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浙南民居典范灵溪百丈林氏大屋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3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状元宰相王杰题写的匾额

清乾隆版本的八丈《林氏宗谱》记录的章梦飞诗歌作品

  百丈林氏古民居内院

  7月12日上午,位于灵溪镇百丈村的林氏大宅院古民居,迎来了两位客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林华东和古建筑文物鉴定专家宋烜,经实地考察,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该古建筑目前虽然未被列入“三普”文物,申请县级文保单位,但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文规定,符合保护条件。这座建筑浙南民居特色明显,规模宏大,蕴含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学术价值颇高。“它既是族人迁徙的历史见证,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多加保护。”

  建筑特色颇具价值

  走进灵溪镇百丈村的林氏故居,如同穿越了时光隧道,那雕梁画栋与精致的花窗,仍能带我们回味主人往昔的荣耀。据林氏后裔保存的清乾隆辛亥年(1791)刻本的民间谱牒文献《西河郡林氏宗谱》记载:故居为“清乾隆间庠生林遇厚所建”。林遇厚(1749―1819),字圣载,为富甲一方的著名乡绅。“广置田园,家种二百余顷”,当时家产丰厚,人丁兴旺,帮手众多,很快建成了这三进四合院大屋。

  建成后的民居,坐东朝西,由台门、前厅、厢房、后厅等构成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另有一座护厝。共有76间房子(现存52间),9个厅,4个小门屋,一个大花园。外砌石围墙,并有4座门台,整个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民居的西北边有一条十多米宽的河流,风水学上称之为“玉带环腰”。

  建造这座民居还有许多讲究,在起居、消防、交通、休闲、保洁、族事活动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比如房屋的设计结构新颖,布局相称,前后座房、左右廊厢房都连在一起,下雨天串房不用雨伞遮蔽。此外,在排污、排水方面也比较出色,无论下雨水还是其它用水,排水暗沟都能保持流通,几百年来始终没有污物沉积。相传建房时曾将龟放置其中,龟在爬行时能把沉积物翻起,保持下水道畅通,还可吞食废弃食物,保持环境卫生。

  古民居外表虽然有些破旧,但整体建筑保存较好。从现状看,民居台门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结构建筑五开间,红门黑柱,通面阔18.5米,通进深7.7米,明间面阔4.0米,厅堂上依次悬挂有“登科”“荣登天府”“棣萼交辉”“雁节松龄”“德昭壸仪”等清代名人牌匾。匾额“德昭壸仪”由清代状元、宰相王杰(1725——1805年,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题写,具有文物价值。

  台门前两侧各立有一对清代旗杆硖石,还有三块练武石,重量分别为280斤、320斤、520斤,据传是南宋时期先祖林时中考武举时在家乡的遗留实物。民居内尚存“林氏圣载公遗像”、“徐氏太婆”画像,另有康熙丁亥年(1707)林公墓道碑等。墙外当年还设有后花园、护厝等附属建筑,并有平面呈“品”字形布局的三处水池和祖先墓地,昔日规模宏大乃显而易见。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林华东和宋烜认为:根据民居建筑结构特点及幸存至今的牌匾,它是一座清朝乾隆年间建筑无疑,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其建筑特色及其附属设施为浙南其他处罕见,实为浙南古民居建筑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林氏古民居群正是林氏家族传承有序的历史见证。据清乾隆《林氏宗谱》记载,百丈林氏祖先始迁祖为官居衙推的林护,原是唐末闽东长溪县赤岸(今属福建宁德霞浦县)为避战乱迁徙至横阳县林坳(今属苍南县藻溪镇境内),四世祖林节又从林坳迁居百丈村。子孙繁衍生息,耕读传家、人才辈出,朱紫盈门。族裔还有余事商贾,殷实后而行义范德。百丈旗杆内林氏家风淳厚纯良,学文习武,先后科举获取功名的有举人1人、武生员5人,修职郎2人、国学生8人。据地方文献记载:在南宋咸淳七年廷对第一的武状元林时中是百丈林姓人族祖,(见明·弘治《温州府志》)。后来,还有不少后裔从此地外迁到福建、台湾或东南亚等地。在外地经商的林氏子孙,秉持良好的家规家训,不少人已成为当地的著名人士。比如在东南亚,就有很多著名的儒商是从林坳、百丈等地迁徙出去的。前不久,中国民族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姓氏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林伟功特意到百丈林氏故居瞻仰,给予很高的评价。台湾书法家林沛彤,在台湾出版的《全球客家邮报》上发表文章,要求“抢救百丈古民居”,同时还专门写信给省、市、县的主要领导人,呼吁保护好这座林氏古民居,不要让在海外的林姓族人“断根失祖”。

  故居里住户现存的清代《林氏宗谱》,是体现故居历史人文价值的重要文献资料,不仅完整地记载着林氏家族的繁衍情况,还保留着当地数百年前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轶事、民俗风情,如文状元周坦、武状元章梦飞、武状元林时中、著名爱国诗人林景熙、林升(《题临安邸》的作者)等历史名人的吟咏诗词。同时,谱牒还记载传承祖训“耕读为先,商贾为正”,告诫子孙应重视耕读,经商更应讲究诚信、行为端正,这些家规家训中注重商业文化,为研究温州民间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史料,弥足珍贵。对打造“诚信温州”的城市特色文化品牌,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百丈村宋代以后一直称“八丈”,近代因温州方言谐衍成“百丈”。原是纪念武状元林时中与同为武状元的姻戚章梦飞两座府邸之间相隔八丈的河上水门桥而得名。宋代名人章仲彬(今属苍南藻溪境内人)在《水门桥》一诗曰:“二翁唱和爱临清,新架桥梁水面横。自是林章连地脉,往来人在镜中行。”

  林氏古民居是清初在武状元林时中、章梦飞状元府邸遗址上建造起来的(因为只有这个地方地势比较高,可以防止水灾。在宋代四周环河,是天然“护城河”)。至今,从灵溪渎浦社区清代《章氏宗谱》(章梦飞状元后裔迁至渎浦),章梦飞状元的诗,还可找到“水门桥”桥头,用于防卫的木结构瞭望台的图案,有关专家认定称:这是浙南一带古建筑中非常罕见的历史文化符号。林氏古民居与完整的家谱,是浙南民居典范。因此这次专程来苍南考察的林华东和宋烜两位专家专门撰文,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好好保护。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文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保护文物可以彰显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林氏聚族而居,箕裘相袭,人才辈出,地灵人杰,具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由于百丈古民居就在县城灵溪镇,交通十分方便,区域优势明显,今后可作为旅游文化、影视文化开发利用。

  2016年2月,浙江省人大代表萧云集在给苍南“两会”的建议中,主张将百丈林氏古民居作为农耕文化博物馆或浙南民俗博物馆等;日前开机的电影《雄奇拳·五基法》,在古民居中试镜,效果极佳;最近又有人建议将此处辟为苍南状元进士文化主题公园或乡贤文化长廊,因为在这里有着状元进士的“文化基因”,至少走出2名武状元和26名文武进士;有的企业家还提出:以古民居为核心,再建一条仿古街坊,组建一个古董珠宝交易市场,既可带动经济,又可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有着更多的期待。

  如今,大宅院内的几十户林氏族人,以祖德祖训为荣,民风淳朴。他们希望,故居能作为历史文物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好好地留存传承下去,让浓浓乡情得以延续,既是家族传承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见证。

  (王民悦 林  勇/文 图片由林鸿麟等提供)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