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社区村居  -> 正文社区村居

灵沙公路通车在即 苍南大道上仍有“钉子户”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一条路可以改变什么?

  赤溪镇的龙沙社区作为一个传统的渔业乡,地处我县海岸线的中段,东临大海,南连中墩、赤溪,西靠昌禅、藻溪,北接大渔、括山,是我县沿海产业带的重要交通枢纽。从县城出发去龙沙,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途径灵炎线、藻龙线,全长30多公里;另一条路途径龙金大道、龙魁线,全长40公里。且不说这两条路路况如何,即便在理想状态下,无论选择哪种路线,基本上都要花上1个小时。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忙碌的生活,越来越紧迫的生活节奏,要的不只只是快,更重要的是安全。原有公路显然不再满足人们安家置业的需要,于沿线百姓而言,他们迫切需要一条笔直平坦、安全便捷的灵沙公路。

苍南大道三期工程所涉及的郭家车村(图片由县电视台提供)

  苍南大道上的硬钉子

  灵沙公路(灵沙公路改建工程)起于灵溪镇大浃头西侧,终于赤溪镇龙沙北侧,并于苍南大道顺接。按规划,该公路采用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途经灵溪、藻溪、赤溪3个镇19个行政村,主线全长19.405公里,设计时速80Km/h。2015年5月4日,这条全长20.322公里,主线达19.405公里,造价16.03亿元的灵沙公路改建工程正式动工,随即引发县内外高度关注。

  一条路可以改变什么?

  灵沙公路的通车,意味着往返灵溪、龙沙两地,一趟只需半个多小时,灵溪—藻溪、灵溪—赤溪打破交通“肠梗阻”,三溪顺畅,当地居民出行便利;意味着我县公路交通规划主骨架“五纵五横”即将添上重要一横,这一横将有效连接甬台温高速和甬台温高速复线,沿线区域随即开启城镇化进程,我县沿海地区经济更有活力。

  从当前工程进度来看,灵沙公路累计完成路基工程量100%,桥梁工程量100%,隧道工程量100%。全线三座隧道藻溪隧道、大坪尾隧道、石塘隧道已贯通,路基主线填方,软基处理和等超载预压全部完成。但独独在苍南大道项目上碰到了一枚“硬钉子”——记者从灵沙公路苍南大道三期项目部了解到,自2015年12月21日施工以来,工地现场不断受到部分村民干扰,严重影响现场正常施工,人工和器械常处于闲置状态。

  其实早在2015年4月,县城新区就正式启动了苍南大道等项目181间房屋拆迁攻坚行动。从组建拆迁班子、建立作战团队,到制订作战方案、明确阶段任务,当前,苍南大道拆迁项目只剩下郭家车村地号793幢房屋仍在“执着坚守”。这幢房屋坐东朝西,自南至北共计10间,砖混一层2间、砖木二层6间、砖混二层2间(其中一间系原披房改建),分属8位陈姓户主。

  苍南大道三期工程所涉及的郭家车村,位于横阳支江下游沿岸,南面灵宜公路,东临汤家洋村,南伴横阳支江,西与斗南村接壤。在村子里,就可以看见崭新的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离县行政中心不过几分钟车程,距动车站也不过五里路。这几年新区大建设,眼见着周围一座座高楼崛起,郭家车村人打趣说,要是哪天拆迁拆到村里了,村里的老房子就要值钱了。

  眼下已是7月下旬,离苍南大道通车的日子所剩无几。这幢地号为793幢房屋的住户陈家人告诉记者,家门口要修这么大的路,当然是开心。房子也不是不拆,但只求合情合理合法,“法律说该怎么就怎么样” 。

  按我县房屋征收(拆迁)安置政策的规定,这10间房屋中,有7间房屋符合安置条件。其余三间为违章建筑,不予安置。

  针对房屋是否违章问题,陈家人提出要看航拍图。

  根据县城新区副指挥陈祖埕出示的《苍南县房屋拆迁产权调查领导小组产权认定联席会议纪要》显示:

  该幢房屋自南至北共计10间,其中第1间、第2间房屋系1层砖混结构;第10间房屋系2层砖木结构,均属居住功能,建筑面积均大于25平方米。经核对图纸、调查取证:该3间房屋92航拍图不存在。结论:该三间房屋均建于92航拍后,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且未取得批建手续和未经有效处罚,不符合我县房屋征收(拆迁)安置政策的规定。

  但陈家人矢口否认“92航拍中不存在”这一事实。采访中,陈家人以“新区不让他们看航拍图”“航拍图不清楚,很模糊”等为说辞,并多次告诉记者,陈家的这几间房子都是祖上留下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

  不过,先不说“违章建筑”问题,要是一牵扯到房屋的间数问题,陈家人是不会答应“三间违章建筑”或“三间违房屋”的说法。因他们始终认为,自南至北的两间一层砖混房屋并非“2间”而是“6间”。

  依照居住习惯,凡农家用于居住的房屋均有前后门,有前、后门,这样才能有出有进。

  若是按县房屋拆迁产权调查领导小组产权认定所认定的“2间”房算,这“2间”房屋则有前后门,并于符合安置条件的7间房屋的朝向方向保持一致,且和周边大部分房屋的朝向保持一致。若是按陈家人所计算的“6间”房,而该房屋只留前门,东西侧门,北面则便是厚厚墙壁,且房屋的朝向不但不与符合安置条件的7间房屋的朝向方向保持一致,从县电视台所拍的航拍图来看,该房屋与符合安置条件的7间房屋的布局呈“ ”形状。

  对此,陈家给出的理由是:当初建房时并没有考虑这么多问题,且该房屋空间充足,足够作6间用。

  采访中,记者在该房屋的建筑内部看到,该房屋处于闲置状态。有几根粗壮的水泥柱,杂乱着堆放着一些器械、加工散料外,一面墙上还贴着一张县公安消防局的封条,封条有些时日了,上门布着一层细细的灰,一角耷拉着。那张封条所贴的位置也便是在这北面的后墙上。

  面对“2间”还是“6间”的争议,陈家人一再坚信是“6间”,陈家人所拿出的理由无外乎是“航拍模糊,但还是看得出来有房子”“后建的砖瓦房有3间,原因是面积足够大,没有人会建两间屋身那么长的房子”等,一再坚持按6间房屋落实安置。

  另,据知情人透露,陈某已委托北京律师处理相关事宜。

苍南大道施工现场(实习生 李婕/摄)

  拆迁工作为何如此难

  关于“拆迁”与“拆迁赔偿”,倒是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当房价已成“宿命”,那么拆迁就更像是一次投胎了。平心而论,除个别不愿走的、不愿拆迁的住户外,但绝大多数群众对拆迁并没太大的抵触情绪。因为拆了旧屋盖新房,搬出平房住套房,这本来就是老百姓多年的夙愿。

  但由于若干原因,拆迁工作还是“难”。因拆迁发生冲突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在记者采访中,受访的村民、灵溪镇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这样告诉记者,拆迁有期,安置却遥遥无期。“火急火燎三四个月拆房子,慢慢吞吞四五年还没地方住。安生之处没着落,时间久了,农民就不信任政府了。”县人大代表刘国起认为,拆迁是个涉及众多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汇聚民心、凝聚民智、群策群力、尊重百姓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拆迁难的问题。

  记者不由想起媒体口中的“上海最牛拆迁户”——老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老江说,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拆迁办的工作人员总共只来找过他两回,每一回都“只讲大道理,不把事情讲清楚”,也没有给他什么补偿方案。

  相比老江受到的冷落、遭遇的忽视,负责过陈家人思想工作的县城新区工作人员、社区干部、村干部反倒觉得是用自己的“热脸”去贴陈家人的“冷屁股”了。

  了解到拆迁户家庭较为困难,一开始,拆迁攻坚工作组主动提出要积极帮助争取政策扶持和社会帮扶,实际解决陈家人无房户及老弱病残实际的生活困难问题。

  然而陈家人要求自南至北第1间、第2间一层砖混结构房屋要求新区给予按合法房屋补偿安置,并按6间房屋落实安置,这让工作组犯了难。在拆迁攻坚小组看来,陈家人的诉求不但与现行拆迁补偿政策不相适应,陈家人蛮横的态度更有漫天要价之嫌——陈家房屋所在的位置距横阳支江大桥施工现场不足百米,因为陈家的“坚守”,长度为1375米的横阳支江大桥工期严重滞后,苍南大道工程进度因此受到影响,更别说通车在即的灵沙公路。

  经过工作组无数次的解释引导,陈家人仍是坚持己见、毫无转变。在与陈家人多次沟通、引导始终无果的情况下,工作组了解到陈家人几乎每周日到天主教堂参加礼拜,系天主教信徒。以此为切入点,工作组联系到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寻求宗教人士帮助对拆迁户进行思想引导,并承诺解决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组终于和陈家人签下6间合法房屋拆迁协议。当工作组及村干部都为此高兴之际,最后一间房屋所有人陈某一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签订协议。对此,工作组仍不气馁,通过社区、村居干部,村、族里的贤达人士和有威望的人帮助做该户的思想工作,无奈陈某始终坚持上述的无理要求。讲不通、说不动陈某,工作组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

  时至今日,该房屋无法拆除,苍南大道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因此无法继续推进。

  陈某所在的郭家村有358户,共1583人。牵涉拆迁的村民只有19户,共31间房。郭家村的村主任李悌派给记者列了一份拆迁名单。村民老李并不在这份名单上,他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听说有些人,只要一间房子就可以分到180平方米,按一平米七八千元,那一间老房子就值上百万元。像我们拿锄头种田的,锄头拿到断,也赚不来这么多钱。我要是也能拆到那当然就是好。”

  除了对拆迁及其安置心存羡慕之外,几乎所有村民均对家门口的苍南大道充满期待。

  朴实的郭家车村民,大多务农。在这个耕地面积仅有625亩的村子,郭家车村人通过在外租用土地,种出了将近6000亩的西红柿。

  对村民来说,一条路可以改变什么?

  郭家车人种的西红柿全县、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把西红柿卖向全国各地的郭家车村人深知“路”与“富”之间的关系。当记者问起苍南大道,淳朴的村民总是笑眯眯地说,那真是好,路修好了,连西红柿都好卖了。

  如今,这个以“车”为名的村子,它家门口的“路”却因村民不愿拆迁而无法开工建设。

  对我们来说,一条路可以改变什么?

  一边是家园,一边是家乡,但所有苍南人都知道,它们从来都不是一道必须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永远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