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江南名门 都口汤氏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2012年6月,苍南县政协文史委组织人员编写《苍南百年老校》一书,其中笔者负责苍南县龙港镇江山小学,在寻找该校资料的过程中,江山社区都口人汤国琛一直是笔者关注的对象。因江山小学系汤国琛亲手创办。百年不长,然而人事更替,岁月沧桑,有关汤国琛家族的资料是多么缺乏!笔者查阅谱牒、诗文等资料,写成小文,以纪念这位民国时期龙港籍的江南名士。

  留学日本立志教育救国

  汤国琛(1874—1948),字献廷,出生于苍南龙港镇江山社区都口村,至今该村还流传着不少汤国琛的故事,比如他自幼就被誉为“神童”,六岁时能握笔写字,十岁会作文,在科举时代,他被家族寄予厚望。据说小小年纪的他曾作了一对联“春风惠我,霖雨施人”,对仗工整,凌云之志呼之欲出。平阳中学堂堂长、宜山著名的绅士陈筱垞深爱其才,收他为弟子,并预言:“此子日后必能霖雨苍生。”

  据《厚庄日记》载:光绪廿一年(1895)九月初五,刘绍宽、项廷骐、汤国琛等三十五名取得文童资格。次年参加府试,试题为“正扬”,他分析中法战争之后的局势,号召国人“抗击列强,保家卫国”。完成正场试题《卧薪尝胆赋》,学政徐致祥阅其卷后,深表赞赏,称此文“义愤填膺,声调激越,一气呵成,不可抑勒,足可发聋振聩,唤醒国魂”,故将汤国琛列为第一名,取得贡生资格。

  光绪廿八年(1902),汤国琛东渡日本,就读日本教育家嘉纳治五郎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学校学院——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根据《浙江潮》所刊《浙江同乡会东京题名》,汤国琛于光绪廿八年(1902)五月入学,当年九月份就卒业回国。回国后,汤国琛应邀任浙江省青田县学堂监督。汤国琛曾以诗明志:“不少娌花留白下(南京),诸多桃李种青田。”他教导学生:“为人之道,首在立志,无论士农工商,皆当精其业,勤其事,磨砺做镜,点石成金,尧舜犹人,我何畏彼,亦在立志尔。”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八月,这一年是多事之秋,风雨如磐,鸡鸣不已。革命、复古、维新等等,各类思潮纷起。贡生出身,又有东洋留学经历的汤国琛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风尖浪口,纵观其一生,汤国琛倾向立宪维新,这在他给北京庚申学会创办的《庚申学报》发刊词中窥见一斑。“直道而行,当仁不让,折衷新旧,期合中庸,自北自南,无偏无党,执中精一,发为文辞。”

  同年,光绪去世,年幼的溥仪即位,改元宣统。汤国琛认为,改造国家当从普及国民教育入手。他从青田回到老家都口村,召集当地乡绅多人成立了办学董事会,创办“江南自治公学”,校舍设周家栖(现龙港镇周家车村)的一座“会善堂”内。众人公推陈肇虞为校长。

  董事会多方聘请任课教师,募捐到学田八十亩,以租息为办学之资。“江南自治公学”是江南垟创办最早的小学之一,也是现今龙港镇江山小学的前身。民国五年(1916)陈子韶先生去世,当时汤国琛在淳安县任知事,他痛失好友,亲自作《陈子韶先生传》。

  三县知事德政树碑留芳

  清宣统三年(1911),汤国琛被保举孝廉方正,入京师任职,临行前,刘绍宽等师友为其送行。当时受立宪派影响,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设置谘议机构——资政院,汤国琛任资政院秘书厅秘书,业余时间在资政院下属的速记学堂教学。

  民国元年(1912),汤国琛当选浙江省议会第一届议员,还被推选为参议院审议长。据民国《平阳县志》载:当时平阳县总共四名:汤国琛、黄守谦、周锡经、陈振椒,后来候补两名宋齐、姜少玉。其中姜少玉就是温州第一位哈佛数学博士姜立夫的哥哥。民国二年(1913)袁世凯任大总统,下令在全国推行实业,汤国琛被任命为浙江省实业厅秘书。

  民国三年(1914)五月,汤国琛正式出任淳安县知事。淳安是贫困县,地瘠民贫,匪患严重,更让人无奈的是此地旱涝无常。为了办学,他借用淳城当地的武庙为校舍,创办了始新女子小学。汤在任上励精图治,通过赈灾、治水、办学等惠民的举措,第二年淳安就改变落后的状况。民国六年(1917)七月汤国琛离任。

  民国十四年(1925)二月调任知黄岩县事。黄岩县原多“匪患”,汤国琛在任期间,勤于政事,爱民如子,未尝妄杀一人,还曾救活过一位死囚。五月二十一日,汤国琛因父亲汤筠珊先生在黄岩去世,亲自护送灵柩回故里,那位被他救活的囚犯备厚礼送行,汤国琛辞谢。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一月离任,随即到常山县任知事,八月离任,在短短的半年期间,汤国琛深得民心,当地人自发于常山城南建汤公亭,并在亭中树德政碑,四季瞻仰。汤国琛的书法很好,别具一格。其书写中堂或联对,至今还有留存悬挂。

  诗书兼擅仁心惠泽桑梓

  纵观汤国琛的一生,除了在青田任学监和黄岩、淳安、常山知县外,还在政府部门担任机关文职工作,如早年就在资政院秘书,此后分别在浙江实业厅秘书、浙江省省长张载阳秘书,山东省长公署秘书,陇海铁路督办公署主任秘书,浙江省嘉兴专员公署任主任秘书、浙江省政府秘书处秘书等。

  汤国琛平生以书法和文章著称,字体雄浑苍劲,儒林推重。民国十年(1921)九月九日,举行《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宣布会,出席者一百三十九人,来宾参观者九百余人,议长王正廷主席在台上宣读。《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一十八章一百五十八条,施行法二十三条,因于中华民国十年九月九日宣布,故称“九九宪法”。当时,众人还公推议员汤国琛楷书宪法一部,由全体议员亲自签名盖章,咨送浙江图书馆藏存。

  汤国琛诗文兼擅,病殁后,遗有《待旦楼杂俎》若干卷,包括人物志、山水志、逸史、传奇、集异、诗话及杂文等,在文革浩劫中毁于一旦。其传世书法和文章散见于县志和宗谱。如他为淳安文士方述斋《勘灾杂咏》一书作序。还为淳安的海瑞祠作联:“风雨可歌、鬼神可泣、大节凛当年、供账曾疏鄢御史,天柱以尊、地维以立、千秋留正气、登堂如见海先生。”联句铿锵有力,书法铁画银钩,对海瑞寄托了无限敬仰。

  民国十八年(1929),汤国琛与苏景、郑佐平、黄元秀、俞玉书等创立了浙江省国术馆,并担任浙江省国术馆董事,参与组织了当年11月举办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汤国琛作《国术馆成立偶吟》与《观国术比试有感》,被收入在1992年出版的《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中。

  汤国琛在家乡平阳(含苍南)境内留下的墨迹更多,如作《爱山亭记》收入在《南雁荡山历代游记译注》一书中。在平阳藻溪当地著名的陈长仁宅院后院的石柱上,现存有汤国琛任平阳县长时所撰的对联:“屋润章文藻,龙来夹古溪”,横批“黄道星临”。对联最后两字为“藻、溪”。

  汤国琛与家乡文人墨客素有来往,如恩师陈筱垞、刘绍宽,好友黄实、吴拱宸、王仲平等有诗文酬唱。《苍南诗征》收入了汤国琛所作的《次和秋生秋夜书怀》。

  晚年汤国琛回平阳后,作为乡绅,在地方很有影响力,他热心家乡事业,帮助村民办了不少善举。

  精忠报国汤氏黄埔三将

  都口汤家为书香门第,汤国琛家族崇尚学文习武,其祖汤宝铭,号新斋(1833—1899),为例贡生。其父汤筠珊(1851—1925),名臣建,榜名于光,平阳县武学生,捐守御所千总,去世于黄岩县署。

  汤国琛也爱好体育和武术,民国十年(1921),浙江省体育会改选会长王荦、副会长郑炳垣,评议员就有汤国琛。汤国琛还参与创立了浙江省国术馆,并任董事。汤国琛的弟弟汤骏烈也是光绪廿一年(1895)县试武学生。

  汤国琛长子汤执中,字雄夫,自幼天资聪明,一家人钟爱无比,汤国琛亲自执教,温州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刘绍宽曾评价他:为人有才气,有口辨,兼善属文。汤执中曾任杭州《平民日报》主笔。汤执中三十出头就当上平阳县议会副议长,可惜遭人诬陷,被军阀孙传芳的部将彭德铨枪杀于温州郡城。当时汤国琛正在黄岩任知事,汤筠珊也在寄居黄岩县署,闻讯后,汤氏父子无比伤心,汤筠珊老人心痛长孙冤死,郁郁寡欢,不久去世。汤国琛押送父亲灵柩回乡,经过郡城,把汤执中的灵柩也押回平阳故里。平阳县议会出面设祭,平阳乡绅黄梅僧先生担任主祭。

  汤国琛二子汤定一,任都口小学校长,宜山区江山乡乡长。

  汤敏中是汤国琛的第三子。民国十三年(1924)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汤国琛闻讯后,即令汤敏中报考黄埔军校。

  汤敏中(1904—1987),字捷夫,号沸泉,为汤囯琛三子,深受其父教诲。民国时期毕业于之江大学政法系,后又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学习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北伐时英勇善战,临阵时每每身先士卒,因负伤立功,擢升为营长,后在当时的南京警察厅任职。因为人严明正直,汤敏中被当时的警察厅厅长姚琮誉为“能吏”,遂升为9师政训处处长,转任温州团管处处长,浙江省保安处少将视察主任、政治部主任、参谋等职。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平阳江南出现大刀会事件震惊全省。浙江省保安处接到平阳急电,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解决方案。汤敏中在会上提出:“听说大刀会首董某,以拳术教授徒弟,又行医于乡里,颇有侠义名声。这次聚众作乱,不是他的本意,只是官逼民反。当此日寇猖獗、国步艰难之际,更应体恤民间疾苦,以派员招安为上策。宋代宗泽单骑去招抚王善七十五万雄师,岳飞以一封信招降了江西张用作乱的队伍。如果能示之以威、布之以信,晓谕以大义,他们就会投戈下拜。”

  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保安司令黄绍竑听罢,对保安处长兼副司令宣铁吾笑说:“人们说捷夫是儒门宿将,果然名不虚传。”

  民国三十四年(1945),汤敏中调任安徽省缉私处处长,人们都以此为“肥缺”,汤敏中一上任,就告诫下属严守纪律,千万不要贪财受贿,以致身败名裂。在任上,汤敏中一直两袖清风,查缉过手黄金不拘多少,都悉数上缴,并拒绝了任何方式的贿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汤敏中带头反对,主张和平协商解决内政问题,然形势不遂其所愿,便于次年申请退伍,其时年方42岁,1948年被起用为军长,又复以亲老为辞。当年秋,其父汤国琛病殁。次年(1949),离乡出走台湾。在台度过38年的退役军人独身生活,亲友们屡屡劝他另娶或纳妾,汤敏中不听。其病逝时遗嘱:“余之一生,既不能行义以匡时,又不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实不荣,死何足哀。丧礼极宜从简。”

  都口汤氏自汤筠珊由邻村鹏桥(今平桥村)迁来,历二世就出汤国琛,汤国琛亲撰家规祖训,列于谱首,让后辈子女记取遵循。汤国琛对子女言传身教,无论教学或为官都率先垂范,其后人才辈出,至今不绝,不愧为江南望族。(陈文苞 汤让元)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