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明代抗倭将领陈寅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蔡新祥

  陈寅(?~1621),字宾旸。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抗倭将领,浙江温州府平阳县金乡人(今属苍南县),祖父保儿曾任金乡卫中所百户,卫籍。家住金乡卫山后街油车巷口。陈寅自小力大无穷,臂力过人,有次一匹战马发情逃跑,陈寅急快追上,揪住马尾倒曳力拖而归,令人惊叹不已。万历初年世袭百户职,旋任金磐把总,后在抗倭中屡立战功晋升为督标左营游击将军。

  陈寅在《明史》里无传,但在《明史·外国传》的《朝鲜》及《日本》传中有被提到过外(主要得益于其参加的抗倭援朝之战功卓著),其余均无考,包括《明实录》,而在各地方志里(温州府志、平阳县志)的有个别记载,文字均寥若晨星,粗略几笔带过而已。

  “北虏和南倭”是贯穿明代近300年历史的心腹大患,特别是嘉靖——万历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地区尤为严重,史书不绝。尤其特别是在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朝鲜时为大明藩属,对明朝廷贡不绝,又极恭顺,就政治立场及道义立场言,明之出兵援朝,对日作战,乃义不容辞之举。朝鲜抗倭之役是明朝战史上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而陈寅也在出国抗倭援朝二年多时间里,保家卫国,英勇善战,战功累累。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时任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邢阶在浙中募兵,陈寅与右营游击茅国器各率所部应募。二十五(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再次侵略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援,陈寅与茅国器随从经略杨镐赴朝支援。倭寇头子清正占据岛山,筑三寨以固守。陈寅率敢死队冒矢石突进,茅国器为后援,倭寇溃退。陈寅冲入敌阵,斩首数百,连攻下两寨,将攻下第三寨时,杨镐见左协副总兵李如梅部队未到,恐陈寅独占战功,忽鸣金收兵,致功不成。史载:“裨将陈寅身先士卒,冒弹矢勇呼而上,砍栅两重,清正白袍跃马督倭兵拒守,至第三栅,垂拔,杨镐遽令国器窃割倭级,战稍解。国器复以李如梅未至,不便首功,遂鸣金收军。诘朝,如梅至,攻之不拔”。之后,杨镐被召回国,陈寅随提督麻贵留守王城。

  但在此次战役激战中,陈寅身先士卒,身负重伤。史载:“令各营次第撤退,使摆寨、杨登山为殿。船上之贼,见天兵(明军)回,争下陆。经略(杨镐)令突骑击之,斩九级,贼乃退。经略令诸军烧粮饷器械达夜,驰还庆州……未及撤回,为贼所猝迫;浙兵多堕水死。是役也,天兵死者,几达千三四百人,伤者数千人,陈寅、陈愚闻、杨万金诸将,均中弹。资粮器械,荡然无遗”。(《明史》杨镐传,朝鲜象林集)。

  陈寅所率领部队,都是来自浙江的兵员,英勇善战。在现存韩国的一批明朝东征军将士的书信的《唐将书帖》中载:“所谓南兵者,乃浙江地方之兵也,其兵勇锐无比,不骑马,皆步斗,善用火箭、大炮、刀枪之技,皆胜于倭。头戴白幍巾,身以赤白青黄为衣,而皆作半臂,略与本国罗将之衣相近,真皆敢死之兵。”明军中军纪优良者亦为南兵,成为东征军的旗帜和表率。东征军的核心打击力量是南兵。从“南兵”的主干浙兵中涌现出来的南兵将和南兵教师,构成了明朝东征军中掌握火炮技术的核心打击力量,不仅挫败了丰臣秀吉侵略朝鲜、进而进入中国的企图。

  抗倭援朝战争,最终以明朝胜利而告终。两次战争,自万历二十年(1592)起,绵延七年,至万历二十七年(1599)终结,战争双方前后共调动数十万兵力投于朝鲜半岛,水军、陆军全面参战。用兵期间,明朝在面对宁夏叛乱、播州叛乱、女真扰边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仍从辽东、南直隶、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多省区抽调大量兵力,不远千里赴朝作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数万明军将士长眠在异国土地上,费银八百万两,国库进一步空虚。是导致后来明朝被满清所灭最主要因素。但战争胜利的意义却不可低估,而日本受此打击,在抗倭援朝战争结束后的二百年里都不敢再轻易挑衅,不仅是朝鲜半岛,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份也换来了长期的稳定和安宁。

  当时,时任中书舍人赵士祯(温州乐清人)受西洋番鸟铳的启发,试制了24种火器图式,皆中国历来武库中所未见。其中好多火器的制式,屡次得到温州同乡平阳人陈寅的参酌、验证。后写成《神器谱》上呈御览,而朝廷竟不采纳。其时,赵士桢的火器研制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身后还有一些身经百战的将领参与他的火器试验,其在奏折中道:“臣实无他希冀也,神器制用,臣数年之前,即与戚继光旧日材官林芳声、吕慨、杨鉴、陈绿、高风、叶子高辈朝夕讲究。近复证之思麻、陈寅,利钝洞然,方敢成造恭进。”其中陈寅为游击将军,曾多次与日军交战,西洋铳也是他给“赵士祯”的,而思麻则是外国火器专家,以前在他的国家是管理火器的。其后清兵就靠这些“神器”长驱直入,建立了清王朝。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陈寅得胜归国,因其战功卓著擢升为贵州参将,进而为副总兵。这时播州(今遵义)土司杨应龙再次叛乱,总督李化龙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分兵八路进攻。时贵州总督童元镇因所部逗留不进被弹劾、降职,以原四川总兵李应祥代理,统领宣慰彭元瑞、陈寅等部由兴隆进军。李应祥尚未接事,陈寅等已接连攻下数囤。这时乌江一路军已败绩。李应祥下令紧急渡河。陈寅先率军从隐蔽处过河筑好浮桥,全军过河后,敌军无险可守,遂相率投降,只余黄滩关未下。经前后夹攻,敌军遂溃逃。李应祥会合各路军环攻,杨应龙自焚死。事平后,陈寅留守播州。第二年(1601),改播州为遵义府。万历三十三年(1605),升为总兵,挂征南将军印,受赐蟒袍玉带。三十四年(1606)后,又改镇贵州。陈寅镇守边疆,前后共20余年,在他治下,各民族和睦相处。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东北清军(后金)入侵,兵破抚顺,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郎杨镐所部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遇伏,全军覆没,左府佥书刘挺及山海关总兵杜松均战死。萨尔浒大败,明军损失四万余人,开原、铁岭相继失守,大明朝廷震惊。国难思良将,明朝廷急忙召时任征南将军陈寅移镇山海关。其时陈寅已年过花甲,满头白发,而英风豪气仍不减当年,昼夜兼程奔赴东北前哨为国效力。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由于军务繁忙,操劳过度,陈寅卒于海州任所,为国捐躯,死而后已。后、明朝廷追赠陈寅其为太子少傅并遣官予以厚葬,其子孙俱有封赏。

  明崇祯年间金乡卫千户徐尚宾有诗吊陈寅云:“将军白头事戎行,猎猎英风远塞扬。金钺旧开铜柱业,铁衣新破雁门霜。千群丑虏先丧胆,一夜营星遂殒亡。激烈未消朝夕恨,秦云汉月暗辽阳。”陈寅,一位明代杰出的温州(苍南)人,一个真正值得大书一笔明代保家卫国抗倭将领。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