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理论之窗  -> 正文理论之窗

借助矾矿治水之路 树立转型发展范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7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王晓莉摄

  张耀辉

  “世界矾都”温州矾矿所在地矾山镇地处浙江最南端,毗邻福建省福鼎市前岐镇。以矿兴镇六百多年来,矾山一直以采矿炼矾为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小镇,一度成为温州市的支柱工业,但也带来了较大的污染。矾烟,矾渣,矾水,都成为工业化的后遗症。其中矾水的污染,更是成为浙闽几百年来一桩无法了却的公案。

  矾山镇有一条大溪,横贯矾山矿区,蜿蜒流经浙闽交界地区,贯穿前岐镇,到达福鼎沙埕港,注入东海,流域面积89.3平方公里,总长10公里。几百年来,矾矿炼矾所产生的矾浆,就直接排入矾山溪,浓浓白浆污染了整个流域,下游百姓深受其害,自古至今浙闽两地纠纷不断。清康熙二年(1663),官司打到朝廷,康熙皇帝下诏:“赤垟山炼矾,恩准孤贫度食,矾浆水必会入海。”并刻碑勒铭,允许有限开采,但两地的纠纷反反复复,甚至爆发严重冲突,乃至流血事件。

  虽然,浙江对于矾矿的污染问题投入较大的资金进行整改,不过,污染依在,目前技改未能杜绝污染,矾水PH值仍不达标,呈明显酸性。自1999年-2013年9月,国家环保部在下游福建照澜溪检测点检测的130个数据,其中仅12个数据PH值合格,其余皆不合格,所呈现的水质大多时候为劣V类。

  可见温州矾矿治水远未彻底,污染仍然祸及下游。

  矾山溪虽然不长,却跨越两省多地,造成的影响又历来已久,可见治理矾水污染问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治水,而是关乎浙闽两省关系,群众满意度的一个大问题,它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张德江两位现任国家主要领导人,对于浙闽两地关于矾山大溪污染下游问题都亲自过问并做过批示,如能对矾水污染作出比较彻底的治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中国梦,展示美丽浙江,文明浙江的新形象,是造福社会造福子孙,政通人和的德政,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以温州矾矿为例,走转型倒逼之路。矾矿治水,虽是温州,或者是浙江的一个特例,治理成功,也可成为一个治水范例。

  治水,水清是表层现象,精髓则是如何寻找高端发展之路。有了这条路子,对于一劳永逸地解决浙闽两省几百年争端无疑也是一个破题之策。

  治水之路何在?矾矿传统产业走到了末路,继续按工业发展思路走下去,似乎难于奏效,尤其今年7月1日起国家禁止面食制作使用明矾等含铝添加剂,使矾矿年产量的三分之二的明矾销售需求断停。唇齿相依的矾山镇缺少发展其它二产的资源,难以为六万多居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择业空间,矿镇日益被边缘化。回头考察矾矿自身,可发现有许多优势:几百年矾业采炼,形成独特的采炼技艺,其采矿、炼矾具有传统工业特征,采炼遗址保存良好,与此相关的生产生活区域富有特色,生发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都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前途非常光明。它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是中国明矾生产的“活化石”,“炼矾工业的活遗址”,世界遗产的“备选者”。其中,炼矾遗址福德湾被我部委等评为“中国首批自然村落”和“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其“水浸法”炼矾工艺依然保留着《天工开物》所记载的模式。矾矿矿硐多年开采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巷道绵延,采空区巨大,有独一无二的旅游优势和综合开发功能。其境内的鹤顶山是活火山,符合地质公园的标准。矾山周边,有中国传统古村落碗窑古村、国家森林公园玉苍山、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蒲壮所城等抗倭遗迹、渔竂大沙滩等,形成比较丰富的旅游线路,对矾矿旅游发展极其有利。

  这几年到矾山矿区考察调研的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都肯定了矾山矿区的道路选择。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P·E马丁主席点赞“矾山很神奇,独一无二”;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对矾矿矿区丰富的文化和工业遗存啧啧称赞,表示将充分利用九三学社的人才集萃等优势,为矾矿的申遗助威助力;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组评价“矾矿是个宝”;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撰写了《关于积极推进“温州矾矿”申报世界工业遗产的建议》认定“矾矿申遗意义显而易见”;北京大学与温州市政府完成的《温州矾矿申报世界遗产的前期调研》明确“矾矿申遗的条件具备”。 “推进矾矿申遗”在2013年和2014年先后写入温州市和苍南县的政府工作报告。矾山人民也充分认识到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目前正积极启动“矿山文化产业园”建设、申报矾矿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及福德湾二期保护修缮等文化项目,并有序推进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前期工作。

  温州矾矿暨矾山镇谋求打文化之牌,可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破解之路。可见,治水是可行的,只要下大决心,花小成本,困惑浙闽两地几百年的水污染问题,就可以在我们手中解决。其突破口,就是倒逼矾矿停止粗放型的传统产业,走文化发展之路,走节能、环保、可持续之路。由此建议:

  1.采取对矾矿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改变体制,把生产企业变为保护文化遗产主体。在一定阶段,关停大部分矿山,杜绝污染源。保留小规模的生产,传承炼矾工艺,又丰富文化旅游。当中采用企业破产的方法,转变企业机制,使企业由生产者转变为保护者,产业工人转而成为文化工作者,为全面申遗提供本土的有生力量。

  2.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对矾矿采炼技术进行技改,找寻比较彻底的科学治理污水方法,最终使炼矾生态化。借助国家的科技力量,开发新的采炼工艺,提高矾石的资源综合利用,使矾山储量巨大的矿藏在将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结合治水,对沿溪流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植被。积极借助国家相关政策,争取国家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省国土厅、环保厅的大力支持。对于目前因污染而造成的周围流域暨植被,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植被,还青山于蓝天之下。

  4.市委、市政府加强对温州矾矿转型发展及治水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有市有关部门,温州工投集团和苍南县人民政府参加。在矾山矿区设立管委会暨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副处级别配备干部,统一对矾矿转型、治水及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工作实施领导。

  如果说浙江经济是以海洋经济为主旋律,那么,广大山区的发展也应有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如何建设“山上浙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温州矾矿如能通过治水以达转型,将对山上浙江的发展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案例。这对发展山区经济,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之路是既必要又可行。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