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人物  -> 正文人物

南宋状元徐俨夫的后裔今何在?——徐光启的高祖源于今苍南徐氏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徐俨夫

  浙江省徐氏联谊总会徐文化研究会,今年三月五日在杭州东方文化园召开成立大会。本人非常荣幸被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本人作了自我介绍后,将祖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一次修谱联谱会议上,先辈们所说的:”徐家庄所居住的都是南宋状元徐俨夫的后裔,前辈中有两人,先后搬到上海和绍兴”这一事在大会上也介绍了一下。七十年代初期,本人还年轻,大约在读小学五年级,只看到家谱里的先辈们的画像感到无比的好奇,至今都难以忘记,作为状元的后裔,深感无比自豪。自从本人调到杭州外国语学校工作之后,我叔叔将我爷爷珍藏的明代永乐五年的家谱交给了我,于是先辈们的寻亲的重托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自己也感动身上的责任重大。非常巧合的是: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一位上海徐光启的后裔徐金康先生,他说:“徐光启的祖辈从哪里搬迁到上海至今还没有找到。”会后我们留了联系方式以便沟通。三月十二日,徐金康先生给我发了一个微信:“徐光启先世据徐冀(光启之子)文定公行实记载,先世自南渡抵中州,分支海上……高祖广文家世清白。曾祖淳隐公。祖西溪公,先大父怀西公。上述摘要名字不知你家谱中是否有记录望吿知。”当天晚上本人在徐家庄明朝永乐五年的家谱上发现:

  徐光启的高祖徐广文是南宋文科状元徐俨夫的第八世孙。

  明永乐五年的家谱记载的南宋状元徐俨夫第八世孙徐广文,是否是徐光启的高祖徐广文?

  一、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

  据史料记载,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并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黄河流域及两淮地区,在元末战乱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就河南而言,经过元末明初的几十年战乱,到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正如朱元璋所说:“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明督都府左断事高巍在其上疏中亦说:“臣观河南、山东、北平数千里沃壤之土,自兵燹以来,尽化为棒莽之墟。土著之民,流离军伍,不存什一,地广民稀,开辟无方。”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曾有一次历时近五十年、由官府组织的向中原地区的大移民,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为历史所罕见。“先世自南渡抵中州”“中州”即中原一带,即是这次的大移民。据现任苍南政协副主席李辉华介绍:最近几年河南等地回到平阳、苍南认祖归宗的就有好几个。

  据平阳县志记载:平阳历史上多次出现台风暴雨,致使当地荒灾,太祖洪武八年大风雨海溢死者二千余人。另外平阳倭寇活动频繁,据史料记载,就明朝就有十二次之多,明太祖洪武五年壬子六月倭舶犯平阳,濒海百姓望风奔逃。在明朝永乐九年倭寇入侵平阳《明史记事本末》就有记载。这正是《徐光启集》中的“谱牒之废,因倭寇故”。平阳在当时的条件靠水路到宁波,宁波再到杭州,沿着运河到中州是一条主要通道。明永乐五年(1407年)谱载时的徐广文比较年幼,随先世到中州,由于北方的气候条件不适,再到苏州,后迁到上海。这即是王成义先生编著的《徐光启家世》中的“在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始迁居上海”。

  二、从时间上推算:

  明永乐五年(1407年)谱载的徐广文是徐俨夫的第八世的第五个孙,前三个都有加注“见后”,徐广文和徐广峻没有加注(即是祖辈传说的一支迁上海,一支迁绍兴)。从《徐光启传》中记载:徐光启的高祖徐广文约在1436~1449年搬迁到上海徐家汇。从《平阳县志》记载,徐俨夫状元(1200~1260年),而徐光启(1562~1633年)相隔十二世,每世以三十年计,12*30=360(年),1200+360=1560(年),而徐光启在1562年出生,从这是完全相符合的。

  三、从徐俨夫和徐光启的处世经历分析:

  徐俨夫(1200——1260)字公望,浙江平阳(今属苍南)人。高才博学,以文章闻名于世。宋理宗淳祐元年辛丑(1241)进士对策第一。徐俨夫是温州历史上的文科状元,也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官员。徐俨夫历任的官衔是:某军节度使判官厅公事;秋满,添差浙江绍兴通判;淳祐九年(1249)除校书郎转秘书郎著作佐郎兼沂王府教授,权刑部员外郎,迁著作郎,兼礼部员外郎;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进逼鄂州,丁大全隐匿军情被弹劾罢相,流放到贵州等地,中途被护送将军挤落水而死。景定元年(1260),徐俨夫再度起用为抚州知府,改任礼部侍郎,不久去世,赠礼部尚书,封南洲郡。著作有桃渚集。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 两位先辈具有共同的特征:

  1.为官刚正,不畏权贵。

  徐俨夫淳佑十二年(1252)任秘书丞,再迁礼部郎中。就在这时,丁大全与闫贵妃、马天骥等在朝廷里应外合,狼狈为奸。民谣就唱道:“檐(暗示闫贵妃)马(指马天骥)丁(指丁大全)当,国势将亡”。宝祐年间(1253-1258),丁大全居然擢升为右丞相,徐俨夫对这种豺狼当道的现状,非常气愤,毅然辞官回桃湖故里,杜门不出,潜心学问。

  徐光启明熹宗即位时,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2.一生清贫,廉洁奉公

  徐俨夫是个清官,官囊又没有积蓄,有时三餐甚至不继。有人劝他向丁大全谢过,委曲求全以存活。俨夫笑而不答,大书一联于门上云:“一任证龟成白鳖,那能拜狗作乌龙。”这是俏皮的讽刺。“证龟成鳖”原为民间俚语,意谓众口所惑,可以颠倒黑白,初见于《东坡志林》。下句用了《搜神后记》里的典故:说晋代张然有狗名乌龙。其妻与他的家奴私通,想谋杀张然。乌龙就咬伤了这家奴,救了主人。乌龙是能救主的狗,不是一般的狗。这里只取“走狗”之意。全联针对了丁大全,意思是说,让你这丑类飞黄腾达吧,我可绝不屈服!

  徐光启一生清贫俭朴,“室广仅丈,一榻无帏,则公卧起处也。公静默好学,冬不炉、夏不扇”。官至礼部尚书,却偏居上海一隅,与富宦潘允端成“潘半城,徐一角”之对照。奉旨册封庆王,拒收馈礼;通州练兵,自掏腰包购炮养兵。去世时“官邸萧然,敝衣数袭外,止著述手草尘束而已”,堪称廉相。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

  3.人品高尚,高风亮节

  当年与徐俨夫同科参加殿试的,还有江西庐陵的欧阳守道。欧阳守道策中述及国事成败与人才消长等问题,辞意十分深切,使徐俨夫自愧弗如。但唱名时,徐俨夫反居第一。他当场忍不住肃然起立,握着欧阳守道的手,说:“吾愧出君上矣。”从这件事中,也可见徐俨夫坦荡的胸襟。

  平阳县令陈容(福建长乐人)曾经来桃湖拜访过徐俨夫状元,还写了一首《桃湖》诗,以桃湖景物联系了国事的兴衰,对徐俨夫作了真诚的安慰与支持,结尾说:“昔我艺祖(指赵匡胤)携金戈,玉带只有二条河。此带缚杀英雄多。不如坐阅带水随东波,三间破屋供吟哦。桃花开谢等暮朝,我不束带尤其高。”以赞扬他高超的品质。

  徐光启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皇帝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照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案被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四、从徐俨夫的家族来看:

  谱载:唐末状元徐寅之孙徐方俭为平阳徐氏一世祖,于唐时随王审知入闽。“……公薄其官,遂由赤岸遁于温之昆阳,自号处士。常有惠及人,人留之。遂居沙岗之麓。”他们的世裔是:徐方俭(一世)——徐善(二世)——徐照(三世)——徐宝(四世)徐玄、徐棠(五世)——徐鋕(六世)——徐科元、徐登元(七世)。

  第七世徐科元、徐登元是两兄弟。登元“由沙岗迁居桃湖”。科元,是徐谊的祖父。徐谊是一个大名人,《宋史》有载。《民国平阳县志》:“谊登乾道八年进士第……”。《宋会要辑稿》:“为枢密院编修官”。……三年,为吏部员外郎。五年,兼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八),著名学者叶适先生,专门为他写了墓志铭。

  第八世徐一鏊、徐一镳、徐一鉴,为七世(桃湖一世祖)徐登元所生。一鏊(桃湖二世祖)生任、伟二子,一镳(桃湖二世祖)生修、仁二子,一鉴无子,以修为子嗣。

  第九世徐任(桃湖三世祖),于绍兴十二年壬戌科登陈诚之榜进士,民国《平阳县志》为“宁德县令”。他就是徐俨夫的曾祖父。

  徐任之后的世系是:徐任——徐耳方之——徐如方——徐昶——徐俨夫。徐昶,就是徐俨夫的父亲,徐迪彝是徐俨夫叔叔。徐迪彝嘉定四年辛未科“赵建大榜”进士,无为军教授。

  第九世徐任的弟弟徐伟(桃湖三世祖桃湖移居夏口),生一鸣、一鹤、鹿鸣三子。徐一鸣开禧元年乙丑科“毛自知榜”进士。

  徐一镳生修、仁二子。修生宣,宣生思。徐思嘉定七年甲午科“刘必万榜”武进士。

  徐仁生徐君潜、徐君扬(桃湖四世祖,迁附近浦亭小亭地方)。君潜长子徐权(桃湖五世祖)(县志作“徐观”,府志作“徐权”),嘉定十年丁丑科“吴潜榜”进士。君扬生徐密,淳祐七年丁未科“章梦飞榜”武进士。

  君潜次子徐如光,生子徐昕(桃湖六世祖)。民国《平阳县志》:徐昕为嘉定七年甲戊科(1214年)“袁甫榜”进士。徐权为嘉定十年丁丑科(1217年)“吴潜榜”进士,徐昕登第时间比伯父徐权还早了3年。而清《徐氏宗谱》清楚地记载徐昕、徐权同科登第。

  此外,还有与徐俨夫同辈的徐嘉亨与儿子徐从龙(县志建康粮料院)父子,成为父子进士。徐思良、徐仲南(淳祐七年丁未科、 “章梦飞榜”武进士)为父子进士。徐宗斗以武换文为文武双进士。

  这样我们就可以做一个统计:在平阳的徐俨夫亲房自徐谊开始有:徐谊(登乾道八年壬辰科,1172年)、徐正夫、徐宝、徐德威、徐起滨、徐仲南、徐泳、徐荣祖、徐一中、徐思良、徐迪、徐从龙、徐兴祖、徐宗斗、徐元(见府志:上舍释褐)徐宏等16名文武进士。

  清嘉庆丙寅年(1806)的《徐氏宗谱》可以统计出,在桃湖的徐俨夫家族,至少有13名文武进士,两地累计29名文武进士,徐俨夫的家族是一个书香门第。(见表格)

 

  据以上考量,《徐光启家世》的作者王成义先生认定:徐俨夫的第八世孙徐广文,即是徐光启的高祖徐广文,徐光启的高祖源于今苍南徐氏。(徐启门)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