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矾山的浮钟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萍摄

  郑立于

  矾山镇处于高山环抱之中,以盛产明矾而著称,被称为“世界矾都”。镇上有一条溪水,从东北向西南流去。溪流将出矾山境之时,两岸山岩壁立,高岩底下有个深潭,这就是“钟潭”。

  钟潭有过这样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溪旁山上建成一座寺院以后,“矾势”(也叫“矾老势”,当地俗语里是指矾市的好坏,明矾销路的好坏情况)就兴旺起来了。有一天,山洪暴发,寺里有口钟被冲到潭底,于是好几个矾窑就倒闭了。以后碰到大雷雨,钟不时会慢慢浮上来,如果发出嗡嗡的响声,那么这年头“矾势”就会好转。后来,有一个和尚在潭边念念咒词,沉在潭底的钟忽然浮了上来,钟缘碰到岩石,发出嗡嗡的响声,一会儿又沉下去。从此,浮钟不再浮起来,“矾势”也就日益衰落下去。

  矾山的浮钟是个神奇的传说,有趣的民间故事,在浙闽边界长期流传。但是它出何典记呢?

  笔者在《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四《古迹三·杂物》条目里找到它的记载:“浮钟:在赤阳山,相传昔有寺在山上,一夕为大水漂去,其钟坠潭中。每钟浮则必雨,土人常以为占。后高僧至,咒之,钟果上浮,触石铿然乃没。”接着,引用旧志记载了清邑令徐恕《咏浮钟》诗:

  “澄潭窈无底,中有神钟潜。往时悬寺阁,光气霏华檐。洪水倏宵发,漂坠于此淹。骊龙抱珠睡,错处不敢嫌。铣于激巨浪,钲甬摩赤磏。有时出水面,山氓争趋觇。荇藻栖盘螭,碧染于思髯。沙际乍游衍,飞雨俄四霑。灵异不可诘,欲辩口已箝。钟工号凫氏,虽取虚浮兼。讵有万钧重,轻举如芒纤。沉浮验晴雨,难以常理占。搘筇蹋硗确,探奇意一忺。波光射高壁,皎若镜启奁。凉风披修修,倾崖立阽阽。仿佛积水内,旋虫见微尖。何当邀梵僧,咒出得快瞻。触类疏异闻,筠管聊一拈。飞跃诸幻迹,一一归搜寻。谁广齐谐志,于此须续添。”

  徐恕是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到平阳任知县的。到任后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三年,他便为当时的《平阳县志》作序。乾隆二十五年版《平阳县志》中明确记述:“赤洋山:在县南百里,山前石上有磨箭痕,铲去其痕,复见。相传昔有寺在山上,一夕为大水漂去,其钟坠潭中。每钟浮则必雨,土人常以为占。后高僧至,咒之,钟果上浮,触石铿然乃没。”上述这段有关浮钟的文字,在民国以前几部平阳县志中表述都一模一样,并在文后注明“见旧志”,可见明清时期,这一传说就很流行了。徐恕《咏浮钟》诗紧述在后,可见他对离平阳县城一百多里,地处高山峻岭中的矾山是相当了解的。他找到浮钟的遗址,经过详细考察研究,反复推敲,所以能写出这样既叙事又抒情的诗篇,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清末矾山人朱仁卿在他所撰《赤垟八景诗》中有一首是《钟潭逸响》:“何处飘飘奏雅音,碧潭消息耐追寻。疏钟有响征晴雨,流水无言自古今。风急乍同虚谷籁,月明如镜远村砧。寺僧日把蒲牢扣,奚似清声出绿浔。”

  神奇的浮钟地处矾山进口处,两边山崖嶙峋,矿洞星布。溪流至此较为湍急,向西方向奔去,溪中稍高处有崖石挡住,不时有小瀑布向下流。钟潭就在小瀑布前方。左边山半腰有“石将军”“二将军”景点,近年还建了石将军庙,其间有企龙堑矿洞,1956年苏联专家曾到此考察,随后又到半山窑矿洞考察。溪流前方就是“石伞”“九担明矾窑”遗址了。如果以钟潭为重点,经过精心设计,尽量恢复昔日原状,再把周围景点联系起来,修好道路,进行绿化,这里也是一条挺好的风景旅游线。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