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厚庄先生十年心力毕锓梓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9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张声和

  清明到了,苍南林勇同志约稿,叫我写点纪念刘绍宽先生的文章,我答应了。但又想,近些年来我写刘先生的文章太多了,从写他的厚庄日记,写他的东瀛考学,写他的籀园日记,又写寻找他的墓,并交往刘先生的两代学生张鹏翼与萧耘春,可谓我对此老的情结太深了。前两天,也就是2017年3月29日至30日,平阳县召开二轮《平阳县志》初稿评审会,在省市方志同仁面前,我动情地说出了对刘绍宽先生的尊敬与怀念之情。我想还是再写点刘绍宽先生的修志之事吧。

  刘绍宽先生一生著述等身,被称为浙南学界的爝火,但他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是编纂民国《平阳县志》。那真是十年磨剑,“乙卯始开局,乙丑毕锓梓”,从1915年至1925年,修成了九十九卷的巨著,计卷首舆图,卷一至五十九为志,六十至六十二为“补遗、正误、考异”,卷六十三至九十八为“文徵”和“诗徵”,比张南英修的平阳《乾隆县志》篇幅增加三分之二。

  刘绍宽先生修志,许多轶事是我从张鹏翼先生那里听来的。鹏老是刘绍宽先生的学生,在平阳一轮修志启动时,鹏老曾对我说,“你这么年轻就参加了修志,是有福气的,刘先生修民国志时,我才20来岁,案上的资料动也不让我动。而现在我九十多了,动也动不了了,只能当当顾问了。”他深情地说,“刘先生一辈子最有精力,学术最成熟的年龄段在修志,而他的修志同仁夏克庵、周幼康、鲍拙中、刘仲琳等,也是当时平阳最有学问的学者。”我一直将张鹏翼先生话语记在心上,将史志之事作为做学问的方向。照鹏翼先生所说,我参加两轮的修志,真是有福了。后来鹏翼先生经常托我找一些关于厚庄先生的资料给他看,他说《厚庄日记》里曾经记载他与刘先生的诗词唱和,当我找到这些诗文让他看时,鹏翼先生眼泪也流出来了。他说,刘先生修志存史事业真不简单啊,7 0来年过去了,我还能看到他的志书和日记中文字记述。可能是受张鹏翼先生的影响,我很爱读刘绍宽先生的诗文。

  萧耘春先生是张鹏翼先生的学生,是一轮《苍南县志》的主编,前些年我经常去苍南拜访他,萧先生应该是刘先生嫡传的第三代,是一脉传承。萧先生很关心当今修志事,最爱听我讲述市志编修的状况,我也最爱听他讲述鹏翼先生及与文史界交往的人文趣事,并向他讨教书法的门道。萧先生对我常说,“精力好的时候,就要多读书,多做事。并且要把事情做严谨。”我想,萧先生话语与鹏翼先生教导我的话语怎这么相似呢,这大概也是刘绍宽先生的传承吧。

  《民国平阳县志》其总纂名义上是符璋,实际上不到三年符璋就卸任了,一切都由刘绍宽先生和夏克庵、周幼康、鲍拙中、刘仲琳等“赓续七载”才完成。刘先生是在看淡世事后静心修志的,据他自己所述,是彻底告别了“游幕依人”的生活,从永嘉县教育科长任上退下来后编纂县志的。而主管事务的王理孚是刘绍宽的学生。大部分志稿则由刘绍宽先生自撰,“而于诸君所纂之稿时加参订,人物传增易尤多”(《重修平阳县志跋》)。所以,民国《平阳县志》由刘先生一笔统到底,考据与纠误兼重,是难得的一部好志书。

  建国后平阳苍南两县两轮修志,修志者均将民国《平阳县志》作为最主要的参考资料,原因是刘先生与他的同仁编纂的县志是“浙江方志之佳作”,也是温州境内在民国期间编纂出版的唯一的一部县志。符璋在《序》中评价民国《平阳县志》:有四善,即体例之善、搜罗之善、考据之善,叙述之善。刘先生曾师从吴承志和孙诒让,继承乾嘉朴学之风, “事迹出处,未敢一字臆撰,即有字句增损,必依约原文审慎出之。订正改易,必详其由,简者附之本篇,繁重著于考异,务使后人晓然于去取得失,要归不欺而已”。

  我这些年有个习惯,对于平阳山川、地理、地名等考据,总是先参考民国《平阳县志》,或者查询经刘绍宽先生求证过的史料。因刘先生严格审定的资料让人放心,他能做到“全县地形,皆经目验;村名土俗,或藉谘询”。即使志书印出之后,刘绍宽先生仍继续考证工作。1937年,刘绍宽先生看到从天一阁抄来的弘治《温州府志》:“查得平阳婆山即北港蒲山,原注云‘在县西南七十五公里迳口,绵亘崇、宰二乡,地段甚明,乃乾隆志删去迳口、崇宰四字,令人不知所在,新志遂误以望州山当之”。他在《厚庄日记》中对此予以说明。1941年,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函致夏克庵,言《县志》选举表,宋徽宗政和八年即重和元年,嘉王进士第一,以王昂为榜首,见正史《本纪》,失考”。刘先生对林景熙的校注也有如此说:元末明初,平阳学人自署昆阳,用的是古地名,章祖程注《林霁山集》时,署昆阳为崑阳,以致《四库提要》遂误崑山。他对史料的认真审订,至逝世前一年仍不休止,这是值得我等认真学习的。这几年,我在修志和读志的过程中,也遵行刘先生的做法,发现一些志书与史料的记述有误,经考后予以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参阅。

  刘绍宽先生是跨于清与民国时代的学人,致力于“不分新旧惟求益”(宋恕语)的创新。在记述人物时,一反前人志书将人物分为“理学、名臣、忠臣、宦业、孝友、文苑、武功、介节、隐逸”的做法,认为:“乡贤行谊,蓄德能文,施以政事,往往有兼擅者,偏举其一既不足以概生平,而配隶尤易失当。不如概删诸目,略就家世行谊,以类相从,其品诣高下,阅者当自得之。”这一观点,现在已普遍为方志人所采用,均以生卒为顺序。但刘先生还能做到“唯于人物著评论,微文指斥时低昂”。他强调:“志传后作论断,本为《四库提要》所讥,余窃有取于此,虽被讥,不顾也。”为什么呢?“愿挽士风敦善俗,待诹吏治起疲氓”(《六十书怀》),强化志书资治教化的功能。如《吴荣烈、林锺英、鲍天兆》后,“论曰:清代赋税,丛弊之薮,谓为天储正供,使民间不得抗议,一抗议刑即随之。黄梅三案皆抑勒之极,始激而上诉,窦侍郎几蹈不测。以莅则蒙恶以死,虽事终得直,而夷伤多矣。天兆所控在商而不及官,故为祸较浅,然城狐社鼠驱除已不易矣。”从中可以体会到刘绍宽先生的用意,人物传不能盲目固守,千篇一律不加评述也不可取,根据史实略加点评,是能起到“挽士风,敦善俗”的作用。

  刘绍宽先生学问大功力深,对待老志旧文还持慎重,曾告诫说,修志最忌轻改旧文。他举一例子,是将兄弟两人名字并为一人之误:“平阳宋时有缪梦达、梦远者,兄弟皆官广东。广东通志金石略收摭之。乃修志者不知梦达、梦远有二人,而梦远之名勒石有据,遂改知庆德府之梦达亦为梦远。”另一例子:“平阳明时有陈宣,成化十七年进士,历官河南云南布政史,始居江南,后居坡南,自号四南居士。而河南府志则称为陕西永寿人。”原因是,陈宣习惯自署乡里必称永嘉,嘉字草书与寿字极相似,河南府志编修者讹嘉为寿,遂冠陈宣以陕西二字。读刘先生这段考据后,我郊游时常路过平阳县城边的鸣山村,仍见陈宣墓前的石马石羊,五百多年前的遗迹犹存,墓主陈宣却因一字之误籍改陕西。因此更加敬佩刘先生考据的严谨,感知修志者责任重大。

  刘绍宽先生十年心力毕锓梓的民国《平阳县志》是承接古代修志的传统,又有现代志书创新的志书,尤其是严谨考证的做法,尤其值得现代修志人学习。

  2012年清明,我谒刘绍宽墓时曾写下一律,谨此作为本文的结尾:

  牧阳绿竹报春知,墙外桃花早挂枝。

  旧墓碑铭门下字,新茵露染后人诗。

  东瀛考学传薪火,瓯海遗篇积故思。

  辈出人才多济世,当称此老为宗师。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