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群众文化赞歌 吹响艺术前进号角——苍南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纪实









2003-2013年,苍南县的文化艺术节已走过了10个年头。
2013年9月22日19:00,“我宣布,苍南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开幕!”随着县长黄荣定的致辞,第六届艺术节,就这样,扑面而来……
这是一次人民群众的节日,群众当演员,群众是观众,群众做评委,群众来创作,唱响的是群众来当主角的欢歌,历时51天、惠及百万群众。
精彩文化活动 营造办节氛围
作为全县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在某种程度来说,苍南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更像是一场文化惠民的盛宴。“哪一天开幕?”这种看似缺少主语的谈话,却能形成无障碍交流,作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艺术节已然在群众的心中形成了默契。早在几个月前,以“文化引领 幸福共享”为主题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活动指南、活动手册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分发。14场演出、12场比赛、8场视觉艺术展览以及民间、民族民俗展演系列活动,大家怀着憧憬的心,翘首期盼。
图书馆外的空地、移动公司前的广场、人民公园广场……在艺术节前夕,如果你逛在灵溪的街上,会发现舞蹈爱好者们产生的“集聚”效应。如果你再能细心观察,总会发现“教练”在纠正着队员们的动作:“抬头,跟上节拍,转身,对,1、2、3、4……”是的,他们不是在跳广场舞健身操的,他们准备的是在艺术节上能让他们一显身手的排舞大赛。“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尽管我们平时工作也挺忙,但是这是大家的节日,我们愿意每天晚上花几个小时来排练,我们是真真实实的参与者。”也许,教练王大妈诠释的正是“文化盛宴,你我同参与”的理念。
秉承节俭理念 突出“文化惠民”
各项精彩活动的举办,彰显了苍南的办节特色,营造了浓厚的办节氛围,文化惠民自然也成为了这些活动的亮点。
“感谢艺术节,没有忘了我们老人,为我们送来这么精彩的演出。”这是张奶奶在观看了“梨园之声”戏曲文艺晚会后的感言。“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咸淡适中,老少皆宜。”这样的形象描述便是文化工作者奋斗的目标和准绳。
在苍南第六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为了能让更多的群众体验文化成果,组委会无论从场地选择还是节目安排上都体现了“人人共享”的理念。人民公园露天演出,使百姓不为门票烦恼,即使遇上雨天将舞台搬进“影城”也从不设有价门票。没有豪华的舞台包装和设计,力求突出节目本体水平,体现艺术本体价值,用最少的投入为群众奉献最具特色、最为朴实的文化本体展演,坚持“公益惠民”;开幕式文艺晚会、交响音乐会等活动请来了浙江歌舞剧院、上海大剧院交响乐团等知名乐团参与演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长征组歌》合唱音乐会更是作为优秀节目走进龙港,走向温州,做到“全面惠民”。
“距离艺术节开幕还有100天,50天,30天,10天……”艺术节前夕,在苍南的任何一处,你都找不到这样的倒计时牌,而这,仅仅存在于群众的心里。临近开幕,苍南并没有出现一搞大型活动就铺天盖地的宣传,而是加强了媒体新闻与宣传展板的方式,大量节省了横幅、鲜花的使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经费。“精简要从细节做起,宣传费用要‘瘦身’,惠民举措需‘增重’。”这,便是文化惠民的最直观体现。
既是艺术的舞台 又是功夫的“擂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艺术节的舞台上,当纲主演的新老演员们是全场的焦点。他们中有老艺术家,也有崭露头角的“80、90后”新秀。无论是老当益壮,或是雏凤新声,演员们都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出浑身解数,把多年功力展现给观众。艺术节的舞台上,既是艺术的舞台,又是“功力”的擂台。
8月21日上午,第12号台风“潭美”即将来袭,苍南县图书馆大楼沐浴在阵阵凉风和细雨中,图书馆内却是一片艳阳天。粉墨油彩、水袖蹁跹,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声韵扬四海” 苍南县首届戏曲卡拉OK比赛让这些热爱戏曲艺术的票友们聚集在一起。有来自各乡镇的票友,有外地赶来的,有六十多岁的“宝刀未老”,有十几岁的“小荷尖尖”,有常年演出、“久经沙场”的资深票友,也有刚刚开始学习的戏曲爱好者……
上妆、更衣、吊嗓……馆内一片热闹而忙碌的景象。“他们就是一群真心喜爱戏曲的人。”负责本次比赛组织筹备工作的县文化馆戏曲室负责人说。
“相逢是戏友,相遇是缘分。”这是票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比赛间隙,票友们总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比完的聊聊比赛心得,互相评价。还没比赛的,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他们当中有早已熟识的老朋友,也有刚认识的志趣相投的新朋友。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聊起来特别亲切。很多票友还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在比赛现场最靓丽的风景,就是这些票友、戏迷的相互喝彩。每一首曲子,都听得入迷和专注,到精彩之处,不管是否相互熟识,不管是否竞争对手,总会有人喝彩叫好。这样,台上的票友声情并茂、过足了唱瘾,而台下的戏迷则是兴致盎然、不知疲倦。
特色和传统并重 增进群众文化交流融合
作为苍南县特色文艺品牌活动,艺术节在内容上坚持简约与精彩并重的同时,形式上也打破了当地群众文化活动自娱自乐的常规模式,在促进各地群众文化的交流融合方面具有积极的尝试。
11月9日,“牵手同行”浙闽边界钢琴邀请赛在苍南影城举行,来自苍南、福鼎等地24位“钢琴好手”最终入围当天的决赛。在他们之中,将会产生1名金奖、2名银奖、6名铜奖。
14点30分,尽管距离决赛时间还有5个小时,但在影城内,早已热闹非凡。作为此次活动的负责人,陈仁状细心地为每一位参赛者给予排练指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七’。”这是他一直挂在嘴上的话,“当然,作为一次比赛,肯定存在胜负,但我不想刻意去强调。”在他看来,此次比赛,文化交流的意义,远远比胜负本身来的更加重要。步伐、眼神、鞠躬、演奏姿势……陈仁状从一点一滴的细节着手,“钢琴演奏是一项高雅艺术,任何瑕疵总是不被人接受的。”
“中央台的比赛也不过如此嘛”作为评委之一,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施忠打趣地说道。经过150分钟的强强对话,17岁的郑琦凭借《肖邦的激流》摘得桂冠。
源于群众和回馈社会并重 群众尽享文化盛宴
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是没有生命力的经济。而打造特色文化就是对文化底蕴深厚的最直观体现。文化底蕴,不能仅仅体现在设施建设,不能仅仅体现在资金投入,更要体现在源于群众和回馈社会,“因为那是文化的魂。”
11月4日,“非遗进校园”展演活动拉开了帷幕。作为文化传承的品牌活动,“非遗进校园”已经开展了两年。此次活动,文化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在8个乡镇10所学校共同开展,参与人数达万余人次。所谓展演,包括了非遗图片展和非遗项目现场表演、展示与互动两个部分,“很开心,我最喜欢单档布袋戏和提线木偶戏。”9岁的蓓蕾兴奋地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保护与传承,这样的活动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传承的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时光。”蓓蕾的母亲吴女士说道。
“多点开花”是此次文化传承活动的特色,布袋戏、提线木偶、渔鼓、温州鼓词大汇演,“方言之星”选拔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众多的活动项目,吸引的是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回忆的是老人们青春的岁月。年长者们看着非遗项目,拉着儿孙讲着自己曾经的故事,也许,这样的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传承”。
艺术节的舞台上,既有多年的“老字号”,也有冒尖的“新生势力”。咔嚓,咔嚓,咔嚓……盛夏的傍晚,大学生刘跃总喜欢拿着他的尼康D7000走在灵溪的街头。“我在宁波读大学,节假日才回来,每次回来都感觉苍南有不小的变化。这次我们县里有市民摄影大赛,这些既是参赛作品,也可以见证苍南的发展。”
准入门槛低、范围覆盖广、奖品数量多是此次摄影比赛的最大特色。9月4日,经过评委们7个小时的熬夜“会审”,316幅入围作品各有归属。参赛作品的作者,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读小学的小朋友,有海外的苍南籍留学生,也有身在他乡不忘家乡的苍南人。参赛者们的热情参与让评委们很是感动:这是一个为非专业摄影人提供的展示平台,但是大家表现出来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点也不逊色。
9月22日,苍南县首届市民摄影展在水景公园展出,获奖作品被制作成展板“随意”地被摆放在草坪上,让市民在散步休闲之时,可以随时停步,品赏一番。“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展出的方式也很好,我这样的水平居然也能获奖”刚刚得知自己获奖的王大妈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
细腻的艺术美 彰显艺术盛会的魅力
简约与精彩并重、特色与传统并重、源于群众与反馈社会并重,苍南县的文化艺术节体现的是纯正的文化美,细腻的艺术美,经典的“中国美”。
县文化馆副馆长王少珊看了看手表,时间显示的是凌晨1点58分,“已经10号了,还有大约19个小时。”这样想着,她的脸上泛起了一丝微笑,刚刚设计完舞台灯光效果的她匆匆收拾了自己的物品,便领着9岁的儿子走出苍南影城。
19个小时后,“舞动金秋”乡镇文艺舞蹈专场会演如期上演,12个乡镇的13个代表队将在艺术节的舞台上“一决雌雄”。
从最初的探讨到今日舞台的呈现,一台2个多小时的舞台比赛经历的却是组织团队的“一把辛酸泪”:“太不容易了,有许多细节问题,比如经费的落实、演员的调配等等,都要一点点协调,一点点沟通。”而对于这样一出精彩的舞台比赛,他们的眼里满是激动:“今年各代表队的实力比往届都要强,地域特色也更加明显,比如金乡代表队宣扬的抗倭文化,桥墩代表队宣扬的玉苍山魂,都是本土地方文化的体现。”这样说着,他们的脸上都是欣慰的笑容。这场舞蹈比赛,仿佛就是他们的“孩子”,在他的身上倾注了太多,得此圆满,怎么不让人高兴与感动?
新人们,是此次艺术节上的一大“特殊”群体,同时也成为艺术节上的一大亮点。他们中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艺术节于他们而言,是能够展示自我,发挥所学的一次最佳机会。
“都是晚上8点半开始练到12点”对于这,23岁的张佳佳显得稀松平常,“我们有15个队员,少了谁都不行,所以大家都要适度地做出牺牲。”“她从来不说自己的苦,”对于张佳佳,该项比赛的负责人满是感动,“比赛前两天,我们在舞蹈编排方面重新调整,需要她跪着转圈,因为临时的改动,又没有护膝等工具,所以膝盖的皮肤破损的比较严重,而她总是在排练结束后默默地用创可贴将受伤部位贴好。”也许,艺术节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容易的,但也就恰恰因为这样,艺术节的舞台才会更加流光溢彩……
文艺精品多点开花 高雅艺术“粉丝”多
在流行文化圈普遍存在着追捧明星的“粉丝”现象,在苍南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高雅艺术也同样吸引着大批超越普通观众范畴的热情“粉丝”,成为艺术节舞台上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
11月5日,苍南县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长征组歌》在县人民公园广场正式亮相。音乐会特别邀请上海大剧院艺术团作为伴奏,配合玉苍合唱团进行表演,需要指出的是,玉苍合唱团在今年5月赴维也纳参加“唱响五洲”——金色合唱节演出比赛荣获金奖。下午5点30分,夜幕刚刚降临,演出现场已然座无虚席,要知道,当时距离演出开始还有90分钟。
刚刚下班吃过晚饭,李航早早地坐在晚会现场,此时的她,对即将开演的《长征组歌》还没有什么概念,大致印象是,“这是红色歌曲,归属革命系列”。仅此而已。
晚上7点正,乐队上场,主持人上场,指挥就绪。当音乐缓缓响起的时候,李航端坐了起来,眼睛紧盯着舞台……精彩的演绎,十个长征途中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几千名观众眼前,全场观众的心绪随着音乐而上下波动……
演出效果大大超出了李航的预料。“很震撼!”这个第一次听现场音乐会的女孩说,“乐队、合唱团的完美配合,让人一下子就进入到许多年前的情境。”
然而,更深的触动来自于心灵。李航表示,观看演出过程中,努力将自己置身当时的情境,透过音乐她仿佛看到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身影,看到了中国工农红军迎着晨曦,一步步走向胜利的行进轨迹。“如果今后有机会,我很想去实地看看长征路。”
书写“文化先进县”的隽永篇章
14场演出、12场比赛、8场视觉艺术展览以及民间、民族民俗展演系列活动,2013年金秋的苍南大地,因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光彩夺目,百花争艳。
回顾51天的精彩历程,来自全县及浙闽边界的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们意气风发,广大群众尽情享受“文化引领、幸福共享”带来的欢欣。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人头攒动的书画、摄影展览,追捧高雅艺术的“粉丝团”……留下的是一幅幅最美的景象,点点滴滴,张张笑脸,将共同构成我们对第六届艺术节生动而深刻的记忆。
搭建一个舞台,演绎一片精彩。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全面展示了我县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它带领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享受文化带来的多彩生活,品味文化传递的美好世界,它让每一个热爱文化、献身艺术的群众徜徉于文化艺术的海洋。规模宏大、参与程度高、覆盖范围广,影响力不断提高;主题鲜明、简朴而不失隆重,突出艺术本体;舞台演出与展览展示高潮迭起;既展示艺术成果,又推动艺术产品走向市场;扩大文化惠民,做到了专业艺术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交流—— 苍南县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在文化先进县建设的隽永篇章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10年,艺术节创办至今,孕育了一大批文艺精品,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苍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出了贡献。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延续了我县文化品牌的优良传统,彰显了苍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其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节俭办节、突出艺术本体,以实际行动引领大型活动的节俭风尚,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对当前和今后举办大型艺术节和大型活动具有示范意义。


