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漫话名利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克勇

  据说,古代有家茶馆,生意清淡,后来请一位文人写了一副楹联贴在大门口后,营业额竟与日俱增。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二两酒来。

  还有一位文人看到街上熙熙攘攘来往的人群,叹曰:或为名来,或为利往而已。

  尽管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状况在不断地变化,古代的楹联也会触动现代人的心灵,现代的“去茶去”门口如果贴上这么一副楹联,也似乎并不背时。可见人性中的某些元素是相通的。

  名利两字似乎是贬词,如追名逐利,就并非好事。然而,在我看来,名利其实像金钱一样,是个中性词,本性无所谓好坏。利在许多方面相通于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也可以这样说,想得利并非不可,而是路要走正。

  想利也是一种动力。譬如一些作家,不管解放前后,最初穷困的时候,也是想写点文字,换点稿费过日子的。试想如果没有一点稿酬,那么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也许后来,就成不了作家。记得大文豪鲁迅曾半开玩笑地说过大意如此的话,如果标点不计字数,不算稿费,以后写文章就不标点了。这话,广义的地说,就是按劳取酬,正当的利益还是要的。

  许多人,包括作家,在得许多利之后,也就是说富裕之后,不愁衣食往行之后,利的意义就不大了。那么做人做事的重心就会爱逐渐转到名上。因此,在我看来,从最初的为利到后来的重心转移,是做人境界的的一种提升。举个大人物的例子吧,如比尔盖次,成为世界首富之后,现在的重心是“慈善”,且不给儿女一点儿钱财。关于这点,我国清代林则徐就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写到这里,就想到,据媒体的报道,现在的一些贪官家里有几千万,以至于多少个亿,老百姓在气愤的同时,不禁要问,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其境界与林则徐相比较,真是差十万八千里。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被钉在历史耻辱柱的“名人”,应该说大都是绝顶聪明的,为何成了十足的傻冒,不必百思不得其解,一句成语就可道路破天机,那就是“利令智昏”。

  至于比尔盖到底为了什么,我说不上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但民间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做人做个名”,意思做人是空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留个名声而已,《诗经》有言:文王有声,遹骏有声。做人是有名声的。“好名声,抬你一辈子,坏名声砸你一辈子。”民间的做人做个名这句话的正能量是:做人要留个好名声。人生不管贫富,结局是相同的,这也是悲观的理由;但过程不尽相同,以至于千差万别,那么就要追求过程的美好,这才是积极的态度。

  所以,我想,为利忙,为名忙,其实本身并不没有什么错。而且从为利到为名,是提高了一个层次。

  那么从为利到后来的重心转移,再到淡泊名利,是否是人生境界的又一次升华呢?理论上说应该是的,但真正谈泊名利的人是很少的,而且有些人往往是在失意之后,才不为五斗米折腰,才“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另外,人在老年之后,看透了人生的许许多多,当然也就会淡泊名利了。不容否认的是,淡泊名利之后,做事的动力也会少了许多。可见,名利也是一把双刃剑,全看你如何驾驭它。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