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社区村居  -> 正文社区村居

谢炳旺:村民口中的“万能卡”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记者 陈惠敏

  谢炳旺,藻溪镇流石村党支部书记,1972年出生,1997年入党。

  因为信任,他辞去中学教师的工作,回到村子当起了村干部,原先是管一个班级,现在是管一个村子;

  因为责任,他十五载为民,想着修路造桥,做事踏实,为人随和,没和谁红过一次脸,没和谁吵过一次架;

  因为承诺,他问事包打听、有事包答应,骑上自己的电动车来往村、镇之间,成了村民口中的“万能卡”……

  他,就是藻溪镇流石村党支部书记谢炳旺。

  2001年,流石村两委换届,村里老人一句话,“把炳旺叫回来吧”。当时在云岩中学教书的谢炳旺毅然回村。一晃眼,今年已是他连任的第15年头。

  当站在流石文化广场的石龟前,谢炳旺说:“人无完人,总有人对你不满意,只要一心为民,实实在在为村子干实事,我也就无怨无悔了。”

  信任:“都是一个村的。”

  比起别人,谢炳旺的“村书记之路”或许走得比较顺利。在同辈人中,谢炳旺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考上苍南中学、上过大学的人,又在中学当过老师。于是,在200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时,谢炳旺几乎毫无悬念地当选流石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指着“文化人有见识”,盼着“村子越好越好”。现在的流石不比从前,谢炳旺心里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流石村原属繁枝乡,背靠青山,面临三江交汇处。早年陆地交通不发达,依靠水路互通有无,船只往来,集市贸易,流石十分热闹,相当于现在的“购物中心”一样的商业区。1992年撤扩并后,藻溪镇、繁枝、挺南三乡镇合并为现藻溪镇。后因镇中心转移、交通发展等诸多因素,1998年后,流石失去往日活力,“金三角”的光环逐渐褪色。

  现在的流石村距藻溪镇上有8公里,无直达公交车。耕地面积161亩,其中又有不少耕地分散于云岩社区梁峰村、渎浦社区镇江村等地。

  别人说,流石是个“燕子窝”,做生意赚了钱的人离开流石,周年村村民搬来住。一来一走,现在的流石只有一百五十余户,全村共461口人。其中外来人口较多,本村人口只占一半。

  用谢炳旺的说话,流石村没有收入,是个“空壳村”。当初也是因为没钱,村里只好用较为便宜的价格买了原流石村完小的老校舍用作村民活动室。可一下大雨,活动室就满水。水有齐腰深,满一次水,活动室就发霉,桌椅泡得不像样。在谢炳旺的多方争取下,村民活动室后经过一次修建、一次重建,终于盖起新的来。

  有了村民活动室,还要有村民自己的文化广场,但还是没有一分钱,怎么办?谢炳旺想到了“找关系”,进村入户发动村民投义工,找流石出去的大老板、有钱人出资。

  那些日子,他白天去工地干活,晚上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做台账,不管大事小事,他始终冲在一线、守在一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可是憋了足足的一股劲:一定要把流石文化广场建好!村民都笑言,谢炳旺是村里免费的“粗工”了。

  在谢炳旺的感召下,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小青年,只要有空都会去帮忙。经过努力,2012年,流石村村民文化广场终于竣工。

  谢炳旺说:“都是一个村的,村里人相信我,自己能做的就多做一点。”

  责任:“当好后勤部长。”

  每个村子都有些边边角角的问题,不管村民反映不反映,村干部心里也清楚一二。

  2006年10月,考虑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流石水闸被拆除。而在此之前,它是流石、繁枝等13个村通往县城灵溪的必经之路。

  水闸拆除后,群众出行不便。为此,谢炳旺多次向县人大提案建设流石大桥。2012年9月,村民们日夜期盼的流石大桥终于开工建设。目前,大桥进入最后收尾阶段,预计三四个月后可完工通行。

  2014年是我县紧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局之年。按80%的入户率计算,去年我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全县225个行政村。流石村也是其中之一。

  部分网管需要经过耕地,一些耕地平时就荒着没人管,一有工程,一些人就开始想着要赔偿了。再者,由于村里民房与民房之间的距离较为紧凑,在铺设网管时,许多村民担心开挖路面会造成房屋倾斜,于是不少村民反应激烈:“你挖地,我让你挖。如果我的房子倒了,谁来负责。”“这种工程肯定有不少钱批下来的,村干部干得那么积极,你说他没吞钱,我打死也不信。”

  谢炳旺把村民的疑虑听在心里,没和任何一个人红过脸。他跟着其他村干部一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说不通的,回来。第二天“找关系”,托了该村民的亲戚朋友去“游说”。

  流石村是个大家庭,这种“找关系”的工作方式在谢炳旺看来是一个好用有效的法子。

  十多年前,县里鼓励农民办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当时上险需缴纳30元/人,由于大部分村民都不相信投保就可以得到相应比例的报销,因此参保率较低。

  “镇里给你下了指标,完成不了,说不过去,再说这个是实打实的好事情。”于是谢炳旺“找关系”,先从自己的亲戚朋友“下手”,宣传医保的好处,再去说服村里经济宽裕的村民,随着对新农合的了解程度加深,村民参保的自觉性很高。

  以前,谢炳旺挨家挨户跟村民说,“你保一个咯”;如今,村民们来村里说,“帮我保一个”。

  谢炳旺说:“我可能能力比较有限,如果当不了村子里的领头羊,就当好村里的后勤部长,踏踏实实做一些方便群众的事。”

  承诺:“为民的万能卡。”

  谢炳旺以前在中学教语文。“教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上任后,谢炳旺下村走访,为村里7户困难家庭申报低保户。

  2006年,“桑美”来袭,村子里不少民房未能幸免。台风过后,走村下户了解情况。得知温大爷家的小平房岌岌可危,温大爷因病思维不清,全靠家中年近八十的老母照顾。谢炳旺立即向上级递交了相关报告。

  数星期后,谢炳旺对温母说:“大娘,你明天去村子里领钱吧。”

  “哪里来的钱?”温母问。

  得知事情缘由后,老人家感动地连忙拉着谢炳旺的手说:“我们都是一条腿进土的人了,你还惦记着我们……”谢炳旺却笑笑说,他只是做了一点自己该做的事。

  后来,谢炳旺说:“其实那时候应该我就把钱直接拿给大娘的,因为怕村民说我吞了钱,就让大妈自己去拿,让她老人家辛苦了一趟。”

  另有五保户谢大爷,谢炳旺为了他的住房问题跑前跑后,谢大爷终于是住上了新房,有获批了一笔5000元的资金用于修缮住房。

  村子里数他们最困难,有补助下来的话,谢炳旺会优先考虑到他们。每年年冬,村里都得到一床救济用的爱心棉被,“僧多粥少”,谢炳旺就安排村子里的有7户困难户轮着领。

  中壮年外出的多,村子里有不少留守老人。医保卡、户口本、身份证挂失办理这类问题,老人来找他;孙子上学转学问题,老人也来找他;能帮的谢炳旺尽量帮,自己也不清楚的,就找自己的同学帮忙。以前家里没有电瓶车,上镇里办事极不方便,他从不说“麻烦”二字。现在有车了,出门办事容易,谢炳旺更是村民口中的“万能卡”。

  从2001年当选连任至今,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些在谢炳旺看来都是自己该做的分内事。“当村干部都是这样的,这些就不用说了吧。”不过,唯一让谢炳旺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为村子找到好出路。

  “我也快五十了,有些想法可能跟不上,或许应该放开手让年轻人来干。”

  “如果村民都想让你留下来继续当书记呢?”

  问到这个问题,谢炳旺沉默了一下,说:“那就继续干!”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