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国内国际  ->  国内  -> 正文国内

梁庆梅:留守儿童“编外家长”倾其所有播撒爱种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0日 来源:长城网

梁庆梅和留守儿童在一起。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有了“编外家长”的照顾,孩子们很幸福。长城网 赵晓慧 摄

长城网1月19日讯(赵晓慧)他质朴的信念最让人难忘:既然选择了教育,便无怨无悔;既然决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就给他们家的温暖。16年来,这个信念让近400名留守儿童的世界不再孤单。

18日下午,整整一个下午,本网记者跟在梁庆梅的身边,看着他为留守儿童们跑前跑后、忙这忙那,空闲的时候就坐下来和记者聊曾经的故事。“都是一些过去的事儿了,没什么好说的。”但他的故事已经被当地传为美谈:他放弃舒适富足的生活,顶着外人的嘲笑和家人的不理解,投资360余万在赞皇建校办学,用坚定和执着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

55岁的梁庆梅是河北省赞皇县凯星学校的校长,他倾力关爱留守儿童的故事让人们感觉格外的温暖。

守护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编外家长”

学校周围的老乡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五六点钟,人们总能看到梁庆梅开着小货车赶往县城的身影,而当他载着满满一车菜和肉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上午8点钟了。

“让孩子吃好饭是第一位的,所有的粮食、蔬菜、肉蛋都必须安全,靠给别人我不放心。”在梁庆梅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平衡,他每天都会亲自采购200多斤的蔬菜和相应分量的肉蛋,这样的小事儿他已经坚持了16年。

“要是孩子们因为吃饭出个什么事儿,咱还真对不起那些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们。”梁庆梅说,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多半是因为信任自己,他不能辜负那份信任,更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凯星学校位于赞皇县南壕村,现有373名学生,其中有133名是留守儿童。因为没有人看护,这些孩子的一日三餐全都在学校解决。

3年前,细心的梁庆梅注意到,随着外出打工人群的增加,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疏于看管,每年都有孩子发生意外。当类似事件一再刺痛自己心灵的时候,他开始冒出一个想法:创办留守儿童家园,给那些缺少关爱的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

梁庆梅的想法得到了县计生局的大力支持,2011年4月,石家庄首座留守儿童家园在凯星学校成立。

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梁庆梅逐渐走进了留守儿童的世界。“由于缺少关爱,他们的性格比一般孩子更敏感,有的还存在着自闭和自卑倾向。”

该校外语老师郑焕英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学生家长来学校看孩子,一群留守儿童扒在窗户上眼巴巴地看着……“什么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也来看看我?”在老师面前,孩子们哭成了泪人儿。

对于这一切,梁庆梅看在眼中,疼在心上。于是,他聘请了心理专家,对孩子们的心理进行疏导;安装了视频电话,让学生们都时常和家长通话、谈心。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他帮每位留守儿童都找了“代理妈妈”,还“规定”这些妈妈们定期来学校看孩子,帮忙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

“照顾全面,细致入微”,该县赵堡村村民牛明兰这样形容梁庆梅,“跟其他校长比起来,老梁更像是家长。”

在孩子们眼里,梁庆梅远没有其他校长那么难以接近,他们时常围在他身边,缠着他让他讲故事、做游戏。

“我们叫他梁校长,但私下里也叫他梁爸爸。”采访期间,四年级学生魏照人悄悄告诉记者。

小小阅览室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长城网 赵晓慧 摄

四处“自找麻烦”的“补丁校长”

对于“麻烦”,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梁庆梅偏偏是一个“自找麻烦”的人。

梁庆梅的妻子贾春荣告诉记者,17年前,梁庆梅正热火朝天地经营着花生出口生意,项目选择的正确加上政策环境的支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在当时的南壕村人心里,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就在贾春荣以为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变化。

一次和朋友无意中的谈话,梁庆梅听说同村有个读高二的男孩儿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在家已经两个多月了。爱管闲事的他找到男孩儿家里,主动提出要资助孩子上学。

“我想上学!”高中男孩儿泪流满面的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梁庆梅——“在这个贫困的村子,如果没有人帮助,他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上学了。像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又有多少因为家庭贫困耽误了前程……”一连串的问号在梁庆梅的脑子里打转,天性善良的他再也坐不住了。“办一所学校、为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帮他们圆读书梦”的想法冒了出来。

1998年,占地8亩的凯星学校在南壕村建成,开始招收1至6年级的学生。第一年就招了159个,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家庭贫困,根本负担不起上学所需。

怎么办?收还是不收?收了之后谁来填补巨额费用……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梁庆梅面前。

“收!”老梁的回答没有一丁点儿的迟疑。不仅如此,每到招生季,梁庆梅还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去各村“寻找”贫困、留守学生。

同为招生老师的郑焕英给记者讲了一些招生中的趣事。

“外人都觉得我们校长有钱,花起来眼都不眨一下,但那是对学生。”郑焕英说,跟梁庆梅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是一个对自己特别吝啬的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连出去招生都穿同一件衣服,而且上面还打着补丁。老师们觉着丢人劝他换一件,可人家却说能穿就行。”

“补丁校长”的美誉由此而来。

很多人觉得梁庆梅傻,总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还有的人担心他有一天会变成“穷光蛋”。

“那么多留守儿童,你帮得过来吗?办学校不收钱,你怎么办下去?”记者问。

“肯定帮不过来,但帮总比不帮好,帮一个就少一个。办学校不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给乡亲们做点好事吗?”梁庆梅笑着说,有时候自己也觉得很累,但看到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心就软了。

2013年7月31日,对于梁庆梅来说又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他资助的于彤彤以627分的成绩被华北电力大学录取。

“是庆梅给了俺孩子美好的明天啊,没有庆梅对俺孩子的资助,恐怕孩子连小学都读不下来。”赞皇县孟家庄村的村民、于彤彤的父亲于进位感激地说。

这样的事梁庆梅做了很多。16年来,他先后为学校投入360余万元,借遍了亲戚朋友,还欠下了50万元的贷款。16年来,他帮助近400名留守儿童找到了家的温暖,资助61名孤困儿童圆了大学梦。

寒假期间,还有很多留守孩子留在学校。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慧娴、慧阳两姐妹在教室学习。长城网 赵晓慧 摄

为教育劝子归家的“自私家长”

凯星学校出名了,不少家长慕名将孩子送到这里。梁庆梅的日子愈加忙碌起来。为了确保孩子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出现,他一天24个小时都围着学校转,就连吃饭睡觉都和学生们在一起。

“梁校长的无私付出打动了每个老师。”郑焕英深有感触地说。她告诉记者,有一天深夜,8岁的留守男孩小伟突发急性阑尾炎,梁校长抱起孩子就赶往医院。由于小伟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梁校长就在医院整夜守候,直到小伟做完手术才回家休息。

梁庆梅对学生的细心呵护不仅打动了学校老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三个儿女,孩子们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当地的乡村教师。

本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儿,但老梁的话语中却夹杂着一些歉意和内疚。

“他们本可以有更好的前程,怨我,太自私,硬是把他们一个个地都给‘弄’了回来。”即便这样,老梁还是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了以后能有人接管学校,我愿意当一个自私的父亲。”

在梁庆梅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大儿子本可以在石家庄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经不住父亲的一再劝说,去了承德围场一个贫困村庄教学。小儿子梁立业也在父亲的感染下,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和优越环境,到赞皇县的一所山区中学当了一名微机老师。

“一开始想不通,现在理解了。爸爸为农村教育事业投入那么多,我也该做点儿什么。”梁立业说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父亲的梦想也逐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份贡献,我觉得很值!”

对于孩子们的选择,梁庆梅发自内心地高兴,他说:“我现在55岁,能再干十几年。等到我干不动了,就让孩子们继续干。有在国办学校教学的经验,他们一定比我干得更好。”

一有时间,梁庆梅就跟孩子们“混”在一起。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播撒善行种子的“大爱校长”

建学校、办留守儿童家园、减免贫困者费用、免费接送学生……梁庆梅的善举,如盛开的梅花,在燕赵大地绽放着独特的芬芳。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

首先行动起来的是他的子女和学校的老师。现在,他的三个儿女都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加入到教书育人的行列,而学校的老师,也成为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善良种子。每年寒暑假,总会有一些留守的孩子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回家,于是老师们志愿留在学校,一方面照顾孩子生活,保证其安全,另一方面辅导他们的功课。

“人家校长都那么辛苦,咱也不能落后。”“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啊,多照顾他们是应该的。”……如今在凯星学校,“跟梁校长学做好事”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共识。

在梁庆梅长达十几年的坚守中,社会各界开始更加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

石家庄市妇联带着“热水工程”来到学校,为孩子们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温暖孩子双手的同时更温暖了他们的心。爱心人士专程赶赴孩子们身边,为他们带去生活和学习用品,更有人表达了想做代理妈妈的愿望……有了他们的关心,孩子们的世界更加充实,孩子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

记者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都达成了一种共识:梁庆梅是个爱心播种者,每一个被他关爱过的儿童,都将成为一颗颗行善的种子,他们将在燕赵大地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善举之果。

大爱,不易!校长,难得!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