序,以此类推来完成后面两位数字。譬如“想”字,书写顺序的第一个元素是“木”字,先得到两位数;按书写顺序取“目”元素,又得到两位数字。汉字的结构,虽然还有第三、第四个元素,但一般检索到第二个元素,就能查到想要找的字。因此四位数码就可以解决问题。

  以中原口音作为官话的历史,到南宋就结束了。南宋之后的官话,事实上已经读不好唐诗汉赋的押韵。魏昌炽选择的诗文资料,理所当然地只能锁定在南宋之前,而且必须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籍,才能引起大量共鸣。凭着少年古文底子,他重新翻出《诗经》《楚辞》《史记》《文选》《汉魏六朝诗集》《全唐诗》和《宋诗钞》,用闽南语念诵着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开始了真正皓首穷经的岁月。

  十年编一部词典

  一晃就是十年。2008年,经过不断尝试,魏昌炽终于正式拿出了第一本书稿——《浙南闽南语古诗韵印证字典(第一冊)》。十年来,他对多个地域的闽南语作了比对,认为凭一己之力,只能做好母语、即浙南闽南语的发音考证,书名谨慎地加上“浙南”二字。

  这些年,他的精力都花在看书写稿子上,除了买点书籍资料,几乎没有别的消费,就此攒了一些“私房钱”。他拿出一万多元“私房钱”试着印了五百册书,带着忐忑的心,分发给亲友,请大家提意见。没想到,拿到书之后,大家一致叫好。不少人还慕名而来,向他请教闽南语的知识,求赠书稿。

  五百册书很快就送光了,其中仅有一位来访者,要了五本书,一定要留下书资,魏昌炽强推不要,最后那人扔下一百元就走。一万多元的钱和十年光阴,只有这微不足道的一百元。魏昌炽得到信心和继续努力的毅力,又继续拿起了笔。如今,他已经熟悉了字典编写的体例,有了良好的资料积累。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全书14000个汉字的闽南语考证,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浙南闽南语古诗韵印证字典》一书共有3000多页,总字数超过400万。所印证的每个汉字,先用拼音注明读音,然后引用5-10句古诗词进行印证。譬如“心”字,他先注明“心”的闽南语读音:“siem”,然后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的闽南语读音,对“心”的韵脚进行印证:“青青子衿(giem),悠悠我心(siem)。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iem)。”以此说明,古诗中的押韵,用如今闽南语读来一样押韵,也纠正了对闽南语音韵的一些错误理解。

  《浙南闽南语古诗韵印证字典》书稿完成之际,魏昌炽在亲友的建议下,又着手编撰《灵水韵——浙南闽南话应用汇总》。宋朝平水人刘渊编撰了《平水韵》,为后人音韵应用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查询方式,他对此很仰慕,就以浙南闽南语使用最密集的两个镇——灵溪镇和水头镇命名,对浙南闽南语的读音和应用进行汇总,其中不再引用古诗词,而是引用大量的日常词汇以便查询。

  望着越来越多的著作,魏昌炽说,希望在整寿之年,也就是今年,能送给自己一份大礼。他期待的“大礼”,就是这些著作全都付梓成书。在迅速流逝的人生中,把喜欢的事做好,再能给别人哪怕带来一点益处,那就很幸福了。

  (来源:《温州日报·文化周刊》)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