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科教文体  -> 正文科教文体

润物锡无声 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在苍南博物馆开展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嵌八宝掐丝一品大员朝珠盒(清代)

  煠壶(民国)  

浙瓯新德兴号款富贵篆字六角底座大烛台(清)  

锡马摆件(民国)  

个旧锡凤凰记念品(现代)  

鸭形保暖锅(清代)

  潮阳颜吉利款錾来医生娘满工三层食奁(清晚期)  

 

白马桥益源号款嵌料器鱼形笔舔(清代)  

  近日,《润物锡无声——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在苍南博物馆一层临展厅开展。本次展览由温州市博物馆、苍南县文广新局主办,苍南县博物馆、瑞安杨衙里博物馆联合承办,展览时间持续至2018年4月15日。

  据了解,锡为古代“五金”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锡之为器,自上古延绵至今,几乎没有一种器物像锡器一样,在千百年的岁月中被广泛使用,却又在一段时期中被人们遗弃乃至遗忘。锡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商周时期,锡多用于制作青铜器,后来才逐渐出现成熟锡器,但未普遍使用。直至明、清时期开始走向兴盛。清代以来,锡器不仅被民间广泛使用,也被皇宫大内大量接纳。在外观上,锡器向来于青铜器、陶器、瓷器中借鉴造型,但从进入清代以来,锡器的造型逐渐挣脱传统束缚,达到‘从心所欲’的艺术高度。

  老锡器是历史的伴生物,它忠实地保留着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点滴的同时,也寄托着人们自然流露的朴素情感,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鉴往知来的鲜活实物,也是非常“接地气”的民俗艺术品,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本次展览展出的老锡器全部来自杨衙里博物馆,它是温州地区目前唯一一家以收藏展示古锡器为专题的非国有博物馆。

  1月11日上午,记者在苍南县博物馆临展厅看到,此次展览共展出170余组件精美的锡器珍品,年代从明清跨越至现代,绝大部分为明代至民国年间制品。从人生百味尽其中的食具到半壶清泉煮乾坤的茶具,从推杯换盏话春秋的酒具到沧桑百劫供养宜的礼器,从承载女儿柔情梦的闺房用具到寸径雅物显大观的文房用具再到千姿百态趣无穷的杂器饰件,件件造型精美、用途各异,贯穿了民间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历史时期的每一件精美老锡器,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故事。为更好地解读这些锡器的历史、特性、冶炼、用途和文化内涵,增强展示效果,其间还穿插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图文版面。整个展览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令人赏心悦目。

  纯锡制品无毒、耐氧化、不变色,素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甘醇,储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之美誉。“赐”在古文字中与“赐”相通,“壶”音谐“福”,故而“锡壶”有“赐福”之意。因此,古代民间百姓无论是喝茶还是饮酒,都喜欢用锡壶,一者因其能为酒增色添味,二者因“赐福”之蕴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翻阅中国古典诗词,你可见锡壶贯穿古今,酒入李白、李商隐、陆游等著名诗人的口中,化为经典诗作。

  酒具展区,陈列着六方倭角执壶、錾刻诗文花卉纹六方倭角提梁壶、大花盘福款酒壶等许多酒具,做工精美,纹饰丰富。其中,錾刻诗文花卉纹六方倭角提梁壶的壶身上刻着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可见,锡壶还承载着人文性。

  锡作为一种金属之器,虽看似生冷刚硬,却被工匠的一双巧手赋予了灵动的生命。在展馆里,你可看见鱼形笔舔、鲤鱼形饰品、锡马摆件、蝶形粉盒、凤衔花枝壁插……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为文人提笔挥毫、女子梳云掠月,增添了不少乐趣。

  锡制的茶具、酒具、礼器、婚嫁用品、文房四宝……锡器曾无所不在地参与民间百姓生活的辛酸与喜乐。如果说向来为世人所重视的青铜器代表的是“庙堂文化”,那锡器所折射出的就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文化”。苍南博物馆馆长蒋久寿表示,这些锡器展品的价值不在于经济价值,而是体现在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都是无价的。

  精美的老锡器代表了一段历史时期,也代表了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希望大家可以去博物馆看看这些展品,汲取一些精神食粮。(记者 朱笑颖)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