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时代的印记 《郑立于文集》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郑立于文集》近日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集分为“报告文学”“传记、评论”“散文、小说”“各类诗歌”“西湖楹联大观”“西湖楹联”“古典文学”“作品创作纪略”八大卷,约260多万字。《文集》内容平实、厚重、丰富,样式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郑立于,字幻邮,1930年中秋节生于温州苍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副编审。曾在文学、宣传、新闻、出版、方志等单位任编辑、副总编辑、主编、特约编审,凡六十年。著有《祖国的矾都》《青春的火花》《南雁荡南麂岛揽胜》《百鸟诗集》《郑立于短诗选》《西湖楹联大观(上册)·名胜名联》《西湖楹联大观(下册)名人名联》《郑立于楹联选集》《不系舟渔集》(点校)《郑立于文集》等十多种,约二百六十多万字。

  回眸·沉思·展望(自序)

  欢庆金婚的美好日子里,我与亲密相伴半个多世纪的夫人黄丽容共同回顾了苏步青先生题赠“言志楼”匾额以来的长进状况,并对我自己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一些成就作了回眸。先后出版了《祖国的矾都》《青春的火花》《南雁荡南麂岛揽胜》《百鸟诗集》《郑立于短诗选》(中英文对照)、点校元代诗人陈高《不系舟渔集》《西湖楹联大观》《西湖楹联》(收人“西湖全书”)结集出版了《郑立于楹联选集》。等等。同时还镌刻复制了四方“言志楼”匾额,分赠给两女郑冰天、郑霜枝,两男郑萍野、郑水园,愿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万人缘,尽力成为有高尚道德之人,有文化素养之人,有专业技术之人。

  十年,仅仅是一瞬间,又到了钻石婚大喜日子,同样与夫人商议。精选佳木,再复制了六方“言志楼”匾额,分赠“言志楼”第三代钱晶晶、钱盈盈、张涵、郑笑怡、郑雨桐、郑怡然,愿他们继续发扬“言志楼”求知、治学、创业之精神。如今,十一处“言志楼”藏书已达八万两千多册。同时将登刊于报章、刊物,以及其他文集上的各类文章,连同少量未曾发表的文章,汇集起来,约七十多万字汇出一册《郑立于文集》。

  2012年初,温州市政协为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由温州电视台做了一个专题节目。特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北大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阙维民先生出席主讲,苍南县政协主席张传君等领导参加了。我的老家就在矾矿鸡龙尖矿山北坡山腰西坑村,曾于五十六年前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祖国的矾都》一书,次年修订再版,被评为“浙江建设新面貌丛书”的标兵书,并应邀参加了新闻节目,还在节目里讲了话。参加这一活动,真是让人感动。昔日苦难深重的故乡矾山,竟能得到了世界工业遗产委员会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这真是梦想不到的大好事。于是,我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历程进行深思。决计将文集这七十多万字文章重新编排连同过去已出版的十多种书一起作为《郑立于文集》出版,分为八大卷,约二百六十多万字。

  修订再版过的《祖国的矾都》列入第一卷,其封面是著名版画家赵延年的作品。将矾山籍的革命烈士陈百弓、谢婉、朱善醉等传记以及与矾都有关的文章都辑入《千载矾都人与事》,以凸显温州矾矿工业遗产文化底蕴。由于大部分作品都是纪实的,这一卷就称报告文学卷。

  诗歌卷中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百鸟诗集》和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对照并列人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的《郑立于短诗选》,还有长诗与其他诗作。

  《西湖楹联大观》原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当时给出版社的书稿将近七十万字.分上编名胜名联,下编名人名联。由于编幅过长,出版就只出了上编,下编以后出。这次编入《郑立于文集》,上下编都作了多次的补充修订。收入《西湖楹联大观》的下编名人名联,虽然是二十年前的旧稿,还是初次与世人见面的。

  收进“西湖全书”的《西湖楹联》,是从《西湖楹联大观》中精选出来的,适当加以评论、鉴赏。现以原稿发排,恢复原来篇幅,前言后语仍按原稿,还其旧貌。《郑立于楹联选集》是2008年出版的。六年来,新撰许多联句,一并增补入集。

  由漓江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南雁荡南麂岛揽胜》一书,苏渊雷题签仍以原版收进文集散文卷。

  《青春的火花》列入文集传记卷。其他传记文学归为一辑载入此卷。

  现代京剧《浩气长存》,昔日只印演出本,这次也编入文集。点校元代诗人陈高撰写的《不系舟渔集》,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来又到陈高故里作了一番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陈高故里行》。2014年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是再次订正过的新版本,编入“浙江文选”再次出版,这次也编人《郑立于文集》。

  在翻阅旧稿与已出版书籍的过程中,我不时陷入沉思。仿佛闪着内人黄丽容为我擦煤油灯玻璃罩,为我摇扇子赶蚊子,为我准备夜点的身影。似乎耳畔正传来她作为新文学作品第一个读者反馈来的声音,多次与出版社交谈并送去书稿,她也抱着一些书稿交给责任编辑。这个文集每一卷每一页都有她汗水、心血的痕迹。世事无常啊!这么完美的贤内助却看不到文集的清样,无疾而逝矣,痛哉!痛哉!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我的老同学谢云于癸已年秋挥泪题签“郑府黄丽容太孺人高龄仙逝纪念文集”这个纪念文集就置于第八卷附录里。

  回眸一想,我始终认为,文学作品固然是个人的劳动成果,但从提供深入生活环境、积累素材,酝酿主题,到编辑的编排,印刷、装帧、题跋、配图、翻译,直至送到读者手中,都要经过数以百千计的人的智慧和劳作才能完成的。对他们的帮助,我深表谢意。尤其是刘锡荣、钱中贤、黄传会、郑志耿、曹启文、孙平、章志诚、林泽强、张传君、郑杰等等诸位贤达,或鼓励,或鞭策,或敦促,或稽正,或疏导……使我永恒铭记心中。文集编排流程里,我居然记起刘英、粟裕等同志曾在矾山镇的高阳山训练过武装,打过游击战。我曾陪林辉山、刘锡荣同志去矾山矿区木鱼山慰问过革命烈士朱善醉的老母亲,“朱善醉烈士传”就编在“千载矾都人与事”专辑里,同时还有一辑是体现矾都人民崇尚孝行的文章,况且刘锡荣与詹黛薇伉俪又是尊重孝行的。于是就去信,请刘锡荣题写“千载矾都人与事”和“笃谨孝道”两个题签。刘君极其谦逊,推荐书法家韩亨林君题“千载矾都人与事”,认为矾都已在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是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题了“笃谨孝道”四字。韩亨林君还特意给我一本王荣生主编、海燕出版社出版的《韩亨林书法艺术研究》,一本《名家评韩亨林书法》,寄来的书法作品都写两副,让责任编辑有挑选余地。仅举两例,其余与本文集有关人士在已出版的后记中或《郑立于创作年谱简编》里提及,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说明了。

  2016年春节,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同志在厦门见面。我俩谈了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一个刊物——《中华辞赋》的有关情况。我送给她一本《郑立于楹联选集》,还将莫言在瑞典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答谢辞中一段话用对联形式予以表达。她说,“您已87岁高龄了,还坚持文学创作,真不容易。”她在百忙中能与一个普通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交流,使我很受鼓舞。

  展望未来,祖国前程光芒万丈,作者已达耄耋高龄,该封笔了。但又沉思数十年来走过大陆和台、港、澳地以及世界许许多多的名山大川,原准备写一册《中国四大佛教圣地纪行》。只能待今后再作一些努力,量力而行吧!

  2014年3月28日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旅次(郑立于)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