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矾塑,地域资源里长出的独特艺葩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独特艺葩出蒿莱

  矾山镇因明矾得名,矾矿资源十分丰富,明矾石储藏量占全国的70%,占全世界的60%,有“世界矾都”之称。而且从明朝开始,就有民众在这里采矿炼矾,其历史,至今已有600多年。本文所叙述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塑工艺,就脱胎于明矾。

  那是1912年的农历六月十五,矾山(今称福德湾)村的一个贫困的矿工之家,诞生一名幼儿,父母给他起名叫刘肇宝。刘肇宝自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母亲朱氏善刺绣,肇宝受其熏陶,绣龙凤狮虎及花卉虫鱼等无不惟妙惟肖。这些在幼稚的童真中表露的艺术行为,正可让人窥见其艺术人生的兰心蕙质。

  刘肇宝12岁那年,进一家矾厂从事一种叫包砂的工种。

  1925年冬天,大山深处的矾山镇气温来得比平原要低。这天刘肇宝起早离家去矾厂上班,一路上,枯草衰蓬,寒风呼啸。刘肇宝一边走一边掠视路边的草木、流水、土石疙瘩……忽然,他发现在离明矾结晶池附近的水沟边,一株低垂的蕨草上粘结着一颗颗小矾珠,如冰如露,微风中状若飞凤展翅,在晨光下闪动着晶亮的光耀。刘肇宝被眼前的物象吸引了,他趋步向前,蹲下身子,仔细赏玩起这一奇妙的造化,这种晶亮的凝结,似乎告诉肇宝一种物理新变化;这种粘结,如骨肉相依附,肥瘦匀致……刘肇宝若有所思,忽地,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子,为什么自己不能学着试试?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刘肇宝在上下班的空隙,砍竹子剖竹篾,在自家的破茅房里仔细扎制螳螂、蝴蝶之型而后放入明矾结晶池中,过一段时间取出,一件晶莹剔透,状若冰雕的作品轮廓初现。刘肇宝喜不自禁,家人和邻居看到刘肇宝制作出如此玲珑巧妙的东西,都啧啧称奇。人们拿着刘肇宝的作品,在手里转来转去,你传我,我传他,爱不释手。人们在品味,这一创意是那么的质朴、简单,却显示出一种艺术的发现。短短几天时间内,刘肇宝做出艺术品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在矾山,在矾矿,矿工和山民数百年来祖祖辈辈和矿石打交道,和明矾打交道,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坚硬的矾石永远只有顽石的天性,想不到在刘肇宝手里忽然变幻出美丽的艺术奇葩,大家个个竖起大拇指夸赞刘肇宝聪明,有出息。同时,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以自己朴素的理解,为刘肇宝的作品冠名矾塑。

  ◆手工和“天工”巧妙结合

  当代艺术专家们评价矾塑是手工和“天工”巧妙结合的工艺制品,这评价确是恰到好处。它所应用的创作工具,包括用材,只有剪刀、铜丝、色线、明矾四件,至今没有变化。而其整个工艺创作流程,则需要心手灵巧的结合,需要创作心理活动中对艺术的微妙把握。

  根据刘肇宝的儿子刘祖珍、刘祖玮的总结介绍,一件矾塑作品的产生,要经过构思造型、绕线、定尺寸、定型、结晶等五道工序,历经数天。构思造型即根据创作要求,设计好草图,并根据需要选定粗细不一,用于造型的铜丝;第二步是根据设计图上的色彩要求,在铜丝外面绕上制作矾塑所需的各种颜色的纱线;再接着根据制作作品的大小、形状,量定材料尺度;第四步是用缠好色彩的铜丝折扎,修整成所构思作品的骨胎模坯;最后将制成的骨胎模坯放到明矾结晶池晶而制成作品。

  作为刘肇宝的艺术传人,刘祖玮一边为我们演示创作,一边详细讲解创作流程中的技术要点和关键工艺细节。刘祖珍是个很注重创作实践的艺人,他说,要创作出矾塑精品,就要在创作过程中,对每道工序作精微的体察把握。他就以结晶这一环节为例,一般来说,48℃水温和20%浓度的明矾溶液最适宜矾塑的结晶。刚出来的矾水表层和中底层温度不一样,靠门口的和靠内室的温度也不一样,浸泡时间长,结晶在胎骨模坯上的明矾珠就粗大混浊;时间短些,结晶的明矾珠就细小透明。等等,很奇妙,因此要凭经验细心把握。

  ◆不断改进中渐趋完美

  起初,矾塑作品用竹篾制扎胎骨,作品出来后,存在线条雍肿不清晰、粘牢度差、粗犷,制扎时易折断等问题,特别是对作品创作品类的开拓上,限制颇多。经过一番思索,刘肇宝在矾厂里找来铅丝,用灵巧的双手把它折成蜻蜓、青蛙等胎骨,再在铁丝上绕扎彩色纱线。他将这种新材料制成的胎骨放入明矾结晶池,待结晶之后拿出来一瞧,整个胎骨上缀满了无数晶莹剔透的矾珠子,胎骨里彩色的纱线,透过晶莹的矾珠子晶体,折射出多彩斑斓的色彩,为整个矾塑作品增添了迷人的美感。

  自改用铅丝制作矾塑胎骨之后,刘肇宝的创作题材品种丰富多了,他可以用铅丝折成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制成龙凤狮虎、鹰鹤、蜂蝶、鱼虾等飞禽走兽昆虫鳞羽之属,以及花篮、花草、树木、山水盆景等等,品种达100多个。

  据介绍,解放前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刘肇宝创作的矾塑作品保存时间最长不过10年,这主要原因是明矾对铅丝、纱线造成腐蚀。2002年时,刘祖珍、刘祖玮继承父亲的艺术事业,到温州购买了不锈钢丝尝试做矾塑胎骨,又到县城灵溪市场上寻找到制作马达等用的铜质漆包线和不锈钢丝搭配使用。刘祖玮说,改善用材是要花成本的,当时用的铅丝每斤只有2元多,而不锈钢丝要40来元1斤,漆包线要70多元1斤。但是为了艺术品的寿命,为了满足观赏、收藏者的需求,他们不会计较这点成本和麻烦。

  另一种材料原来是用棉花纺的绣花线,遇碱性易腐烂,而且色彩不鲜艳。1997年开始,刘家改用膨体线。膨体线为化纤成份,能有效防止腐蚀,不会腐烂,而且五光十色,颜色鲜艳,放结晶池里矾珠粘牢度又好,真是矾塑创作的绝妙用材。

  刘祖玮说,这两种用材的改革,可使矾塑作品的寿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还有,从矾塑作品外壳用上玻璃包装,到10年前采用有机玻璃包装,这些都改变了作品的形象。

  ◆ 矾塑艺术之光耀

  当年刘肇宝在矾山山区研创出矾塑作品,不仅引起当地人的惊呼喝彩,也很快吸引了外地人的眼球。当时就有一位来矾山做生意的英国人,在别人的指点下来到刘肇宝家低矮的茅草屋。光线暗淡的茅屋里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矾塑作品令他目不暇接。一番欣赏交流之后,他专门让刘肇宝定制了一座宝塔带回英国伦敦。后来,产品又搭上矾山明矾销售的“便车”,流入北美,流入东南亚地区。

  刘肇宝的人生和矾塑艺术迎来精彩的时光,要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个年代,刘肇宝扬眉吐气成了国有矾矿的工人。工友们久闻刘肇宝矾塑艺术的大名,有些关系密切的工友也会向刘肇宝要一件作品放家里作摆设,或要一个作为礼品赠送亲朋好友,刘肇宝都会爽快地一一答应。也有的时候,一些年轻好学的小姑娘小伙子看到矾塑作品绚丽精美,便来向刘肇宝师傅讨教手艺学制作,刘肇宝也会毫不保留手把手教他们制作。

  1968年那段时间,矾塑创作最繁忙。当时作为温州市最大的国有企业,矾矿掀起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的献“三忠”热潮。为了紧跟时代节奏,以实际行动表忠心,矿里要以自己特有的资源、以特殊的表达方式——制作矾塑作品献给党。矿领导自然把这任务落实到刘肇宝身上,刘肇宝便整天闭门在家里扎呀扎,还叫上刘祖珍、刘祖玮两兄弟一起来帮忙。终于,“天安门”、“咏梅诗意图”、“延安”等大型精品矾塑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规格长度都在1米以上。都以矾矿的名义,送到上级展览。就在此时,与矾山毗邻的福建省福鼎县听说后,他们也派人跑到刘肇宝家要求为他们制作矾塑作品。刘肇宝推辞不过,花些时日制作了“韶山”、“井冈山”、“遵义”等系列大型红色题材矾塑作品,让隔省的邻县也分享了矾塑艺术的成果。

  ◆ 传承、探索和发展

  矾塑技艺的传承,走的是“大众传播”和家传相结合的路子。

  大约在1979年时,矾山矾矿在机修车间的家属厂里开辟了一个矾塑创作小作坊,作为矾塑传艺基地,由刘肇宝作业余指导,招纳矾矿里的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女性和妇女前来学习和创作。当时来这个小作坊学习矾塑创作的先后有100余人。除了刘肇宝经常过来指导外,得父亲“真传”的刘祖珍、刘祖玮有空也会为父代劳,指导学员们学习扎胎骨,绕线和投池结晶等。

  今年66岁的刘祖玮于1974年进矾矿工作。刘肇宝老人家1993年去世后,刘祖玮对父亲研创的矾塑艺术执着而认真。为使这一祖辈研创的独门绝艺薪火相传,刘祖玮夫妇及哥哥嫂子刘祖珍、欧阳梅英早就有意识地将这门手艺传授给儿女辈。像老二刘祖玮在温州保险公司工作的女儿刘旭红、老大的三个儿子刘发松、刘发榕、刘发荣,女儿刘玉枝,还有亲戚朱美雪等,如果休息日回家探望父母长辈,他们都会不失时机地向之讲述矾塑创作工艺流程、细节、技巧等,带他们到结晶池体验结晶效果,把握结晶时空度等。

  而今,只要一说到矾塑这一家传艺术,刘家每个人都能露一手。像老大的儿子刘发松等人,尽管已经定居杭州等地,而有时他们一回到矾山老家,看到父母和叔叔在摆弄矾塑,也都会兴致勃勃地上去帮忙,就连刘家第四代传人、刘发松的儿子刘源看到全家人这种热闹的氛围,也会上场帮上两手。

  2005年,苍南县文化部门开展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期间,将矾塑工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对象。县里专门成立了苍南矾塑工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目前,刘家老大刘祖珍被浙江省文化部门评为矾塑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二刘祖玮和女儿刘旭红为温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二爱人陈桂珍为苍南县级非遗文化传承人。

  自从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重视和支持,刘家的矾塑工艺名声大噪,艺术空间得到大大扩展。在矾山镇和苍南县当地,乃至省市、国家级,如果举办相关文化展示活动,矾塑作品和创作都会跻身其列。当地的机关单位和学校出于对矾塑这一非遗奇艺的珍爱,也经常慕名邀请刘家兄弟去做艺术讲座,学习技艺。像2017年上半年,矾山镇二小组织20多名学生,开设矾塑艺术课,聘请刘祖玮担任教师,为这批学生传授矾塑创作技艺。像2008年8月份,刘祖玮应邀南下澳门,参加“中国非遗、民间瑰宝”展示表演活动。在澳门著名文化景点卢家大院,每天向来自美国、澳门等地的文化艺术界专家人士作创作演示,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一致高度赞赏。

  而今,因地域资源特质而研创的矾塑工艺,其传承人刘祖玮等人在艺术创作领域正在深化探索实践,力求在传统的造型等方面有所突破,实现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他透露,他目前正在研发一种名叫“蝴蝶挑灯”的矾塑新作品,该作品中间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矾塑蝴蝶,蝴蝶身上架着一条扁担似的小竹条,竹条两头挂着两颗硕大的矾珠,蝴蝶身躯就靠一个支点作支撑,以显示整个作品的动感。老刘介绍,这一作品的开发涉及到力学和力的平衡。为了这项研发,他不厌其烦地到矾矿各处奔走,也都得到了矿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这项研发坚持了一年多,预计近期将试验成功。

  再像温州矾矿所在地矾山镇近年紧锣密鼓开展旅游名镇创建,刘祖玮的创作也紧紧跟着城镇发展节奏,以矾山镇标志性建筑物煅烧炉为创作对象,创作出矾塑煅烧炉作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各界的欢迎。

  刘祖玮说,在矾塑创作艺术的发展探索之路上,他们会一直走下去。(庄千慧)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