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新模式建小微园省钱又规范
温州日报讯 (记者 沙默 报道组 蔡运近) 企业追求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政府期望产业集聚规范发展,在建设小微企业园中,苍南县探索出一套兼顾以上两种需求的建设新模式。近日,该县首个采用行业协会牵头集资联建的卤制品传统产业提升园一期建设正进入收尾,年底前首批11家企业就可入住并投入试生产。
据了解,苍南卤制食品小微园一次性总体规划面积256.6亩,一期为73.6亩,二期183亩(含配套),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计划2015年全面建成,入园企业数38家。园区建设以政府统一协调、行业协会牵头为前提,政府事前充分征求行业意见,择优选定入园企业,并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入园企业组建业主委员会,在行业协会指导下,严格按照政府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建设。
“整个园区建设中实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治污,统一供热,统一共享基础设施。”苍南县食品工业协会会长黄开周说。对园区进行统一建设,避开一般小微园建设采取的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模式。苍南经信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传统模式是由政府或企业建设厂房后,再分割给其他企业,这个过程企业需要支出营业税,而且厂房建设方还会收取5%至20%不等的利润,无形中增加了园区建设成本。而采取新模式建设,通过业主共治、组团议价、设施共享,达到透明监督的效果,成本经测算仅为1700元/平方米,而且所有厂房均在四层及以上,一期73亩用地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6亿元,亩均产值较高。
排污和供热也是卤制品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新园区采取了统一治污,11家中小企业入园后统一建设排污设施,总投入600万元,节约成本近40%,每吨污水的处理费也降到10块钱。此外通过统一供热,最大限度利用余热,经初步测算,该园区一期的供热模式,单位能源能耗与单个企业相比,节约35%左右。
卤制品是苍南最具特色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苍南县通过近几年的整顿规范,使卤制品行业企业数从202家减少到41家,借助卤制品传统产业提升园建设的契机,该县统一规划,将园区设在卤制品企业最集中的灵溪镇沪山社区,园区规划建设时就与周边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合为一体,以园区建设促进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