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系列治水制度征求意见
黄寿龙指出:执法部门要拉得下脸敢于“亮剑”苍南新闻网4月8日消息: “治水就是治污,治水就是最大的民生。”日前,县委书记黄寿龙在全县五水共治美丽浙南水乡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强调,五水共治是突破全局工作的牛鼻子,是人民提升幸福指数的客观需要,全县上下要凝聚强大共识,科学治水、切实履职,努力打造“水中有鱼虾,河中有人游,林中有鸟鸣”的美丽浙南水乡。县委副书记麻胜聪主持会议并部署工作,县领导雷仁、蒋献生、陈国苗、林小同参加会议。
会上,治水办对《关于加强苍南县五水共治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组织保障的建议意见》、《苍南县治水办内设机构设置建议方案》、《苍南县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会议制度》,及《县级河长工作制度》等进行了方案说明,并征求各部门意见。据悉,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工程分三年实施,全县计划总投资80.16亿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入29.64亿元。我县将结合实际,拟建立11个业务指导组,对全县五水共治工作进行分工管理和系统指导。
黄寿龙指出,近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清洁家园、城六大,农六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为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奠定了基础,也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注重生态的执政理念,更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全县上下要凝聚五水共治的强大共识,携手并进,共同推进我县五水共治工作与浙南美丽水乡的建设。
“污水是五水中的‘大拇指’,污水不治何谈治水?”黄寿龙强调,五水共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树立科学治水的理念,从关键问题抓起,综合施策、统筹推进。一方面要按照治水先治污的工作思路,围绕省市要求,坚决推行三级河长制度,采取五级责任捆绑,大力推进治污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治水理念的转变,治水特别是治洪水不是单纯的治水患,不能片面的强调防洪安全功能,简单地把河堤以及河岸、堤坝人为地用水泥钢筋浇筑,这样将大大弱化河道的生态环境,使水库变水缸,使河道变水渠。治水要坚持生态化,注重河流的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做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四大内涵并存,努力打造“水中有鱼虾,河中有人游,林中有鸟鸣”的生态环境。
黄寿龙要求,全县上下要共同肩负治水重任,建立合理治水的攻坚方案,形成全民治水的浓厚氛围。治水办和责任部门要认真梳理、修改完善相关文件,积极探索有效机制,发挥关键作用;乡镇部门要统筹配合、协调推进,挂出作战图、明细表和时间表,加强相互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能拉得下脸,敢于“亮剑”。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广大群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生态文明,让治水成为全民的共同呼声,共同打造美丽浙南水乡。(记者 陈薇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