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人物  -> 正文人物

乐为桑梓谋育才 ——访苍南籍数学家姜伯驹院士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姜伯驹教授与夫人在老家麟头村老屋前留影。

  灰绿相间的夹克衫,黑色贝雷帽,步履缓稳,满脸洋溢笑容……当80岁的中科院院士姜伯驹先生和夫人踏上家乡苍南县麟头村村头时,麟头村民众以热烈的形式欢迎这位远方的游子,村头村尾挂满了大红横幅欢迎标语,相见现场响起阵阵掌声……紧接着,参观故居、学校、宗祠,与村民合影,并到龙港镇与学生座谈,参观城区市容市貌,所到之处,除了游子和乡亲之间心灵的欢悦交换,更多的还有这位著名教育专家给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提交的启发。

  祖籍苍南的姜伯驹教授是已故我国著名数学家、几何学界泰斗姜立夫先生的儿子。他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留校任教至今。他的学术成就显著,曾赴美国、德国多所大学作研究访问和担任客座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教育部理科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他所长期从事的拓扑学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在不动点理论中Nielsen数的计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所创的方法在国外称为“姜子群”、“姜空间”。

  姜院士长期生活在北京,对于家乡的印象可以说是陌生的,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去世的父亲一直想回一趟家乡却没能成行,这一夙愿也成了他心里的牵挂。过去温州交通不便,姜院士又工作繁忙,故而一直没机会回家乡,这次他借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作一个月学术活动的间隙,抽周末回了一趟家乡。

  这次家乡之行,姜院士到温州中学、温州大学、苍南中学等地做了多场讲座。三句不离本行,作为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他在谈到学生数学学习时不乏真知灼见。他指出,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工具,不仅能让人们学到知识,更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现代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往往是许多学科的交叉,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不仅要学好知识、锻炼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合作。他勉励广大学子,在进入高校以后的基础年段,认真学好各类科目,不断充实知识面,为更进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于数学学习方法,他深入浅出地剖析,数学的特点是掌握最简单的东西推演出演进逻辑。与其他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其定律是永恒的。中学阶段数学的知识、学习方法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一种思维。他结合自身在高中、大学里的切身体会,富于启发性地建议,能否避免填充式的教学,在学习中运用“回头看”的方法,寻找逻辑链条,以提高成绩。

  谈到父亲姜立夫先生对自己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下一代成长的影响,姜院士说,自己一岁时,父亲就去了当时的西南联大工作,自己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到了十岁时才对父亲有了印象。在中学时,有幸与父亲朝夕相处了五年时间,父亲给自己多方面的鼓励。那时没有数学竞赛,除了课程学习,父亲教育他多读课外书。当时,有很多苏联翻译过来的书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数学等学科的,他广于涉览,培养了自己广泛的知识兴趣,对自己的人生影响深远。他还指出,父母对他的教育尤其重在做人,上一辈应教育下一代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做一个不谋私利乐于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谈到家乡温州的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姜院士不无自豪地说,温州人杰地灵,在国内外名声很响,温州华侨遍布世界各地,温州人能吃苦耐劳,进取心强,这是外地人所不能比的。近现代温州出了不少数学人才,就是因为数学不像其他实验科学,需要物质支撑,而数学用的是脑袋,因此在物质贫乏的过去,温州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脱颖而出。

  说起家乡的教育,话题中明显透露了姜家父子两代的拳拳爱乡之心和殷切的厚望。上世纪初,姜立夫先生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家乡麟头村创办了爱敬小学,让闭塞的家乡子弟有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泽及乡里,一直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赞许。姜教授坦城地指出,自己以前对家乡温州了解不多,这次家乡之行超出想象,像近年来听到的温州经济发展很鼓舞人心。温州教育有很好的传统,经济上去了,还要做到文化教育的平衡发展。社会的发展不光看眼前,还要着眼将来。像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其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目前像其他各地都存在提不起劲的现象,这大概与高中的应试教育有关。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广泛学习科学文化,中外科学发展史、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等读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多一点心灵的感受。(庄千慧)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