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金戈铁马见精神——读刘亚洲、刘亚苏二兄弟将军两本书札记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敬甫

  因在写60多年前从我县宜山农村走出的早年军人陈于湘女士的《春晖艳耀情无限》一文,陈于湘老人在北京托人寄给我二本书,她大儿子刘亚洲上将的《精神》,二儿子刘亚苏少将的大型画册《番号镌刻在那拉》。

  拜读了刘亚洲上将的《精神》后,深感人的精神之可贵,人的精神之气是何等地重要。刘亚洲将军说:“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它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生存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还是精神的胜利,因此也是文化的胜利。文化的核心是精神。”

1987年2月,刘亚洲(中)与刘亚苏(左)刘亚伟摄于云南老山前线的炮火封锁区——三转弯

  想想战争年代的人的精神是那么地崇高,甚至在“文革”期间,人的精神也是相当鲜明的,虽然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思想混乱,极左路线甚至荒唐,但人的公诚精神还是相当突出的,那时的社会不良现象就比较少。因为人的信仰精神意识高于物质需求,人的精神受信仰所立,信仰助精神所为。如果人的精神与信仰都模糊了,那么人的思想行为就会受到物质私欲膨胀所控。私欲盛行,腐败成风,人心涣散,则事必衰,国必乱。

  刘亚洲将军在《精神》中提到:“南京大屠杀时,十几个日本兵押解上万名俘虏去屠杀,竟无一人反抗,连逃跑都不敢。如果有人带个头,用脚踩也把日本人踩成肉饼了,可这个人永不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没有人有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大家都怕死,结果大家都得死。

  所以无论何时,人确实都很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特别是在重要关头。“中华文明有一个特点:中华民族一旦遭遇外侮,就会迸射出自强之光。中国总是在接近谷底时获得重生。甲午一役,中华民族走到了悬崖边。一个人只有站在悬崖边才会真正坚强起来。一个民族也一样。断了退路才有出路。最惨痛的沉沦造就了最辉煌的崛起。”

  书中提到:“日军攻上狼牙山主峰,目睹了五位八路军战士跳下悬崖的壮举,肃然起敬。日军排成整齐的队形,随着一个军曹的号令,向五壮士跳崖处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杨靖宇将军生前和死后都受到日军的极大敬畏。他陷入绝境后,日军派叛徒向他劝降,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话至今在天地间回响。它让人触到了信仰的力量。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本人无不受到莫大震撼。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流了眼泪,长时间默默无语。史料载,这个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此后,岸谷隆一郎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研究越深入,他内心受到的折磨越大。最后,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后自杀。他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看到这些历史的真实材料,那种精神至上的思想境界,无不令今人感叹与敬佩。

  “精神一变天地宽。中华文明浩瀚如海,一旦拨乱反正,它的大气象和大气魄就显现无遗。这一点,日本就显得局促多了。中国是日本的文化母国。就连最著名的右翼反华分子石原慎太郎也不得不承认,一翻开唐诗宋词,心中就涌起一缕乡愁。这是一缕文化的乡愁。中国人和日本人虽然语言不通,但可以通过笔谈沟通,而我们与很多少数民族就不行。这说明日本在文化上是中国的下游。”

  “抗日战争,中日两个民族除了在精神上对决外,就是在格局上对决。中国重新成为日本的老师。日本是个岛国,眼光不开阔。毛泽东的眼光则掠过千山万水。毛泽东看到,甲午战争时,日本始终是攥着拳头对付中国的,而中国却如张开的五指,极易折断。中国不能产生合力的深层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农耕文明,自给自足。只有个人,没有集体;二是精神世界封闭,不相信他人。民族的出路在于团结。《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团结的冲锋号。它至今仍是我们的国歌。诞生于延安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华丽的乐章。”

  刘亚洲说:“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其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是信仰。这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发展和变异。要知道一个国家未来向哪里去,可以先通过基因分析看看它从哪里来。分析甲午战争,同样必须分析双方的基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才能找到千年前的根源,也才能够看清千年后的发展。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大批间谍,我记得有一个间谍来到南方一处游冶场所,倾听缓慢、悠长、哀伤的二胡演奏,良久,他说:‘完了,这个大国完了。’他从音乐声中看到了晚清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人的精神是重要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任何时候都一样,都不可少。

  由原团长刘亚苏将军领衔负责组织编纂的《镌刻在那拉的番号》一书,主要记载了30年前兰州军区47军139师417团2300多名官兵奉命参加老山轮战,坚守在战斗最激烈、条件最艰苦、距敌人最近的那拉口阵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凯歌,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书中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曾经激励了一二代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在人的思想中也慢慢有所淡忘了。淡忘的不是故事内容,而是人的精神。所以如今在此书中还可找回当年的情景,期望还能找回往日的精神。

  《精神》全书15万字,1500幅当年照片,用近100个战场小故事和数百张照片,真实还原了当年的战斗。反映了当年战士们为国献身的一种崇高的精神。

  刘亚洲将军在此书作序说:“我们要和个人私欲作斗争。想想前辈,想想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在我们前面走了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私欲不可克服的?”他最后说:“我们不要想着去治别人,而要想到治自己。人人想着治己,国家虽乱而必治;人人想着治人,国家虽治而必乱。责己的人多,国家必兴;责人的人多,国家必乱。” 这就是一种忘我的无私精神,这就需要人人心中都有一种远大的公诚精神。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