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国内国际  ->  文体  -> 正文文体

马年不可错过的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柴火饭》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8日 来源:TOM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来临,总是在不觉间让人想起王安石这首《元日》。

点击查看原图

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年俗”。年俗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一种体现。新年年夜饭习俗则是传统年俗中的瑰宝。很多过年的习俗,如大年三十贴春联,除夕夜放鞭炮、守岁等,这些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天。只是在后来的传承过程中,这些习俗的内涵或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些家庭的年夜饭从家转到了餐馆,在非理性的市场推动下,部分年夜饭非鲍翅不可、无名烟名酒不行,本象征家人团聚的年夜饭,却变成了身份、地位的攀比,年味也荡然无存。

点击查看原图

如今随着“马年年夜饭褪去浮华,是件好事”、“"私人订制"健康年夜饭”、“年夜饭不妨在家吃”......等文章的出现,马年年夜饭开始大走“亲民”和大众化路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宣扬“年夜饭回归正统”。2012年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讲述食物的同时,以传统年俗为载体介绍了一些不同民族的新年饮食礼俗。《舌尖上的中国2》也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来探寻饮食文化的传统。

点击查看原图

《舌尖上的中国2》姐妹篇《舌尖上的柴火饭》则通过不同地域和角色的主人公进行故事情节的贯穿,以叙事的手法将观众的目光不仅聚焦于已经消失在餐桌上的传统年夜饭——“柴火饭”的印象制作上,更通过对传统饮食文化与不同地域习俗的阐释说明,表现人与自然等深层的观念冲突、价值冲突。

点击查看原图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舌尖上的柴火饭》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其所展示的厚重感和文化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人和食物、人和社会的关系”。

点击查看原图

  过年了,给自己个机会,放松即是返璞归真。四处找不到年味,因为它就在我们的家里。在老人眼里,年味不是你手里拎的大包小包,而是陪他们吃着“柴火饭“的你,在另一半眼里,年味不是你捧着的厚厚荷包,而是捧着它们的你;在孩子眼里,年味不是你抱着的新奇玩具,而是陪他一起玩耍的你。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