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游记  -> 正文游记

福德湾村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2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董希泽

  已有600多年采炼明矾历史的矾山,被称作“世界矾都”。2005年,矾山矾矿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而在文物保护区内,有一条百年老街,旁边是两排古香古色的木屋,就是现在有名的福德湾(原名苦竹庵)老街。福德湾村在2013年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榜上有名,后又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福德湾村是一座随采炼矾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位于“世界矾都”苍南县矾山镇南侧,依鸡笼山北坡而建。福德湾老街依山而建,长100多米,宽3米,两旁建有1到2层高的民房60余间,建于明末清初,木构或砖木结构,为矾山产矾历史文化发祥地。福德湾是当年矾山采矿最集中的地方,南面的鸡笼山上,散落着许多炼矾煅烧炉等矾矿遗址。以前这条老街上小店很多,非常热闹,后山上有很多炼矾厂,挑明矾的人们从山上下来都要经过这条街,祖辈们建起的这条商业老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天行人川流不息,是当时矾山最繁华的地方。

  福德湾村的内容和图片我在博客中已多次发表,但做为《矾山记忆》系列,矾山最早的产矾历史文化发祥地——福德湾村的内容不可或缺。在《矾山记忆之内街》里我已提到,在内街的亭仔脚有条古道可以直通福德湾村,沿着这条著名的挑矾古道往上走十来分钟,就可以到达福德湾村。

  沿着古道走上来,到达半山腰,就可以看到这个标有“南无观世音菩萨”字样的建筑,这里就是福德湾村的小广场。

  村庄里古朴而有韵致的小街,依山而建,长约100多米,宽约3米,蜿蜒而上的石筑山岭就是小街的街市,山岭每上一步台阶,街市也高一级台阶,街面最高处与最低处有近10米的垂直落差。街道两旁共有60余间民居与店铺,大多为一层建筑,最高不超过两层,均为砖木构和石木构建筑,或背西,或背东,均开有背窗,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的照耀,每间的房屋正面看去其貌不扬,进入室内则光线充足,起居功能齐全。店铺的临街店面没有像平原地区的长街一样开设排门,而是开单扇门,门边再开一扇大矮窗,沿窗边和门口围一店柜,顾客可以进门选货,也可临窗购货,外看颇觉别扭,进店或凭窗购货则趣味横生。

  在福德湾老街,还有个“爱心茶”供应点,一年四季免费向路人提供茶水,67岁的王宝贞老人是从婆婆手中接过这副担子,同时还肩负着照顾家庭的重担。她一坚持就是30余载,30多年变幻了世事,但不变的是王宝贞那颗行善的心。

  随着福德湾村名气越来越大,前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原居住在福德湾的居民也看到了商机,他们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将破旧的老屋进行修缮。

  这间因拥有众多明星在这里留影的“明星墙”而出名的老屋,也加入传统民居二期修缮工程。

  过了福德湾老街继续向上走右拐,就来到了朱善贤家庭微公园“汪田小筑”,他家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色自制作品,取材于师徒取经、农家生活、小孩烧水等,打开开关按钮小人小动物好似一下活了起来,或翩翩起舞,或吹拉弹唱,或斟茶倒水。30多样作品看得我们目不暇接,连连称绝。了解得知,朱善贤老人今年76岁,是位退休工人,这些种种小作品包括院中假山、放牛小孩都是自己凭兴趣而做,朱老的家庭还被评为省绿色家庭。

  位于郑氏民居旁边的朱氏古居,是福德湾村唯一的一座洋式风格建筑的房子。

  沿着古道继续往上走,就来到了朱良越民俗馆。民俗馆设在福德湾村旗杆内朱氏民居,大门贴上对联“件件摆列笑老憨拾破烂,行行麻林须知泥沙埋明珠”。这是一座清代贡生朱大彬所建的四合院式的民居,距今己有300多年历史。大门口立有两对青石竖有旗杆,故民居又被人称为旗杆内。

  朱良越的民俗馆办在自己的故居里,面积320平方米,共7间,主展厅100平方米,陈列品分门别类井井有条。分为木制品、棉制品、铜制品、竹制品、陶瓷品五大类,分别陈列在七间房屋里,让人看了目不暇接,大饱眼福。朱良越老人对我们说,本来政府要在原矾矿机修车间给他也设立一个民俗馆,跟矾都奇石馆和矿石馆在一起,但他老人家考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福德湾村,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因此决定继续扎根在这里。

  继续往上走,就到达南山坪宫了。福德湾的民风民俗也与周边村落有所不同,村里筑庙供奉的“窑主爷”神,离开矾山这个区域,没有其他地方有供奉的。关于窑主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他原名陈景成,洞头县人;一说他原名秦福,四川人。总之他俩中的一人是最早发现矾山明矾矿的人。所以后人尊称他们为矾老爷或窑主爷,并立庙供奉祭祀。他们尊奉创业者为“明宝爷”或“窑主爷”,先在矾山镇上港建起“明宝爷庙”。随着矾窑在矾山的发展,又于清代同治年间,在矾山南山坪半山腰建起了“窑主爷宫”、塑了“明宝爷”的像,每年矾山的工人和矿主都会来这里烧香或祭祀,以祈求采矿平安。

  在矾山南山坪“窑主爷宫”上边一二里路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神庙,庙中供奉着“陈老爷”。记得小时候,每逢初一、十五或过年,都经常会跟家人来南山坪的“陈老爷”宫烧香。

  因为鸡笼山有这个南山坪宫,沿着山路建筑的石头屋的墙壁上,经常可以看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

  在福德湾村还有个石宫窑主庙,该庙是由群众集资为纪念明矾始祖而建,因庙后有块大石,故取名为“石宫”。这个石宫还是“中共鼎平石宫支部旧址”和“韫山学校旧址”(原矾山一小)。据记载1909年在石宫创办韫山小学,这所学校有着悠久光荣历史,据矾山一小校志记载: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时期,白色恐怖下这所小学就是中共鼎平游击区地下党员联络站,并成立韫山小学党支部。1937年浙南第一个鼎平县妇女党支部也在这所学校里诞生。有党员教师10多人,女学生党员9人。他们成为矾山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

  福德湾的村前村后还有几座高高耸立在山坡上煅烧炉,构成了福德湾村独特的村庄标志。这种煅烧炉,堪比高塔,但基座与圆径均小于一般的高塔,且要长期承受烈火的煅烧,建造技艺之高,为高塔的建造师所无法比。这种高炉现村庄里还有6座,各座大小相仿,其中村庄西侧1号区的两座高炉保存最为完整。1号区的两座高炉,相距仅6米,均建于民国时期,通高各约22米,各由基座、炉室、投料室、烟窗四部分组成。

  矾山矾矿旧址当地人俗称为“一车间”,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采炼生产、生活系统,占地面积21.39公顷,配套设施包括矿洞口、调度室、1号变电房、压风机房、1号打铁铺、食堂、铁索控制室、废石堆等采矿旧址(即矿洞工作面旧址),选矿房、煅烧炉、结晶池、风化沉淀池等炼矾旧址,管理房、堆料场、2号变电房、2号打铁铺、水泵房、蓄水池、锅炉管理场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因山势而筑,选址与结构十分科学,布局有序而互相应接。一座建筑,仿佛就代表着炼矾的一个环节,逐一参观这些设施,可以让人们了解到,矿工们是用如何的手段,神奇地将石头化为冰清玉洁、通透晶莹的明矾的。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