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锦绣江南垟》序言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金礼义

  我怀着格外亲切而又好奇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陈文苞先生厚厚的书稿《锦绣江南垟》。

  这本书记叙了江南垟历代名门望族和杰出人物。他们当中,有的为官勤政清廉,造福百姓;有的学富五车,为人师表;有的武艺高强,保家卫国;有的勤劳致富,行善乡里;有的耕读传家,名扬一方。他们无疑是江南垟人的优秀代表和楷模。我们这些后来人当然不仅仅是对他们引以为豪,更应学习先贤的品德和才识,并发扬光大。

  也许人们会问:在这僻居东海之滨、交通不便、语言独特的江南垟,为何会产生这么多名门才俊?对此,我也在认真思索,寻求答案。窃以为,或因江南垟地处江南水乡,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兼得山海之利,物丰民饶,故而能人集聚(外来移民中不乏佼佼者),英才辈出,真可谓人杰地灵了。同时,也正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少受兵燹战祸之害,故而保住一方繁荣昌盛。

  我出生在钱库金家垟,是正宗的江南垟人,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家乡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河渠密布,阡陌纵横。站在田埂之上,附近几处村庄的房屋、树木和袅袅炊烟,都会尽收眼底;晴朗的清晨,站在车水的车头架上,能清楚地看到东海日出。每到春天,油菜花开了,广阔的田野成了花的海洋;到了农历四五月,早稻秧苗茁壮成长,田野变成了青绿色;再到六月早稻成熟时,田野又变成金黄色。而后,随着晚稻的生长、成熟,田野又变成青绿色,再变成金黄色。年年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是多么秀美而又大气的景致啊!可惜物换星移,家乡的这种美景已不复存在,但它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陈文苞先生饱含爱乡之情,不辞辛劳,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宗族家谱,走访知情人士,探寻文物古迹,进行认真的鉴别取舍,并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写成了这部江南垟人文专著。先贤们的传奇人生和光辉业绩,如同明珠散落在江南垟大地上,有的蒙尘日久,有的深埋地下,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现在陈文苞先生把它们寻找出来,挖掘出来,拂去岁月的尘埃,露出了绚丽的色彩,并把它们联珠成串,供人们欣赏和珍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称得上是对家乡文化事业的重要贡献。从书中,我也痛心地看到,家乡的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文物曾遭到严重破坏。如“人文圣地”灵峰山,建有闻名遐迩的灵峰禅寺,内设书院,还有灵峰八景,相映成趣。可是这座人文之山,竟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夷为平地!又如金乡南门外珠明岭上观音洞,乃宋武状元陈鹗后裔,“修堰安民、捍寇保境”名士陈文儁隐居和终老之所,人文内涵和自然风光俱佳。原本洞口与后山相通,但后来不知何故,将观音像移至洞口,将洞堵死了,真是大煞风景!再如“四南居士”云南布政司左参赞(正二品)陈宣之墓,位于平阳鸣山,墓前列有石马石羊石将军,气势恢宏。文革中遭严重破坏,如今一对石羊不知去向,墓碑也移置在东岳观内,令人扼腕!

  我们再也不能干这样的蠢事了!对大自然的恩赐和祖宗留下的遗产,我们唯有倍加珍惜,尽力保护,让它们永远保存下来,传至子孙后代,方才不负祖宗先贤。我曾想,我们江南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果没有遭到破坏,那现在该有多少个乌镇和周庄啊!这该是一笔多么丰厚的财富啊!若如此,锦绣江南垟的含义无疑会更加丰盈充实,更加光彩夺目!

  (作者为原温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