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民生调查 -> 公益慈善  -> 正文公益慈善

苍南商人跨越国境彰显大爱

强震发生后2小时组成第一支华人志愿救援队 连续六天为灾民和受滞华人提供免费饮食 回国后仍在筹集物资欲送往尼泊尔灾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苍南新闻网5月18日消息: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150余次。震中位于博克拉,最大烈度为X度,重烈度区从震中向东延伸。尼泊尔内政部5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尼泊尔强烈地震已造成8216人死亡,17866人受伤。目前已有85支国际队伍的2700余名医疗工作者在尼泊尔参与震后救援工作。

  4月25日,一条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为之牵动,众人纷纷在网络上点起蜡烛,为尼泊尔祈祷,为灾民祈福。而就在当天,喜马拉雅山那端的尼泊尔境内,三位华人亲历了这场大地震,又在震后2小时迅速“成立”了华人志愿救援队,用实际行动将爱心传扬在“异国他乡”。他们是苍南人肖玉环、支炳岳和平阳人林天印。日前,记者采访到了这三位爱心人士,聆听了他们的救援故事。

  亲历地震:

  肖玉环是苍南龙港人,长期在国外经商,平阳萧江的林天印和他是“结义兄弟”。去年年底,经肖玉环介绍,林天印来到尼泊尔开起了餐馆。他们在当地结识了一位熟悉尼泊尔国情的国际语言教授,他们称呼他为“老师”。因为肖玉环与林天印都是热心人,这位老师提出希望他们资助两个穷苦的尼泊尔孩子上学的建议,肖玉环和林天印欣然同意,4月25日上午便前往老师家中商谈助学的具体事宜。

  “我们帮两个尼泊尔孩子交完学费,刚坐下来要喝口茶,就感觉到晃动。我说地震了,他们还不相信,觉得是汽车开过,结果还不到半分钟,房子晃动地更厉害了。”肖玉环回想起地震发生的情景说到。“那时候我们已经坐不牢了,于是就叫老师带着孩子赶紧跑,跑起来后晃动更厉害了,我们根本站不住,头也很晕,到楼梯口是直接滚下去的。”林天印说。

  支炳岳是肖玉环的女婿,他是随岳父岳母去尼泊尔旅游的,已经在尼待了一个多月了。地震当时,他在酒店房间,“地震刚发生时我没反应过来,再晃几下就感觉情况不对了,赶紧跑出去。”支炳岳说,“那几分钟晃动地非常厉害,走楼梯时人是左右摇摆的,一下撞到墙壁一下又撞到楼梯栏杆,膝盖不由自主在抖动。好在尼泊尔这个国家还是比较有秩序的,跑得时候也不会很拥挤。”

  他们三人虽身处两地,但幸运的是他们所处的地区由于建筑比较结实,又逃身及时,得以幸免于难。他们在空地上停留了两个多小时,又经历了几次余震之后,才准备返回饭店。

  组织救援:

  在肖玉环与林天印返回饭店的途中,一处处坍塌、一群群灾民、一阵阵哀嚎……那情景只能用“惨不忍睹”来表达。林天印试图给记者浏览当时拍下的一些受灾照片,记者匆匆翻看几张后便不忍直视了。据肖玉环和林天印回忆,当他们返程的车子经过一道一人多高的围墙外围时,看见6个尼泊尔人开着摩托车在围墙边缘行驶,突然围墙塌了下来,砸在了摩托车上,6个人中4个被砸伤,2个被当场砸死。

  亲眼目睹这样的惨状,肖玉环觉得该做点什么,“我当时就在想,在尼泊尔的中国人很多,刚刚的地震这么剧烈,一定有很多人受困,需要帮助,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去帮助他们。”于是,在肖玉环的提议下,大家都纷纷同意和积极支持“志愿救援队”的“成立”。一回到酒店,大家就开始“掏腰包”,你五千,我三千,找到“大部队”的支炳岳和一些滞留在酒店的游客见状也积极加入,主动捐资。“第一笔账我们收集了大概3万块人民币,一共13个人捐款,都是中国人,我们还特地记录下来。”林天印介绍说。

  凑好钱后,他们领头的4人就出门去采购物资了。“当时很多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我们只要看到有开着的超市或者小店就进去搬东西,矿泉水、饼干、鸡蛋……有用的几乎都被我们搬空了。”肖玉环说,“买好第一车物资我们就去受灾最严重、人数也最多的杜巴广场,结果一到那,就被当地的灾民一抢而空,我们只能再出发去采购。而运送第二车物资的时候,我们就找了几个当地人帮我们维持秩序。”“后来,我们又想,在尼泊尔经商、旅游的中国人很多,经历这么大的地震,又远离家乡,他们一定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更加需要帮助,于是就又去了当时集中安置的新皇宫,中国大使馆,还有一个赌场,给他们送去食物和水,然后也带了一些无处休息的人回我们酒店休息。”

  由于地震后酒店的厨师都跑了,他们只能自己下厨煮鸡蛋、煮热汤,就这样,在地震发生的第一天里,肖玉环、林天印、支炳岳等几人分工协作、来回奔波,一直忙碌到凌晨2点才回酒店歇一会儿。

  爱在行动:

  在加德满都灾区施粥赈灾

  第一天的所见所闻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肖玉环的神经。“东西都买不到,好多人没东西吃,看到华人在饿肚子,我心里难受,就想让他们有东西吃,其他什么都没想。”肖玉环跟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想法。在灾难中,有水有食物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次日清晨仅仅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的志愿者们就匆匆起床了,他们要准备第二天的物资给受灾群众送去。“我们早上四点半左右开始烧稀饭、烧菜,差不多到七点左右送出去,然后又准备午饭、晚饭,来来回回每天三趟,大概每次都有1500份左右。”林天印介绍说。“每天都要到很晚,最晚的到凌晨2点左右,就这么持续了5、6天。最初的13个人有的中途离开了,又不断有新人加入进来,3万块钱用完了,我们就自己再掏腰包。”肖玉环说。考虑到地震后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容易发生疫情,肖玉环等志愿者为灾民做饭时,使用的都是购买来的桶装水,装食物时也是使用一次性餐盒,防止交叉感染。

  在接下来的四五天时间里,肖玉环等志愿者们始终活跃在救援前线,采购物资,熬粥、煮鸡蛋、熬排骨汤,分发食物,早起晚睡,不愿多停歇一刻。肖玉环说,少睡一会儿,就能多做点事,帮助更多的受灾者。

  提起救援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肖玉环、林天印、支炳岳几人也是回忆满满。“因为物资有限,一开始我们分发的就是饼干、鸡蛋等一些‘干粮’,我们送去大使馆的时候,有群众以为我们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就抱怨了一句‘怎么发的东西这么差!’后来看到我们的旗帜,知道我们是志愿救援的,就马上过来拉着我们的手道歉,不停地跟我们说‘谢谢,谢谢’。后来几天,我们煮了稀饭、熬了排骨汤,想着让他们吃些暖的,身体心理都会舒服一点。”志愿者们的善举逐渐得到了灾民们的认可,第一面在废墟上飘起的五星红旗收获了灾民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所有人都向我们敬礼,包括当地的警察。那时候就感觉不到辛苦了,看到那个场面,太感动了。”

  “他们握着我们的手不放,不停说谢谢。有很多人拿到水和吃的,都流眼泪了,包括我们自己也流泪了,真的。”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感到很自豪。”

  灾民的极大肯定是肖玉环等志愿者继续前行的动力。一天一天过去,物资越来越紧缺,也越来越难买到,肖玉环就恳请“老师”帮助他们,远赴尼泊尔边境,采购到食物和饮用水。“前前后后大概花了15万,购买了十几车的饼干、矿泉水、泡面等物资,都送给在受灾的当地群众和受困的华人了。后来我们自己也没钱了,就打电话叫家里人给我们汇过来。”肖玉环和林天印说,“每次打电话,家里的老人总是催我们,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早点回来吧!”

  “我们的行为后来感染了很多人,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到救援过程中来。”林天印告诉记者,受志愿者救援队义举的影响,不少华人也参与进来,尼泊尔当地其他的华人餐厅也陆续开设粥棚赈灾。中国成都一些公益组织也开始采购物资,发放给灾民。

  爱的延续:

  心系加德满都回国筹集物资

  5月1日,肖玉环、林天印和支炳岳踏上了归国之路。虽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肖玉环等人的心依然还留在尼泊尔震后满目疮痍的土地上。

  归国后的肖玉环始终和当初参与救助的其他省份的志愿者们保持联系,讨论如何为尼泊尔灾民募集震后应急物资。“灾后重建需要时间,尼泊尔那边现在是雨季,天会很冷,房子又塌了,灾民根本没地方住,灾区最需要帐篷、棉被、衣服、食物、矿泉水、医药等救援物资。”回到苍南和平阳后,他们在不遗余力地为尼泊尔灾区筹备救援物资。

  但是,却有一道大难题摆在他们面前。“回国的时候,尼泊尔当地的一位将军托我们筹集一些物资。物资不是问题,我们能够筹到,就是空运费用太高了,而且我们自己寄的话还要收高额的税。”肖玉环说,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政府部门或者国内官方的组织帮他们牵线搭桥,把物资送到尼泊尔。“回来前,我曾对尼泊尔的灾民有过许诺,我们一定会再回去帮助他们的,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药品、食物、衣物,我希望以我最大的努力,尽快实现当初的承诺。”(记者 陈薇拉 朱笑颖)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