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镜头里的大爱情怀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景迪云

  认识萧云集有30多个年头了。

  仿佛是1987年或1988年吧,我作为《浙江画报》的新人,随记者老沈前往温州采访拍摄关于个体经济的专题。到了苍南,老沈找到萧云集,有关苍南的采访工作在他的协助下便进行得特别顺利。萧云集热诚朴实,工作时十分认真,搞摄影的劲头跟老沈有得一拼,追求完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在我后来很长一段时期的认知里,温州搞摄影的似乎“只有”他了。当然这个认知十分片面,但此后凡是涉及温州的题材,首先想到咨询的对象确实是他。

  就这样,画报的朋友,老沈的朋友,也变成了我的朋友。30年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临纸却是无从入手。既然写此文的缘起是“希望工程”的廿年一瞬间摄影纪实,萧云集的“大爱”尽显于此,倒让我想起另一件体现他“大爱”情怀的事情来。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吧,萧云集发来一组泰顺廊桥的专题稿。他因为父母“支边”从小就在泰顺工作和生活20多年,对遍布泰顺山溪间的木桥很熟悉,后来听说有一些木桥由于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他认为泰顺是他的第二故乡,因为爱,所以觉得想做点什么。作为摄影家,最好的工具便是图片,于是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拍摄了泰顺的山溪木桥专题。当时还没有“泰顺廊桥”的说法,一般只说木桥。可能受电影《廊桥遗梦》的启发,而这些木桥上确实有廊屋,萧云集将木桥命名为廊桥,不仅“名正言顺”了,且与一般的木桥区别开来了。他将稿子分别发往《中国摄影报》和《浙江画报》。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以《浙南廊桥有遗篇》为题,用三分之一的版面加以刊登。《浙江画报》则以《浙南廊桥》为题加以报道。“泰顺廊桥”之名从此誉满中外,而萧云集竭力揄扬之功也被历史记住了。

  由此可见,萧云集的摄影生涯中,很早就埋藏着大爱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便会破土生长。他曾经钟情于艺术摄影,但随着阅历的丰富、见识的增长,基层摄影工作的经历使然,社会责任在他的心头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纪实摄影自然成为他的摄影主题的重点。几年前出版的《时代映像——萧云集》、《温州活路》,是关注温州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世态;这次的主题更为宏大,是对举国重视的“希望工程”在苍南县属乡村的实践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因为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其社会意义自不待言,而其历史价值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显得珍贵。

  在22年后的今天回望,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社会形态、人、事都已不是那个“曾经”了。22年的时空,仿佛一下子虚了,记忆是不可靠的,而唯有影像,可以帮助你找回曾经的真实,感受曾经的心灵脉动,体会曾经的哭和笑。22年前,萧云集用镜头把孩子们从绝望无奈中引导到希望,从懵懂引向文明,从哭引向笑;22年后,他又再一次背起沉重的摄影包,用不再年轻的脚步,花了三个月时间丈量那片山水,用镜头尽情收获那份希望所结出的果实,向大众呈示当年所付出的温暖,而今已经开出爱的花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7年5月,一个跨越22年的摄影行动《廿年一瞬间》苍南希望工程回顾展在苍南举行,引起极大反响。8月,同名展览在浙江美术馆再次举行,希望工程因为萧云集的大爱情怀而绽放出别样的馨香。

  以爱开始,因爱圆满。成就别人,其实也是成就自己。道理很浅显,然知易而行难。萧云集做到了。

  廿年一瞬间,展览也是一瞬间啊。一次聊天,萧云集如此感叹,“要不出本书吧?”心念一闪,言出行随。他有情怀,更有行动力。我只有佩服的份儿。将这份情怀凝结成一本书,让大爱继续温暖未来的岁月,其爱无量,其功无量。 (作者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副社长,著名作家、书法家)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