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宣传资料  ->  时政评论挑战赛2  ->  第二轮  -> 正文第二轮

弘扬“工匠精神”要铲平三道坎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2日 来源:

  □杨翔宇

  “工匠精神”已然成为时代热词,当它从纪录片、媒体报道中走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曾被淡忘的词语,既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也带来了“坚定、专注、精益求精”的时代精神新内涵。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背后是可靠精致的产品、专注平和的心境以及精神物质的双重认可,它的弘扬还需要很多改变,要用力铲平三道坎。

  一是缺标无准,优劣难辨。过去最好的产品是皇家御用产品,拼着“御用”的荣誉追求和“杀头”的绝高标准,古代巨匠才会打磨世界级的产品。没标准、低标准,那只能对低小散的家庭作坊是好事情。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若优劣难辨,耗费更多匠心、精心打磨但难以外秀的精品,是绝对竞争不过粗制滥造、山寨低劣但败絮其中的劣品。好比建房装修的沙子,咸水沙和淡水沙外观难辨,前者易对钢筋等建筑材料产生腐蚀,家中墙体的膨包、掉粉多是它的功劳,缺乏标准要求的工匠很少去较真沙的来源,就更无所谓“工匠精神”。

  二是浮风躁气,急功近利。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宣传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把知识停留在了高考和各种理论的阶段,没有深刻意识到专业的技能也是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君子不器”、白领崇拜等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人更多追求的是白领的闲适与体面,将从事技术工作的蓝领视为“读书读不起”和“没得选择”的选择。特别是工匠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脚踏实地、认真揣摩,实干苦干拼命干,不断积淀而成,亟需全社会对职业、专业的观念认同。但目前相对浮躁功利的社会氛围缺乏对久久为功的支持和宽容,匠心的孕育需要无数次敲击,但往往没等钉子钉牢,就有外部的功利把钉子坠下。

  三是多虚少实,后继无人。谈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展现的那些国之大匠:有人能在牛皮纸般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但厚厚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称号、奖状外,住房、薪酬等应相配物质待遇却乏善可陈。在很多人看来,《大国工匠》更像是对我国“工匠精神”的“高级黑”,没有多少家长会培养自己的子女去做这种徒有虚名、没有实利的大国工匠。按照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只有当社会制度的设计能满足工匠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浅层次的需求时,才能促使其专注、精确、执着,不懈地追求产品的极致和完美,才可能激发工匠不竭的潜能和无尽的创造。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