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控人2300万以内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昨日在北京团开放日上表示,今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180万。而到202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
李士祥介绍,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151万。“表面看北京的城市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但深层看是功能过多带来的,恐怕要做一些外科手术。”李士祥详细分析说,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中,全市71%的产业活动单位和71.8%的从业人员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小烟酒、小五金等七小业态6756户,商品交易市场主体91家、经营商户近2万。
“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环境,一些还存在着安全隐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确实迫在眉睫。”他说,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仅仅靠北京自身的努力是有限的,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谋划、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为此,北京市今年提出,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他再次以西城区两大市场——动物园批发市场和官园批发市场为例,动物园批发市场30多万平方米,2013年税收1327万元;官园批发市场2.5万平方米,同年税收268万元。而同在西城区的金融街核心区1.18平方公里,同年税收2996亿元。“两相比较,不难得出动批和官批这类市场必须加快疏解。”李士祥说。
“如果把动批、官批所占用的大量宝贵资源全部腾出来,就将为北京发展高附加值优势产业带来新的空间。”李士祥表示,去年启动动物园批发市场向外地疏解工作,其中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已摘牌撤市,并将转型承揽新兴的金融业态。
此外,李士祥还表示,到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将从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减少约1/3,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为此,区域联防联控将有利于促进大气污染的防治。
同时,李士祥提出,优化区域的公共服务配置,可缓解北京城市运行的压力。据统计,每天有70万外地人进京看病,北京的三级医院,就医患者中外地来京人员约占三分之一,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不均衡。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北京疏解部分公共服务功能,扩大区域医疗教育合作,将有效缓解这些矛盾。今年北京市还将疏解一批教育医疗项目,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周边区域辐射。
对此,李士祥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尽早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更好明晰区域三地定位,抓紧编制京津冀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只有编制好规划才能谈功能。其次,在财税、投资、金融、社保、人口等多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第三,鉴于目前部分外迁企业对当地基础设施、园区条件还有不少顾虑,建议选择首钢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合作园区,开展区域协同创新改革综合试点,优先布局国家重大生产项目。
对话
北京住房限购政策不会调整
记者:2020年北京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以内,这是什么概念,为此有什么举措?是否关系到北京的户籍制度改革,如居住证制度?
李士祥:2300万是根据北京水资源承载能力,经过科学计算,反复比较得出的数据。北京每年缺水15亿立方米,水成了制约北京城市运行的根本问题和关键问题。北京的人口有效控制从去年开始,市政府从去年与各区县签署人口调控目标责任书,2013年底2114.6万,去年目标控制在2151万,今年将控制在2180万。
至于怎么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控人主要是涉及一些在北京从事产业经营的,适合的留下,不适合将依法进行疏解。
记者: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如何发挥各自的特色?
李士祥:我们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是要跳出京津冀三地自有的体制,建设创新共同体。所谓创新共同体,首先实现规划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北京、天津、河北发展什么,在哪里发展,空间布局定了之后是产业布局,再次是产业结构,而这些空间和产业布局,必须跳出各自的区划限制和障碍,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打造经济机制和空间结构的新的共同体。
记者:北京是否会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李士祥:北京的限购政策绝不会调整。
文/本报记者李天际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相关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政法委书记杨晓超: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安保方案3月推出
本报讯(记者李天际)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晓超昨日上午表示,北京居住证制度今年将推出方案,暂住证将在居住证制度实施前设定退出时间和过渡办法。
杨晓超表示,北京的暂住证一定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取消,但取消前必须有新的办法衔接上。他认为,应该会出台一个过渡的办法,设定执行的时间,规定老的暂住证和新的居住证如何衔接和过渡。
杨晓超表示,控制人口关键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些功能疏解,哪些功能留下,需要总体研究”。他特别强调,北京不会靠行政命令限制人口。
“例如北京拥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全国各地的人会来上学、看病,这类流动人口是无法去控制的。”他称,解决北京的人口问题,不能单从北京自身角度去说,应该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上,更大范围则是全国的统筹规划。
此外,今年北京重大活动较多,包括7月31日公布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8月22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以及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等。其中,世界田径锦标赛是奥运会、世界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赛事,预计届时将有包括教练、运动员、官员、媒体等1万到2万人来到北京。
杨晓超表示,这些重大活动期间,北京城市的综合服务保障、城市管理、首都秩序的维护,包括空气质量等都会综合统筹考虑。
杨晓超还透露,办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的安保方案将在3月份推出,与去年国庆65周年、APEC会议相比,安保、维护首都秩序的任务“不会更轻松”,每逢重大活动,京津冀地区均将联合实施安保。(记者李天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