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金乡余家大院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古镇金乡,遍布古宅,或依狮山,龙盘虎踞,气势威严;或隐幽巷,庭院深深,别有洞天;或沿清河,临花照水,如诗如画。在众多古宅中,东门的余氏大屋历史最为悠久,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古宅盛衰两度主

  金乡余家大院依托狮山,面北朝南,台门面临繁华的东门大街。空旷的大院内,大屋迎面一字排开,眼界为之一阔。青条石铺就的地面,结实平整,院子北面是第一进厅堂及七间大屋,大厅开阔。厅堂两边分正间、五间、七间,过间均甚为宽阔;每间房屋的雕花窗门极其讲究。从余家大院的分布格局中,窥见古宅主人的别具匠心以及文化品味。

  若论历史,这座古宅经历了两任主人。从明代万历年间,作为金乡城内世家望族之一的宋家首建宅院。宋家三房同时启建三座大院,宋家大房为了显示其家族显赫的身份和尊贵的地位,特意将台门建造得异常高大,人称“宋家大板门”。但就在工程大体完工时,因经济负担过重,遂将整座豪宅售余家三房,从此大板门换了主人。

  余家历代先祖因善于经营,是金乡屈指可数的富户,特别余家三房购置“宋家大板门”后,在原有基础上改建为三进二厢四合院;同时又从大院对面的屠家购地,建一面大照屏,上面雕龙画凤。又向大院东首的应家购地,另建五间平房,作为“余氏蒙馆”。蒙馆前后有花园、操场,临街有小台门,上刻“余家蒙馆”。此外还在西首辟地建一间小阁楼,名为“笃学书斋”,总占地面积约五千多平方米。整个大院雕栏玉砌,飞阁流丹,更显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它与沈太丰、潘氏大宅等一起,组合成金乡城内著名的建筑群。

  一樽难得会群公

  狮山之麓的余家大院,庭院深深,见证了金乡城数百多年的光辉岁月。余氏素来富而好学,诗书传家,堪称金乡城望族的代表。展界复井后,金乡城元气复苏,文风渐兴,学风日炽,尤其是余家大院内书声琅琅,弦歌不辍。正如清代平阳训导、宁波人卢镐曾给余家写《谱序》中赞道:“予嘉其不忘源本,得四明大家风味,而又深羡其族姓繁衍,诗书稼穑,多务本业,隐隐隆隆,有日盛之势。”

  有清一代,余氏家族文士辈出,贡生满门。如清初就出了文士余象乾(?—1722),留下不少诗文,如《南水门记》和《文昌阁记》,脍炙人口,为金乡城留下珍贵的资料。

  余家大院也是金乡文人骚客雅集之处,可与顾家的小屿山房、夏口吴家的少有园等名园相媲美。余宅主人余效莲是风雅之士,他与江南诗人陈培元、张潜斋、顾耕云、张御、管永地等文士多有诗歌往来,这些文士的诗作中,保留了不少描写余宅雅集诗歌。如张御,字次孝,号海东,金乡人,诸生,家世儒业,曾废书从贾,往来吴越间,善诗文,晚年授徒为生。他是余莲轩的外甥,在《题舅氏小园》一诗中写道:

  芳园半亩屋三间,门似陶家尽日关。

  池漾一湾春涨绿,峰堆数朵石苔斑。

  待迷蛱蝶花多种,留醉蜻蜓草不删。

  何幸柴荆相去近,徘徊常傍夕阳还。

  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余宅主人余莲轩过着诗意而优雅的生活,宅内半亩芳园,木屋三间,内有池水、假山、蛱蝶和蜻蜓在花间翩翩起舞,夕阳西下,诗人常在舅舅的小园徘徊流连,不忍归去。

  每遇良辰美景,余家大院内总有赏心乐事,如张御在《夏夜陪陈焕江、管兰圃、张潜斋、顾耕云饮二舅园亭》一诗中,就写道在余家大院举办雅集盛况:

  画栏掩映绿荫中,延赏人来小院东。

  月色灯光连座照,酒香荷飞隔帘通。

  头颅转眼终同白,颜面何心早占红?

  坐久不辞更漏尽,一樽难得会群公。

  文昌阁主是余氏

  文昌阁,历来是各地文脉所系,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志。金乡文昌阁前身是孔子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址在凤仪街城隍庙。在清初迁界中,孔子庙沦为废墟,金乡失去了文化地标。

  康熙四十七年(1708),余氏八世祖余道长(1660—1733),字泰倩,号鹤峰,由太学即补州同知。据谱载,他为人“倜傥慕义”,慕孔子文化,为振兴金乡文脉,慨然施田二十亩,园地六亩,在原金乡卫厅遗址上创修文昌阁,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四日,余道长主持开工仪式,亲自监督修阁工程,次年四月竣工。新修的文昌阁高耸凌空,危临百丈,美轮美奂,势压群楼。站在阁上,锦绣卫城,一眼望收。阁内正堂设文昌帝君,旁侧设学堂,俾师生肄业。金乡的文人雅士在此吟诗作赋,流连忘返。金乡著名的诗人顾清标见卫厅遗址用作文昌阁学堂,不禁作诗感慨:

  视事厅从碧嶂开,百年闲练见雄材。

  承平乐聚惟弦诵,桃李春深一例栽。

  余道长热心办学,深受金乡士子爱戴,“乡君子有感公力,与此中志其肖像,使将来不朽其名。”平阳县令王公亲书“名邦司马”“坊表群伦”匾额,悬挂于文昌阁中堂。文昌阁是余氏家庙,在几百年间,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由余族头人轮值主持祭祀宴会,并邀请金乡名士参会。

  余道长之后,又有清嘉庆余方(1779—1852),字志翔,号绍诗,贡生,他仕途不顺,一生在文昌阁中任儒学教席,致力于培养金乡后学,后人也将它塑像于文昌阁内。咸丰至光绪年间,又有余秉枘(字方儒),贡生,官府赐匾额“砺行续文”,“士林矜式”;余欤钟(号甫生),余欤元(号甫庭)、余欤东(号巽峰)、余庆荣等几代读书人捐资修缮文昌阁,并亲自执教其中。

  余氏家族对金乡文化事业的贡献到余庆荣夫妇而达至巅峰。余庆荣(1845—1875),字卓章,号晓岚,同治贡生,热心公益。城内原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消夏亭”,至清代已腐朽不堪,余庆荣斥资重修,使其方便行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有名篇《丰乐亭记》,余庆荣遂将新亭命名为“丰乐亭”。余庆荣热心办学重教,在文昌阁内当蒙馆塾师,施田办学,平阳县知县赠匾“尚义”(篆书)两字。可惜天命不永,享年仅三十岁。

  余庆荣的教育和慈善事业仍由妻子李氏(1846—1902)接力。李氏知书达理,淑惠善良,善于持家,不断捐资公益事业。李氏还助田200亩设义仓,每年征租积存,逢灾年济贫民外,剩余作为文昌阁办学开支。光绪年间,由李氏助建的还有寺塔和佛堂,遍布苍平两县。

  余庆荣夫妇的嗣子余寿相(1878—1909),字惟恩,庠生,娶妻朱氏,夫妻继承父母慈善之举,对办学也不遗余力。据《金镇文成碑记》记载,余寿相与夏毓兰、徐润之等同仁发起创办狮山书院,“复以余氏所施常平田二百亩充赡膏火”。余寿相捐田两百亩,带动金乡城的乡绅掀起捐资助学的高潮。

  余寿相参与创办狮山书院外,1905年,他还邀请金乡名士、也是表亲的徐迪秋(1870—1923)担任文昌阁醒狮学堂长。非但如此,他还把徐迪秋一家接到余氏大院,入住后进五间,使其安心在余氏蒙馆任教。

  钵翁难忘余宅缘

  余寿相之子余韵初(1893—1945),字景锵,杭州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毕业,求学期间思想活跃,因故土情深、思家心切,余韵初毕业回乡继承祖业,他与金乡名流一起将文昌阁醒狮学堂改为金乡小学,并担任校长,高薪聘请名师任教。他奉献出义仓两百亩耕田所收的租金,全部供给办学费用。金乡小学培养出大批人才,如陈式纯、苏渊雷、陈则之等皆是该校毕业。

  余韵初主持的金乡小学充满着生机活力,举办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如1922年,学生陈式纯、苏渊雷、陈则之等组织金乡醒狮化装演讲社,这批优秀的学子得到民主和科学的启蒙,融入革命的烘炉,成为时代骄子。

  余韵初富有强烈的爱国心,1937年,他多次在金乡玄坛庙等地演讲,唤起民众起来抗日救亡。1945年,在抗战胜利之日,余韵初终因积劳成疾,含笑九泉,终年53岁。

  在余韵初的学生中,苏渊雷最为著名,与余家大院的渊源最深。苏渊雷(1908—1995),原名中常,字仲翔,晚署钵翁,出生于苍南县钱库镇玉龙口村,四岁丧父。1912年,苏渊雷随母寄居金乡外祖父徐迪秋家,即余氏大院内。苏渊雷自幼就在余家蒙馆就读,与余家子弟一同接受启蒙。童年的苏渊雷与余家朝夕相处,深受余家长辈的喜爱。苏渊雷与余韵初的幼弟余宏初(1904—1960)年龄相近,又是同学,二人情同手足。1935年3月,苏渊雷携新婚妻子傅韵碧女士回乡探亲,曾到金乡的余家大院看望外祖母和余家长辈。

  余氏后人多俊才

  余氏后人大多从事教育工作,事业有成,如余韵初的长女余美萼,高级教师,与复旦大学毕业的陈振东结为夫妇,陈振东是苍南望里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功甫的长子。陈振东和余美萼夫妇在抗战期间回乡,共同创办学校,编演文明戏,宣传抗日,他们的爱国之举得到余韵初大力支持。次女余肖萼,教师,丈夫是苍南县石砰人王元凯,毕业于西南联大,解放后先后任教上海财经学院和东北财经大学。

  余宏初之女余稚萼,高级工程师,1953年6月,温州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余稚萼主动报名,参加由温州姑娘组建的新中国第一支“三八”女子测量队,1955年5月到1959年1月,被组织选送至中央军委测绘总局学习航空测绘专业,奔赴祖国大西北,从事石油勘测工作。其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其丈夫潘瑗,甘肃和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局长。潘瑗和余稚萼夫妇都是优秀的中共党员,他们为祖国石油勘查事业奉献青春年华,受到朱德、李鹏、陈慕华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慰问并题字。苏渊雷曾给他们作诗:石髓能源汩汩流,中华动脉贯神州。多君伉俪情深厚,报国同心未肯休。

  余家大院曾是金乡城名宅,见证了卫城六百多年的岁月,但再坚固的结构也经不起岁月的侵蚀。

  2014年1月23日,金乡镇启动卫城古民居修缮工程,东门大街余家大院、西门大街潘家大院和鲤河中街沈泰丰民居三处古民居列入修缮计划,对原有的地面、木构、墙体和门窗进行维修,修旧如旧,以重现当年历史原貌。2017年3月,金乡余氏大屋修缮完工,百年古宅重现新颜。(陈文苞)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