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苍南历代著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8日 来源:

  林勇

  苍南县原隶属平阳县。平阳自晋代建县后,经济文化开始发展,这有发现的东晋古墓及出土文物可证。但一直到宋初,文化上仍是一片荒芜,所谓“晋唐以前,志载无考”。及至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慢慢超过北中国,文化上相应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整个温州地区也是一样。南宋淳熙(1174~1184)后,便被誉为“庶几邹鲁之风”。平阳为温州属县,文风所被,也享有这一荣耀。如明吕洪于1463年给《霁山先生集》作序时便认为“平阳县称文献之邦,骚人墨客,忠臣义士,无代无之”。清季县令余丽元也肯定平阳“夙称小邹鲁,宋、明以来,理学名儒,科第辈出”。清朝后期,学术文化起伏绵延,既历千余年而不衰,各种著作当然相应繁富,刘绍宽主编的民国《平阳县志·经籍志》卷,曾作了一次总结,使乡贤著述,灿然大备,或存或失,也灼然可考。

  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民国《平阳县志》共收宋至清末各类图书501种,约2136卷。平阳的学术文化源流肇自宋代。现存书目中,宋人的著述占总书目的22%,如以卷数计算,则占48%,对后世影响远大。实际卷数,远远超过两千多。加以分析,主要可归为在为两大系统,一为理学系统,一为诗文系统,本文就今苍南地域的历代著述略作介绍。

  理学系统

  温州从永嘉皇祐(宋仁宗年号,1049~1053年)三先生开始,三先生是儒志先生王开祖、塘奥先生林石和经行先生丁昌期,他们讲学于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皇祐间,为永嘉学派建立之始。接着是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1085年)九先生,在元丰年间游历太学,问学于程颢、程颐之门,经明行修,为时敬服,永嘉学派开始兴盛。永嘉学派继承了我国唯物主义的传统。这一学派的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这一求实学风,在历代著述中可以得到反映。

  温州在北宋时被称为“僻远下州,见闻最晚”,平阳南部地区阻江面海,地处闽浙交界,更属“僻陬”。北宋后期游于太学的有蔡元康,章永,陈经邦,经正兄弟和潘安固等,他们与永嘉九先生及二程门人都有交往,开始把二程学说引入平阳。但除了陈氏兄弟留有几条与程颐的问答及罕见的诗外,并无专集传世。宋室南渡后,平阳文风大盛,学术思想在二程和永嘉事功学风及当时外侮频仍的刺激下,出现了与永康学派创始者齐名的王自中,他与辛弃疾、叶适等都是好友,其著作有《历代年纪》12卷,《王政纪原》3卷,《孙子新略》三卷及《后轩集》5卷,惜均逸亡。

  宋以后,学术著述向两方面发展,一是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在平阳的传播和经学的研究(但也保留有永嘉学派经世致用之思想),元陈刚的《性理会元》、明杨譓的《修行录》、《杨氏族规》、《芦江乡约》、《新妇诫》,都“坚守朱子之学”。

  经学研究方面,有元陈刚的《四书通辨》,明张著的《易经精义》。史学方面特别是向文献之学发展,成绩较为显著。元朝的章哲是方志学专家,经他修纂的方志就有《温州路志》、《平阳县志》等7种。历史学著作明朝有孔克表《通鉴纲目附释》,应德成《古今名臣言行录》,方继学的《两浙人物志》等。这些,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消失了。“素称文献之邦”的平阳,在清代二百余年间,“在文化上却是陋邑……只有一个进士,两三个举人,在学术上有表现者,更未有所闻,邻邑瑞安文风本较平阳为盛。”自清末,瑞安孙、黄两家起,学术之风更盛,亦波及平阳,由于师承关系的影响,杨镜澄著有《左传比事俪语》等。清末举人杨悌著有《通鉴事纬》、《汉书绀珠》等数十种。

  诗文系统

  宋代有专集的达50种,最著名的当推林景熙,民国《平阳县志》共收四种:《白石稿》10卷、《白石樵唱》6卷、《霁山先生集》5卷和章祖程的《白石樵唱注》6卷。章祖程在序言中,对其作品作了高度的评价:“霁山先生之诗,盖祖陶(潜)而宗杜(甫)者也……善乎先生之为诗也,本义理以为元气,假景物以为形质,濯冰雪以为精神,剪烟云以为态度,朱弦疏樾而有遗音,太羹玄酒而有遗味,其真诗家之雄杰欤!”今有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的《霁山集》行世。林景熙以后,元朝陈高最著名。清人顾法健在1781年序《居越山人遗稿》中说“窃念吾邑自宋元来称文献邦,著作之家,如林霁山、陈子上、郑杲斋、曲全兄弟,尤荦荦大者,顾岿然灵光,独《白石樵唱》,《不系舟渔集》而已。”陈高的《不系舟渔集》今有传本,《四库全书总目》评他的诗说:“唯七言古体不擅长,绝句亦不甚经意;五言古体源出陶潜,近体律诗,格从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远,亦元季之铮铮者矣。”可见陈高的诗深受霁山影响。平阳诗歌的另一系统,则瓣香永嘉四灵,如明张著著有《永嘉集》行世,其诗“或雅赡而从容,或流丽而俊逸,赋景写情,曲尽其妙”。应德成《居越山人诗稿》之诗,“直而不激,婉而不随,兴会所至,亦或横绝飙起,鲸奔电掣,固足以方驾七子瓣香四灵者也”。清代诗文著作,民国《平阳县志》录有100种,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刘绍宽认为:“吾乡道(光)、咸(丰)以前,绩学能文之士,颇不如前代。盖自清沿明制,以四书艺取士且数百年,兼以地处偏隅,科目不振,士人习于贴括之学,遂皓首矻矻,不能自舍、无暇再治他业。间或为诗歌文辞,皆于场屋委顿之余,分其精力而为之,故根柢皆不甚深厚。虽乾嘉以来,海内经师鸿硕辈出,而吾乡阙如。”(《厚庄诗文续集》)。其中比较有名的诗人,当推张綦毋。同治间,潘衍桐编《两浙輶轩录》,评其诗“独以气魄胜,落落自豪,同时瓯中作者,莫能与之比肩”。他的《潜斋诗钞》一卷曾留有抄本,《船屯渔唱》一百零三首,以竹枝之体,咏平阳风物人情,影响较大,今传有1916年周喟的笺释本。稍后,有鲍台的《一粟轩诗文集》,孙锵鸣评其诗“冲融淡妙”,孙诒让也认为“集中作所,以诗为甲”。同时的华文漪著有《逢原斋诗文钞》,《温州经籍志》认为他的古文“能由桐城以上溯八家者……诗瘦不俗”。华文漪传人董沄,著有《佩弦斋吟草》,孙诒让评其诗“婉秀温润,文质相附,不事雕琢,独造自然”,认为“四灵诗派旷绝四五百年不可复续,今读月渔(董沄字)先生之诗,殆亦如闻四灵之足音”。民国《平阳县志》除收录较多清代男性作品外,女性著作亦颇存录,如周秀眉《香闺集》,钱蕙纕《女书痴存稿》、《女书痴词》,谢香塘《红余诗稿》,郑蕙《素心阁诗草》等,说明了平阳诗风之盛,确已源远流长了。

  文献史料的研究和整理。著名的当推元章哲修的《平阳州志》,明方燧修的正统《平阳县志》,嘉靖时陈彦生的《续平阳县志》,乾隆时有张南英修20卷本《平阳县志》。杨诗的《县志辩误》、《县志校正》、《县志补遗》各1卷。清末吴承志重修县志,留有《平阳文征》、《献征》、《皇言纪》、《天文志》、《地理志》及一些手稿,其中材料已吸收入民国时的县志中。明陈比、陈文元修的5卷本和明末郑思恭的《南雁荡山全志》共8种。此外有逸名的《凰浦埭志》各1卷。文献方面,以地域分,则有明方继学的《平阳江南文献录》11卷,清刘眉锡的《横阳诗萃》。以姓族会萃,则宋有《薛氏会芳集》,元有《顾氏文录》,明有《吴氏三凤集》等。清杨诗的《瓯海还珠集》120卷则扩及温州全郡,“搜辑繁富,与永嘉黄汉《瓯乘补》可称匹敌,宋元两代及明成(化)弘(治)以前魁儒硕彦,几于搜辑无遗。所采载籍,自正史列传以及地志、志状,并胪列旧文,不加羼改,且一一详其出处。其体裁渊雅,在明人书中颇不易觏……虽小有疵,不害其全书之精神也。”(《温州经籍志》)。以后,郑思恭有《东昆仰止录》8卷和《并生录》之撰著。

  综观古代经籍,除上述两大类外,还有许多著作,或富史料价值,或含科学思维,或有裨实用,或蕴艺术瑰宝……只需去芜存菁,批判地吸收,都能激发我们爱国爱乡的热情。

  除上述两大类著述外,本地域范围宋以后历代前贤著作杂录类亦值得一提:

  南宋彭仲刚的《须知》三卷,据孙诒让考证,“殆即朱子所见(临海)户口财赋之书,以其为邦计所关,郡县守令所宜知,故题曰《须知》”(《温州经籍志》)。这对我们研究宋朝的经济史是绝好资料,惜与《彭监丞集》,一样都失传了。他的《谕俗续编》一卷尚存四库全书本,“其言剀切明白,可以警世”。与《须知》相类,曾被列入志乘的,有宋知平阳县事汪季良撰的《平阳会(书)》,该书“以一邑财计,自两税而下,为二十一篇,终于岁会,旁通沿革,本末大略备矣。又为外篇五条……以为此财用所从出也”(《直斋书录解题》)。这书的逸亡,不仅是研究苍南史事的一大损失,也是研究宋史的一个损失。

  鸦片战争后,能积极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维新的,被列入《浙江畴人别记》的黄庆澄(1863~1904),他在我国最早创刊《算学报》(1893),著有《东游日记》、《湖上答问》、《中西普通书目表》及《代数钥》、《几何析义》、《比例新术》、《开方提要》等书。其他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尚有元陈刚《浑天仪说》,明应德成《时令记》,郑思恭《时令纂言》,清祝尧之《灾异私书》、《农家谣课》,徐润之的《松龄医铎》6种等。艺术方面,有元黄公望《写山水诀》1卷,和他的文集《大痴山人集》、侯绍裘《癖石山房印谱初集》4卷,刘庆祥《铁耕小筑印集》4册等。

  在清代学者中,咸丰时的贡生祝尧之,其著比较切于实际,著有《史汉樵渔》、《涉猎琐言》、《野语》、《粤冠余闻》、《异屑》、《米盐录》等10种。其著述都是研究地方文献所应注意的。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