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在窄小的低处歌唱如雀舌的颤动——读《丁可诗选》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张耀辉

  说来惭愧,原先我也目不识“丁”。

  我看《人民的名义》时,对剧中慷慨激昂的套话演说和所谓的正必胜邪的情节戏路并不上心,公安局长赵东来朗诵的法国诗人谬赛的《雏菊》让我清新,而大风厂工会主席,“业余”诗人郑西坡朗诵的一首《母亲的专列》,让我动容。“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车/母亲您躺在车肚子里/像一根火柴那样安详/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一生背着岁月挪动的母亲/第一次乘车旅行/第一次享受软卧/平静地躺着像一根火柴/只不过火柴头黑/您的头白/这是您的第一次远行啊/就像没出过远门的粮食/往常去磨房变成面粉时/才能乘上您拉动的/那辆老平车专列/我和姐姐弟弟妹妹/陪伴着您/窗外的风景一一闪过/母亲您怎么不抬头看看/只像一根躺着的火柴/终点站到了/车外是高高的烟囱”。

  这是写母亲去火葬场的情景。为自己二十九岁的儿子写,“咱们找个一般化的女孩就可以了/走在人群中不会让人回头/但知冷知热地疼你/我的孩子啊你还挑剔什么/在生活的水面下/咱们都是蹦跶的小虾”(《一般化的女孩》)。给自己的生活写,“我打算撤回故乡去/不想在城市再租房了/三十年啊/一只无能的老鼠/也打出了属于自己的洞”(《向故乡撤退》)。为摆摊的爱人写,“从新年的第一天起/我想给咱的/三轮车插上一面旗帜/这旗就设计成绿色/像一张舒展的大南瓜叶....../如此自卑的三轮车/是不是就尊严了一些/它暗淡的铁质和橡胶/它含在车胎中的一口气需要尊重/......就选定绿色吧/这饱含着来自乡村的三轮车生命血液的旗/哦旗帜下的三轮车/分明是我们的一小块领土/是我和儿女牵念着的/小小的吱吱扭扭的祖国”(《插上一面新绿》,后来周梅森改题为《流动的国土》)。

  剧中这些至真至切诗句,来自周梅森的徐州老乡、乡土诗人丁可。诗人丁可夫妇,就是剧中郑西坡夫妻的生活原型。丁可,1955年生,从十四五岁开始,他在乡村拾过粪,下微山湖捞过鱼割过草,一应农活,什么都干过。高中毕业后务农多年,其间开始学习写诗,因为写诗写得好,这个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农民吃上了“皇粮”,2015年9月文化馆副馆长任上退休。丁可一直工作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沛县,他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和自己在小城和乡村的生活,以及社会中最弱小的人群。丁可诗歌沾满了生活的风尘,透着一种难得的民间底层的体温,真诚、倔朴,也时常带有几分恸人的心酸。他讴歌的是现实生活中最基层的人民、最底层生活中的美,他的诗歌是对底层、弱小、善良、草根的咏叹。

  某天,我在一本文摘上有读到熟悉的诗句和编者的推荐,我马上就用手机网购了一本。快递一到的当天,我就读完了大半。这是我这半年来最欢愉也最沉重的阅读。

  诗选中的首辑《小蹄子的春雨》,他写春的掌声,南风,南瓜,布谷,麦子,家禽,青豆荚外的城市。辑二《1972年的牛》,“我对着照片看了好久/没有发现哪一头牛有哞哞昂首高歌的冲动”。辑三《听不到鸡啼的村庄》,《农民张主义的遗产清单及其说明》中的农民“一块从儿子家隙透过来的烙饼大小的阳光/几块石头其中的一块/让张主义的臀部摩擦的光亮/生前他经常站在上面望月/接见蚊子和黑夜”。辑四《母亲的专列》,“在天堂落脚不容易啊父亲/您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就像牛只顾拉犁就是了/至于地里种豆子种麦/牛不能管”(《想象父母在天堂的样子》)。辑五《黄二云的劳动褂迎风飘扬》,“我尊重并珍惜妻子小如蜜蜂翅膀的快乐/她卑小的快乐/就像微风的轻拂”(《卑小的快乐》)。辑六《我这面孔》中,“我在窄小的低处歌唱/我的声音微小细小/如雀舌的颤动”(《我这样歌唱》)。辑七《从一则新闻想起鲁迅》,“兵马俑一样站着三十二个孩子/让天下的树木内疚/让有良心的木匠难过”(《三十二个孩子》)。辑八《微山湖听荷》,“故乡口音的鞭炮此起彼伏/除夕夜鸟巢静悄悄”(《过年的鸟巢》)。未辑《无边的寂静》,“一切都是旧相识/只是草垛边的那颗槐树/已经刨走做成了家具”(《去年的麻雀》)。

  这位一直以“真情、别意、奇思、异想”为诗歌写作座右铭的乡土诗是当代诗界的一个传奇。著名作家周梅森把丁可的诗歌创作比喻成挖一口深井,对其近40年笔耕不辍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公开赞誉他为当代杜甫。他在新出版的《丁可诗选》序言中写道:“他的诗歌沾满了生活的风尘,透着一种难得的民间底层的体温。真诚、倔朴,也时常带有几分恸人的心酸,总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久远的大诗人杜甫。”《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评论,“‘声音’很低。就像说话,既避免了煽情,又注意节制,看上去平淡,却很有力量”。周梅森在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引用他的两首诗歌,并向沛县领导建议,推动《丁可诗选》出版发行。

  1955年出生的丁可,高中毕业后务农并在极为艰难的境况里开始写作,他沉潜在底层百姓被汗水与泪水浸透的生活中,走在乡间地头,他就是个农民,在县城街头和城管周旋时,他就是个小商贩。这样的人生和命运,也就让他拥有了一口生活的深井,这让他有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让他成了被大地拣选出来为卑微事物发声的诗人,因其置身于厚重的泥土中,丁可深接地气,有了充沛的写作底气,从中汲取的每一捧清澈的水,都有了自然生长的力量。

  好的诗歌,因为有根,用心,所以走得天长地久。丁可的诗歌把现实乡野、人世感怀和心灵影像糅合为一地去还原、复活,是炽热、苦难和沉静的存在。他为农妇黄二云、屈死的地主女儿苗苗、孤苦无助的老人张主义等一大批农民塑了群像,让乡野里的牛羊栖息在诗歌的大树下,让朴素的南瓜花盛开在诗歌的土地上,让我们打开丁可的作品就可以走在我们祖祖辈辈都曾行走过的乡间小路上。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一种难得?!

  在窄小的低处歌唱如雀舌的颤动,让我听到大地轰轰烈烈的雷霆之声。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