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碗窑古战场,红军墓,你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朱成腾

  在碗窑田腰通往西安山的是一条蜿蜒曲折,陡峭幽长的石阶路,背山岩石峻峭,毗邻玉龙湖,半腰经棋盘山,分岔磨石贡山,越过西安山即到玉苍山。山涧植被茂盛,杂草丛生。在感受挑泥陶工的艰辛之外,更感叹当年红军战士革命斗争的出生入死大无畏。

  在西安山斩龙窟附近,便是无名英雄烈士纪念碑和红军墓,碑系1998年8月1日,桥墩镇人民政府立,碑文记载原温州市市长红军时代的老前辈陈辉同志于1997年11月9日讲述的亲身经历回忆录:1937年刘英、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在泰顺峰文战退往碗窑的增瓯山后又退往碗窑村的西安山,在农历正月十三的突围战中,从上午九点一直与敌人周旋浴血奋战到下午三点半,这次战斗中共牺牲5名红军烈士,其中一名为女红军,情况确实,特此证明。

  当时情况,据《中共苍南地方史》和《桥墩志》记载:1937年2月8日,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转战浙西南。刘英把整个反“清剿“计划部署停当,撤出泰平区,率领临时省委机关和红十九师的部分战士100多人向浙东南进发。

  19日傍晚,刘英率省委机关及教导团的100多名战士向浙东南进发,经碗窑,上玉苍山,在腾垟增瓯山休息。第二天上年9时许,突然发现敌人从碇步头方向赶来,向已退踞碗窑西安山的临时省委和红军部队驻地发起进攻。

  时任浙南军分区司令员(教导团团长)罗连生和程美兴带领教导团进行阻击。接连打退敌人两个连的两次进攻。刘英正要率部转移时,敌人又开始第三次进攻,同时驻泰顺富垟的敌人从另一个方向包围过来。使红军腹背受敌。

  红军战士饥渴交困,激烈奋战到下午三点半,突然天降浓雾,乌云黑暗,刘英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乘黑从东边半山腰突围,可是,狡猾的敌人在山坳的树林里埋伏伏击,红军伤亡严重,程美兴中弹负伤。

  红军第十九师师长(浙南军分区司令员)罗连生负伤后被捕叛变,耻写红军在碗窑西安山突围战中使红十九师番号无形消失的历史记载。

  危急关头刘英沉着应战,率部连夜突围。由于罗连生被俘,情况突变,部队不能按原来的行军路线去浙东南,不得不改变北上计划。当天晚上,天下着大雨,伸手不见五指,红军突围后向西到了凤岭,发现凤岭也有敌人驻扎,刘英遂率部翻过桥墩后面的大山,经观美,直上高垟山。

  后经五岱山转移到埔坪的拱桥内村驻扎,又因特务告密,福鼎的前岐、桥亭、熊岭三路敌人包围拱桥内,刘英沉着冷静,采用“打其一路“的游击战术,枪林弹雨,九死一生,顺利带领部队突围封锁圈,进入泰顺董家坪。

  在这次反“围剿“突围战中,在碗窑西安山共牺牲5名红军战士,据陈辉同志回忆,有西安山菜刀贡一名(女);斩龙窟一名,(此名留下护身长刀一把);斩龙窟横贡脚下一名;金枯坑一名;磨石贡的山户坑浚桐脚一名。遗体由当地老区群众收埋,并于1952年原平阳县民政科拨款给原碗窑乡政府买了瓷金瓶,收了烈士骨骸,在西安山斩龙窟战场建造了简单的烈士墓,立墓碑一块,留作纪念。

  在这次突围中,部分战士被打散,冲出包围圈时,撤到香菇山,鸡蹄山一带休整,据黄正屿回忆,第二天由本地人黄仁户、唐敏近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穿丛林,钻草丛、趟峡谷,避踞点,翻山越岭护送红军入泰顺。而在当时,根据地的革命行势异常严峻,敌人对根据地采用清查户口,移民并村,计口售盐等“釜底抽薪“和“竭泽而渔“的办法,迫使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无处藏身,针对敌人“剿共“的“窝匪、藏匪、资匪、助匪、知匪……等10条杀无赦禁令威胁都熟视无睹,碗窑老区人民积极协助红军探情,送粮,带路,为根据地军民反围剿斗争做出较大的贡献。

  近年,县人民政府拔专款修了碗窑田腰至西安山古战场和斩龙窟红军墓的路,为缅怀先烈和教育后人,佐证碗窑人民拥护共产党,支持红军革命的光辉历史,镌刻上不朽篇章。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