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宣传资料  ->  时政评论挑战赛2  ->  第三轮  -> 正文第三轮

增强补齐短板意识 推动均衡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0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杜成钱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于个人来说,“人无完人”,因精力有限,可以突出特长,瑕不掩瑜。但对于社会,短板的存在就会使“民众这一载舟之水”流失,进而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要强化补短板意识,善于发现短板,补齐补好短板,实现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补短板,首要“补齐材料”。我们的制度优势之一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的诸多成就无不彰显了其优越性。但同时,一些不被特别重视的“小事”积累起来,如经济发展重快不重质、城镇建设重建不重管、社会治理重罚不重疏等,就形成了现在的短板。究其根源,还是全社会的“材料不足”,不得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一些涉及发展的重点建设领域率先取得成绩和突破。在社会财富、人力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除了要将“长板”的投入稍向“短板”倾斜外,关键还是要推改革、重创新、兴实体,创造更加富足的“材料”,以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避免“补短板”变成“拆了东墙补西墙”。

  补短板,贵在“真找毛病”。人贵自知,有的问题即使知道了,也难以下决心摆出来、晒出来,关于脸面,如同“短板”关于“政绩”。发现短板是补齐短板的前提,要善于发现短板,勇于正视面对,只有做到家底清、账目明,才能实现方向对头、措施对症。有的短板是“共性短板”,是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如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不均衡等等。要补齐这类短板,非一时一刻之功,要全面掌握阶段性发展规律,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久久为功,方见成效。有的短板是各地各单位的“个性短板”,与地方的人文历史、产业特点、社会风俗、精神风貌等都紧密联系,或是产业基础特别薄弱,人力人才特别稀缺,民生保障和改善滞后,基层治理不力、党建不严等等。这类短板看似简单,但往往与群众最是密切相关、最是充满利益和矛盾,也最需花大力气补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点要求查摆问题不能以“共性问题代替个性问题”,那么,在补齐短板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强调查摆“个性短板”,狠下决心补齐“个性短板”。

  补短板,难在“促进协调”。备齐材料,找到短板,认认真真补上,看似“补短板”也不是很难。有生活经验的、会动手工的人都知道,“修补”有时候比“新造”更费时费力。补一只桶,可谓“动一处而牵全体”,绝不是在一块板上敲敲打打那样的简单干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最是要不得,你不可能让木桶的其它部分“安然不动”,独独把一块木板抽解出来去修补,修补完了再“原地归位”。只要有一处抽解松动了,那么整个木桶“板与板”之间的“抱团”与“咬合”,就要重新来过,一点马虎不得。这还不算,修补完工之后,补过的板与其它的板,在“木理、木纹和色泽”上都有差异,还要协调一下,去除毛刺,梳理纹理。对于社会这个整体,每个部分运行都有各自的规律和节奏,通过“补短板”把原来的运行不好的关节打通提速提质了,那其他关节也要相应的调节奏,避免“一块短板变长,所有长板变短,漏水更快”的窘境。所以“补短板”单单在“短板”这一处用力,还不够,还需要兼顾“前后左右”,要讲究一个“整体效应”。

  出现短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漠视。我们要拿出打攻坚战的勇气和态度,把更多政策和资源向短板倾斜、聚焦,将短板拉长,努力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