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闲聊元店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世茂
  横阳江畔,沃野千里,水草丰茂,老家元店村,就静静依偎在江水南岸。历经水陆变迁,潮起潮落,先人的智慧与努力,把元店村一草一木紧紧包裹在山水相连的小城堡里,默默繁衍生息至今。
  村子不大,三面环水,西面依山。一条长长的大堤连着两座小山构筑城堡式村落。长堤东北两端各开一陡门水闸,堤外大江之水从南闸门流至北闸门,贯穿整个村子,最终汇入横阳支江。宋时地方名士章绘曾在《陡门五言林坳》云:“天上驱山石,城塘一带长。闸同南浦地,陡截水云间。西决来河伯,东流赴海生。灌田千万顷,免使岁饥荒”,形象说明陡门在农业中的作用与价值。
  村内两座小山,一曰狮子山,一曰象山,相距不到一公里,静静对峙亿万年,见证村庄的历史变迁。南宋地方诗人朱熠曾赞狮子山曰:“狻猊立翠颠,仪像出天然。但恐飞空去,莲台驾普贤。”当地民谣亦形象描绘:“狮嘴对象口,纱帽九十九;狮象追猎狗,珍珠量箩无量斗。”村内有数个小池塘,宛如几粒蓝宝石镶嵌其中,滋润着田野里的草木与庄稼。春天池水碧绿清澈,鱼儿欢跃;夏天池内残荷衬托莲花,清新脱俗;秋天水塘那一汪清水犹如碧玉嵌于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里;冬天池面蒸汽氤氲,衬着阳光,顿有云蒸霞蔚,人间仙境之感。
  狮子山西北首,两块巨石矗立山旁,远望如情侣依偎,欣赏周围美景,村里人称“公婆石”。当清晨的鸟鸣声拉出村庄晨曲的音符,池塘边便传来阵阵捣衣声,清脆响亮,村子里便开始沸腾着热火朝天的生活节奏。夕阳西下,晚归的人们在此洗脚暂歇,大人和小孩们一样在嬉戏玩耍,或畅游于池塘中。
  元店村民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儿时的记忆全部停留在简单而恬静、贫困却悠闲的记忆里。
  绕过公婆石往东,一口井水滋育我童年的生活。山泉汇聚的井水,不知从何时开始源源不断供应全村生活饮用水。小时候到水井挑水是我最清晰的记忆。清晨或旁晚,大人、小孩、妇女,一根扁担两桶水,走走歇歇,井水在水桶荡漾,一家的生活便有了甘甜的滋润。
  水井左上方,是一处崖壁。岩壁高约百丈,排列规则的花岗岩层层叠叠一字排开,挺拔俊秀。小时候经常与伙伴们在这里玩耍。记得岩壁山有十几行文字,细细看,是有人题诗其上,七言律诗,字迹已模糊不清,只记得落款处有“林文炳”三个字。村里人叫这个岩壁为“状元峙”。经查阅,林文炳为宋元时期地方名士,不知当时他路经此地,还是在此居住过,题诗其上缅怀先人,总之“状元”二字与元店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由此牵出村名由来的故事。
  元店村名由来有众多说法,清代以前元店村属“亲仁乡林坳里”。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建置志·今乡都村庄表》载:“旧志有浦边、下湾、繁枝、林坳、楼石五村……惟林坳无考。”对同属二十六都的繁枝、流石、下应已作明确记载,而现元店村正处繁枝、流石、下应边。据元店陈氏家谱记载先祖曾来此“林坳里”居住,并繁衍。村里西面象山下居住有蔡姓,吕姓。在吕姓后山一祖坟墓碑落款处清晰刻有“林坳里”“二十六都”字迹。山下有一口井,村里人习惯沿用至今叫“状元井”。80年代在“状元峙”岩壁下当地人称“状元墓”处出土有宋代文物,其碑文《林仲宽圹志》清晰记录林姓家族支派情况。经周功清先生考证,吕姓、蔡姓居住地曾有林氏大家族居住,宋元前盛极一时,五代时期其一支派迁往百丈以前称“八丈”。后不知是因战乱还是天灾原因,元末林姓一族搬迁苍南其他地方。由此我始想起对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籍贯之纷争,祖籍“林坳里”的林景熙是否原籍就在此村?限于史料部分缺失,无法确切肯定林景熙就为元店人,但有一点,据萧耘春老师考证,林景熙祖籍为“亲仁乡繁枝林坳里”无疑。(元店村原属繁枝乡)。而据周功清先生考证,林姓居住元店时,有三人中过武状元,举人进士众多,是名副其实的“状元村”。当地至今流传有“三状元双进士”之说。(史料记载,南宋武状元林管、林时中为林坳里人)。
  那天清晨,我轻轻走过村口。熟悉的小桥流水,陌生的水泥大道,已不见当年狮子山下繁华灿烂的桃花林,但那一排排整洁朴素的新居、 一张张亲切、荡漾着幸福的笑脸,已多多少少填补了对那口早已枯竭水井的遗憾。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